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一顾”语出《战国策·燕策二》∶“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姓孙名阳(前680-前610),春秋中期郜国(今山东省成武县)人。在秦国富国强兵中,他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深得秦穆公的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随后以监军少宰之职随军征战南北。伯乐后来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吕氏春秋·精通》说“孙阳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诚乎马也。”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夜行八百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会尽力将事干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每迈一步都非常的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得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伯乐相马图(清)黄慎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就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是在愚弄他,很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的。”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一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另有一个人卖骏马,三个早市都没能卖掉。这人找到伯乐,然后说∶“希望您能在我的马旁边转一转,相看一下。走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愿意敬送您一个早晨的费用。”伯乐答应了,第二天早晨,便在马市上转了转,看了看,于是,这匹骏马的价格顿时上涨了十倍。

“伯乐一顾”比喻受到名家的推荐和赏识的重要作用。南朝宋史学家范晔《后汉书· 隗嚣传》∶“数蒙伯乐一顾之价。”唐代文学家韩愈《为人求荐书》∶“昔人有鬻马不售于市者,知伯乐之善相也,从而求之,伯乐一顾,增价三倍。”又《送温处士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马群遂空。”李朝瑞《天马赋》∶“不求知伯乐之顾,不假驭王良之工。”

亦作“伯乐顾”。唐代诗人张九龄《南还以诗代书赠京师旧僚》∶“上惭伯乐顾,中负叔牙知。”

亦作“一顾重”。唐代诗人李峤《舞》诗∶“非君一顾重,谁赏素腰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