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狗盗”语出《史记·孟尝君列传》∶“(秦昭王)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藏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

公元前299年,齐国孟尝君带着一大批门客到了咸阳,秦昭王亲自去迎接他。孟尝君的见面礼是一件纯白的狐狸皮的袍子,秦昭王知道这是很名贵的银狐,当时就很得意地穿上,向宫里的美人们夸耀了半天。那时候天还暖和,他就把袍子脱下来交给手下的人收藏着。这时,有一批秦国的大臣怕秦昭王重用孟尝君,就在背地里商量着排挤他的办法。本来,秦昭王正准备选个好日子,拜孟尝君为秦国的丞相。接着就有大臣对秦昭王说∶“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手下的人又多,现在他当了丞相,

孟尝君画像

一定先替齐国打算。要是他仗着他丞相的权力暗中谋害秦国,秦国不就很危险了吗?”秦昭王说∶“你们说得很对。那么,把他送回去吧。”他们说∶“他在这儿已经住了不少日子,秦国的事他差不多全都知道了,哪能轻易放他回去?”于是,秦昭王就把孟尝君软禁起来。泾阳君为了建立自己的势力,早在齐国的时候就跟孟尝君交上了朋友,这会儿一听说秦王把他软禁了,还想谋害他,就替他想办法。他带了两对玉璧送给秦王最宠爱的燕姬,请她帮助。

燕姬拿三个手指托着下巴颏儿,斜着眼睛,装腔作势地说“叫我跟大王说句话倒是不难,你把这两对白玉收回去吧,我只要一件银狐皮袍子就够了。”泾阳君把她的话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皱着眉头说∶“我就只有那么一件,已经送给秦昭王了,哪儿还能要回来呐”当时就有个门客说“我有办法。”当天晚上,这位门客从狗洞爬进宫里去,去衣库偷那件皮袍子。他掏出好些钥匙,正在开门的时候,看库的人惊醒了,咳嗽了一声。那个门客装狗叫,“汪汪”地叫了两声。看衣库的人就放了心,又睡着了。那个门客进了衣库,开了箱子,拿出那件银狐皮袍子,然后又锁上箱子,关上库房,从狗洞钻了出去。

孟尝君重新得到了这件皮袍子,马上送给了燕姬。燕姬就甜言蜜语地劝秦昭王把孟尝君放回去。秦昭王依了她,发下过关文书,让孟尝君回去。孟尝君得到了文书,好像漏网之鱼,急急忙忙地往函谷关(今河南省灵宝县西南,当时秦国的东大门)跑去。他怕秦昭王反悔,派人来追回去,又怕把守关口的人刁难他,就更名改姓,打扮成买卖人的样子。他的门客中有个专门造假和挖补文书的人,很巧妙地把那过关文书上的名字改了。他们到了函谷关,正赶上半夜里。依照秦国的规矩,每天早晨,关口要到鸡叫的时候才许放人。他们只好在关里等候着天亮。孟尝君急得什么似的,万一天亮以前,秦昭王派人追上来,怎么办呐大伙儿正发愁,忽然门客里有人捏着鼻子学起公鸡打鸣儿来了。接着一声跟着一声地,好像有好几只公鸡在应和着。紧跟着关里的公鸡全都打起鸣儿来。关上的人就开了城门,验过孟尝君的过关文书,让这批“买卖人”出了关口。那边秦国有个大臣,一听到秦昭王把孟尝君放了,立刻赶着去朝见秦昭王,说让孟尝君回去,好比”纵虎归山”,将来必有后患。秦昭王果然后悔了,立刻派人去追。赶到函谷关,天还没亮。问守关的人,说孟尝君还没有过关。可是等了半天,孟尝君还没来,他们起了疑心,就跟守关的人说了孟尝君的长相还有他带着的门客的人数和车马的样子。守关的人说“哦有,有他们早就过去了,是第一批过的关。”他们又问∶“你什么时候开的城门?我们到这儿,什么都还看不清楚。难道你半夜里就开城门?”守关的人一楞,说∶“谁说不是呐?我们也正在纳闷儿,城门是鸡叫以后开的,可是等了半天,东方才发白。我们还纳闷今天太阳怎么出来得这么晚?”追赶的人一听这话,知道赶不上了,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去报告秦昭王。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鸡鸣狗盗”,鸣,叫,盗,偷东西,原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后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唐代诗僧贯休《怀钱唐罗隐章鲁封》诗∶“二子依公子,鸡鸣狗盗徒。”唐代诗人宋之问《过函谷关》诗∶“鸡鸣将狗盗,论德不论勋。”北宋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清代小说家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须这等鸡鸣狗盗,遮遮掩掩。”

亦作“鸡鸣函谷”。顾云《上右司袁郎中启》∶“岂可使鸡鸣函谷,只美冯谖,龙跃天衢,独传文举。”

亦作“狗盗鸡鸣”。金代诗人元好问《示怀祖》诗∶“狗盗鸡鸣皆有用,鹤长凫短果如何?”元代小说家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六回∶“狗盗鸡鸣出在齐,时迁妙述更多奇。”

亦作“狗盗”。唐代诗人周昙《咏史诗·春秋战国门·田文》∶“下客常才不足真,谁为狗盗脱强秦”

亦作“鸣盗”。南朝文学家江淹《诣建平王上书》∶“窃慕大王之义,复为门下之宾,备鸣盗浅术之余,豫三五贱伎之末。”

亦作“借晓”。唐五代诗人刘兼《晨鸡》诗∶“淮南也伴升仙犬,函谷曾容借晓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