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春秋时代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做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竹签,称为竹简,待烘干后在上面写字。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很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按顺序用绳子编联起来才能阅读。这样的过程就叫“韦编”,但也相当沉重。像《易》这样的书,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它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进一步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有了透彻的理解。从此以后,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竟然把串连竹简的皮革磨断了几次,尽管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了。”

“韦编三绝”后来成为一句成语,人们常用它来称赞刻苦读书的好学精神。

东晋时期道教领袖葛洪《抱朴子·自叙》∶”圣者犹韦编三绝,以勤经业,凡才近人,安得兼修!”唐代诗人许浑《元处士自洛归宛陵山居》诗∶“紫霄峰下绝韦编。”唐代诗人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在邛都十余载,沉研《易》象,韦编三绝,赋诗纵酒,以乐当年。”明代文学家袁中道《李温陵传》∶“公自少至老,惟知读书,而吾辈汨没尘缘,不亲韦编。”

亦作“三绝韦编”。鲜于必仁《折桂令·书》曲∶“送朝昏雪暗萤灯,三绝韦编。”

亦作“易韦三绝”。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夜梦》诗∶“弃书事君四十年,仕不顾留书绕缠。自视汝与丘孰贤,《易》韦三绝丘犹然。”

亦作“韦编屡绝”。南宋诗人陆游《寒夜读书》诗之二“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亦作“绝韦编”。北宋诗人陈师道《次韵晁无歌除日书怀》诗∶“袁酒无何饮,陶琴不具弦。平生挥翰手,几见绝韦编。”

亦作“绝编”。南宋诗人陆游《寓叹》诗∶“老生读书百绝编,日晏忘食夜废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