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穷匕见”语出《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战国末期,秦王赢政为了满足他统一中原的野心,重用尉缭、李斯等人,改革政治,发展生产,增强军力。秦王凭借着强盛的国力,在消灭了韩、赵两国后,又连续攻占了燕国的多座城池。燕国危在旦夕。

燕国的太子丹原本就在秦国作人质,他看到秦王野心很大,就偷偷地逃回燕国。为了扭转局势,以解亡国之威胁,燕太子丹在恐惧之中决定派人去行刺秦王。派谁去好呢?原来,太子丹看中了一位侠客名叫荆轲。荆轲(? ——前227),卫国人,卫人称为庆卿,燕人称为荆卿,亦称荆叔,后被太子丹尊为上卿。他擅长剑术,是行刺秦王的最佳人选。为了使荆轲能接近秦王,燕太子丹特地为荆轲准备了两样秦王急于想获得的东西∶一是从秦国叛逃到燕国的将领樊於期的头颅,二是燕国督亢(今河北易县、涿州、固安一带)的地图。这两样东西分别放在两个匣子里。在行刺秦王的这把匕首的刀锋上还淬过了烈性毒药,就放在卷着的地图的最里面。此外,还为荆轲配了一名助手,此人也是勇士,名叫秦武阳(今舞阳),燕国人。燕王喜二十八年(前227,秦王政二十年),荆轲和秦武阳从燕国出发上路了。临行时,太子丹等身穿丧服,将荆轲送到易水边。然后满满地斟了一杯酒,流着泪跪着递给荆柯,荆轲接在手,一口喝了下去,然后高声诵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

荆轲到了秦都咸阳后,先用金银财宝贿赂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求他向秦王进言,以便得到朝见秦王的机会。秦王得知燕国派人来献宝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于是,他就穿着朝服,设九宾之礼,亲自在都城咸阳宫内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颅的匣子走在前面,秦武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跟在后面。可是,秦武阳在上台阶时,一看到秦国朝堂如此威严,紧张得双手颤抖,脸色变白。荆轲赶紧作了解释,并按秦王的要求,接过秦武阳手里装有地图的匣子,当场打开,取出地图,双手捧给秦王。秦王慢展开卷着的地图细细观看。快展到尽头时,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荆轲见匕首露出,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举起匕首便刺。谁知秦王使劲一转身,把荆轲抓住的那只袖子挣断了,未能刺中。秦王急忙拔剑自卫,却又一时拔不出来。于是,两人绕着朝堂上的铜柱子转。卫兵因没有秦王的命令,不敢擅自上前。就在这关键的时刻,秦王的侍臣提醒秦王把剑推到背后拔出。秦王顿时醒悟过来,迅速拔出宝剑,一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倒地后,仍将匕首掷向秦王,结果还是未中,秦王转过身来,对准荆轲又是几剑。面对秦王,荆轲靠着朝堂上的铜柱子骂道∶“我之所以没有及早动手,是因为我想先逼你退还被你侵占的燕国的土地,这样我才算报答了太子丹!”说完,就被拥上来的卫兵捉拿住,秦王的左右大臣上前斩了荆轲。当然,台下的那个秦武阳也遭到同样的下场。

秦王赢政受此惊吓,更激起了他的愤怒之心,于是,便马上命王翦统兵伐燕。

“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孙中山《敬告同乡书》∶“自弟有革命演说之后,彼之诈讹已无地可藏,图穷而匕首见矣。若彼果真有革命之心,必声应气求,两心相印,何致有攻击不留余地”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一个青年》∶“不意先生乃蓄别抱,图穷匕见,爰有斯言。”亦作“图穷匕首见”。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八十“这次谈话,双方针锋相对,已经到了图穷匕首见的最后阶段了。”现代作家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可是,悟生,并作一件来讨论,更加好些。这是‘图穷而匕首见’了。”

亦作“图穷”。东晋诗人陶渊明《咏荆轲》诗∶“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