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语出《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闻之,悖也。”

春秋末年,晋国的权力实际上已经被智、范、赵、魏、韩和中行六卿彻底瓜分。而六卿为了扩充各自的势力,相互间也在加紧攻伐,后来,智伯的势力日渐壮大,便借机一举灭了范氏家族,并抢夺了范氏家族的财产。就在这时,一些鸡鸣狗盗之辈也趁机跑来打劫。

一天晚上,有个小偷跑到范氏家里去偷东西,四下张望,看见庭院正当中吊着一口大钟。这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别致,图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天助我也,该我发财了。今天晚上一定要把这口大钟背回家去。可是,这钟实在是太重了,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砸碎,然后再分批搬回家。

于是,小偷找来了一把大铁锤,待到半夜时分,对准大钟拼命地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在黑暗的夜里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只要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不就都听不见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了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开手脚砸起钟来,“咣”、“咣”、“咣”……,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范氏家里的人一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这个小偷捉住了。

后以“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作法。明代文学家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朝觐官进献》∶“夫既曰官银,那有无碍之理,真掩耳盗铃也。”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是掩耳盗铃,哄人而已。”现代诗人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硬把汉奸合法化了,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的把戏,事实的真相,每个人民的心头是雪亮的。”

亦作“掩耳偷铃”。宋代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四“大似掩耳偷铃,未免天机漏泄。”元代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难道他掩耳偷铃,则待要见世生苗。”

亦作“盗铃掩耳”。清代伤时子《苍鹰击》“你看他盗铃掩耳欺天下,卖国甘心作皇帝,有甚商量。”

亦作“掩耳盗钟”。唐代史学家刘知嶷《史通·书志》∶“掩耳盗钟,自云无觉,讵知后生可畏,来者难诬者邪!”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