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草衔环”语出“结草”和“衔环”两则神话故事。

“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为∶“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及洛,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蹶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鲁宣公十五年(前594)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兵临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的青草坡地。战斗中,晋将魏颗和秦国大力士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据说,魏颗本来不能战胜杜回,但有一个老人把地面上的草打成结,结果将杜回绊倒,并被魏颗俘获。

究竟这位老人是谁为何要帮魏颗魏颗思来想去,始终弄不明白。当天晚上,魏颗在梦中见到了这位老人,老人说∶“我的女儿祖姬,是你父亲的宠妾。你父亲临终前,曾嘱咐你将我女儿随其殉葬。你后来没有听从照办,而是把她改嫁别人,你救了我女儿的性命。今天,老夫的所作所为虽然不算仁义,但也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说完,老人便消失了,

原来,晋大夫魏武子有位不曾生育的宠妾,名叫祖姬。一次,魏武子在生病的时候对儿子魏颗说∶“我死了以后,她会因没有生育儿子而受到欺负,你一定要将她嫁出去,免得在家里受气。”不久,魏武子病情加重,又对儿子魏颗说∶“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魏颗无奈,只好点头答应。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并没有让祖姬随父殉葬,而是将她嫁了别人。后来,有人责备魏颗∶“你为什么不按照你父亲的遗嘱办事?这也实在是太不孝了。”魏武说∶“人在重病的时候,神志往往会混乱不清,我嫁此女,是按我父亲神志清醒时的吩咐去做的,没有什么不孝的。”

“衔环”的典故见于南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宝年九岁时,至华阴

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公,当如此环矣。’”

东汉名儒杨震的父亲杨宝九岁时,一天在华阴山北的一株树下,看见了一只被猫头鹰啄伤了的小黄雀,浑身爬满了蚂蚁,眼看快要死了。杨宝出于怜悯之心,便把这只小黄雀带回家中,养在巾箱里,每天采集一些嫩黄的花蕊来喂养它。百日之后,当黄雀羽毛丰满时,杨宝就把它放走了。

当天夜里,杨宝见一黄衣童子,一边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感谢您的搭救之恩。”一边将四枚白玉环赠与杨宝,又说∶“它可保佑您的子孙位列三公,清正廉明。祝福您的子孙都像玉环一样洁白无暇,世代幸福。”说罢,便化作一只黄雀飞去。

后来,果然不出黄衣童子所料,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都飞黄腾达,均官至太尉(全国军政首脑,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上述“结草”和“衔环”故事,虽是封建时代宣扬善恶报应的神话传说,但都含有感恩报德之意。

“结草衔环”,也可以作“衔环结草”。当二者合并为一句的时候,才指报恩,如清代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四回∶“俺田家祖上一百世的祖宗,做鬼都感激二位爷的恩典,衔环结草,一定会报答你二位的。”如果分开,活着报答,则叫“衔环”,死后报答,则叫“结草”,故而又有“生当衔环,死当结草”的说法。如西晋文学家李密《陈情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唐代诗人白居易《赎鸡》诗∶“莫学衔环雀,崎岖谩报恩。”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