“吴市吹箫”语出《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裴驷集解引徐广曰∶“篪,一作‘箫’。”
伍子胥(?—前484),春秋时吴国大夫,名员,字子胥,楚大夫吴奢次子。公元前522年,楚平王为太子建选中了一位名叫孟赢的秦国姑娘,此乃秦哀公的长妹,即无祥公主,遂派大夫费无忌前往迎娶。费无忌看到孟姑娘有绝世之色,便劝楚平王∶趁太子尚未见面,大王宜先娶之。楚平王被巧舌如簧的费无忌说动了心,这位本该成为太子夫人的秦国姑娘,转眼间却成了楚平王的妃子。楚平王心花怒放,但做贼心虚的费无忌却寝食不安,他知道太子建迟早会成为大王的,一旦成了大王,自己必死无疑。于是,他便让楚平王派太子建到城父(今河南宝丰县)去戍守边疆,接着又诬告太子建谋反。楚平王遂下令捕杀太子建及其党羽。太子建只好逃离楚国。楚平王又要杀害太子建的老师伍奢及其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伍子胥为了躲避灾难,带着公子胜毅然逃离了楚国,伍奢、伍尚终被楚平王逼死。楚平王又派人去抓逃亡的伍子胥,并在各关口悬挂着伍子胥的画像,以便捉拿归案。
伍子胥逃离楚国后,先是到了宋国,后又到了郑国。因郑国发生内乱,伍子胥又逃离郑国投奔吴国。在离昭关(今安徽省含山县西北)不远的地方历阳山,伍子胥遇到了一位名叫东皋公的行医老人,这位老人忠厚善良,非常同情吴子胥的遭遇,于是,便让吴子胥住在自己的家里,等待时机,再混出昭关。
几天后,东皋公找到了一位名叫皇甫讷的人,他和伍子胥的相貌差不多,让他穿上伍子胥的服装出关。因他过关时,故意慌慌张张,结果被守关将士抓获。就在这时,伍子胥在东皋公的掩护下,偷偷地混出了昭关。出关后,伍子胥结识了大力士专诸。在专诸的帮助下,伍子胥来到了吴国的都城。
为了引起吴国人的注意,伍子胥披头散发,穿着破烂的衣裳,手持斑竹箫一管,在街上要饭。他一会儿吹,一会儿唱,引起了吴国人的注意。后来,吴王僚召见了伍子胥,并拜他为大夫。公元前515年,专诸刺死了吴王僚,公子光做了吴国的国君,改名阖闾。伍子胥帮助阖闾整饬军事,使吴国国势日盛。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率兵攻楚,一举打下了楚都郢。伍子胥怀着杀父之仇,掘开楚平王的坟墓,鞭尸三百。
“吴市吹箫”,箫,竹管乐,类笛竖吹,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在市上吹箫乞食,常用来比喻行乞街头,亦比喻过艰苦的流亡生活。近代诗人、教育家马君武《去国辞》∶“行矣高丘更无女,频年无事倦吹箫。”近代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泛海至天津入京复还上海》诗∶“方朔长安徒索米,子胥吴市又吹箫。”
亦作“吹箫吴市”。唐代书法家、文学家虞世南《结客少年场行》∶“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
亦作“吴市乞”。清代诗人、史学家赵翼《七十自述》诗之二十三∶“小住本同吴市乞,久留恐被楚人钳。”
亦做“市中箫”。近代维新派领袖康有为《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感》诗∶“凄凉白马市中箫,梦入西湖数六桥。绝好江山谁看取,涛声怒断浙江潮。”
亦作“伍员箫”。现代诗人柳亚子《吊刘烈士炳生》诗之一“爱书竟传张汤狱,乞食谁怜伍员箫”
亦作“伍相吹箫”。明代抱瓮老人《今古奇观》卷十四“(宋金)身边并无财物,受饿不过,少不得学那两个古人,伍相吹箫于吴门,韩王寄食于漂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