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语出《孟子·离娄上》∶“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同“雀”)者,鹤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某一日,孟子的几个学生针对夏、商两朝灭亡的原因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天命派认为桀和纣的灭亡是天意,人的力量无法与天意抗衡。有人立即反驳说∶“明明是人意嘛,哪里是什么天意!孔子说∶‘天何能言?以人代言之。’即使是天意,也是通过人力来实现的。把一切因果都说成天意,人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呢?”双方争执不下,就一道去请教孟子。孟子仔细听了双方争执的理由,分析道∶“桀和纣之所以灭国亡身,不是什么天意,原因在于他们失去了民心,一个失掉百姓支持的国君当然要失败了。一个君主要想取得天下,就必须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首先取得百姓们的支持,百姓不支持的事情肯定办不成。怎样才能取得百姓支持呢?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深得民心。民心是很容易争取的。”这时有人提出质疑∶“殷纣王造鹿台,百姓并不支持,但百姓被迫无奈,还是把鹿台造起来了。”孟子说∶“鹿台是造起来了,但殷纣王却为这件事惹怒了百姓,殷纣王最后还是自杀了。这样看来,鹿台建成对纣王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呀。”有的学生不愿再节外生枝,于是就对孟子说∶“先生,您还是说说桀纣亡天下的原因吧。”孟子说∶“好吧,我们回到原来的话题。还是先说说怎样取得民心∶首先是为百姓着想,做百姓喜欢的事情,解决百姓的疾苦,让他们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凡是百姓讨厌的事情万万不可去做,更不能强迫他们去做。”

孟子说得有些兴奋,就不由自主地站起来继续说∶“我打个比方,国君施行仁政,爱护百姓,百姓就像百川归海一样涌向国君的周围。你们都知道,

水獭是专门靠吃鱼为生的,水獭一出现,鱼类必然潜往深水;鹰隼专吃小鸟,小鸟看到鹰隼一定会飞向树林深处。所以说,是水獭代替深水将鱼儿赶来,鹰隼为丛林聚积鸟类。由此可见,是桀纣把百姓驱赶到商汤王和周武王那儿去的。总之,纣的灭亡是因为人心向背,绝非什么天意。天意太难把握了,我们还是多尽人力吧。”弟子们听了,都表示满意。

任何君主残酷剥削百姓,使百姓活不下去,百姓必然奋起反抗,最终导致改朝换代。考其缘由,就是亡国之君见利忘义,干下了“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蠢事。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指把鱼赶到深渊里,把鸟雀赶到密林里。比喻为政不善,统治者施行暴政,人心涣散,后来比喻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