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帽相关解剖及修复方法基础研究
作 者 : 任晓伟
学位授予单位 : 河北大学
学位名称 : 硕士
导师姓名 : 焦建宝
学位年度 : 2016
关键词 : 腱帽;解剖;损伤;修复;生物力学
摘 要 : 背景腱帽是手指伸肌腱向两侧发出的矢状束、斜行纤维束及横行纤维束构成的三角形腱膜组织,其作用在于维持手指伸肌腱的正常位置―指背中央,矢状束是维持伸肌腱正常位置的最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最易损伤的结构。当前腱帽及掌指关节周围解剖研究均为大体解剖,对腱帽及关节囊的详细解剖特点研究不深入,如精确长度、厚度、生物力学性质等记述不详尽,不能直接应用于试验研究、不能满足当前临床需要。腱帽损伤将造成伸指肌腱两侧张力不平衡进而导致手指伸直受限及指伸肌腱滑脱。腱帽损伤小于3周,断端整齐,无瘢痕形成,可直接缝合;如果损伤超过3周,两断端逐渐挛缩致使断端间形成缺损,随后断端被瘢痕组织填充,治疗极为困难,由此所致的两侧腱帽力量不平衡将导致指伸肌腱反复脱位。目前,临床治疗陈旧腱帽损伤手术方式较多,常用单纯肌腱转位修复:如Mccoy、Weeldon、Carroll术式,其中以Mccoy法最为常用。以上三种方法均有报道可修复腱帽损伤,但均存在不足,如:手术创伤大、肌腱平衡难掌握、手术复杂、学习周期长及术后复发率高等。通过大量查阅掌指关节解剖资料,我们发现掌指关节囊与腱帽位置、质地、走形方向、面积等解剖性质相似。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设想是否可以将掌指关节囊转位以修复损伤的腱帽,重建腱帽的功能。目的1.通过尸体标本准确测量腱帽的长度、厚度及掌指关节囊精确厚度;2.通过生物力学实验比较腱帽及掌指关节囊韧度及极限拉伸强度是否相似;3.制作腱帽损伤模型,探究利用掌指关节囊转位修复损伤腱帽的即时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第一部分:腱帽解剖及修复术后即时效果研究新鲜尸体6具,取左、右手各6只。取示、中、环、小指各12指,共48指。将48组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4指。无张力条件下测量48指尺桡侧腱帽长度、厚度。术前测量48指掌指关节从0°~90°屈曲时指伸肌腱的最大尺偏距离(尺偏距离:伸肌腱中点至手指背侧中点距离)。48指均于指伸肌腱桡侧5mm处将矢状束完全切断,制作腱帽损伤模型。于腱帽断裂处,应用游标卡尺测量48指掌指关节囊厚度。A组利用掌指关节囊转位修复损伤的腱帽,B组采用Mccoy术式修复损伤腱帽。术后测量48指掌指关节从0°~90°屈曲时指伸肌腱的最大尺偏距离,并计算术前术后尺偏距离差值的绝对值。术后对腱帽长度、腱帽与关节囊厚度及手术前后尺偏距差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第二部分:腱帽及掌指关节囊生物力学实验研究留取B组各指掌指关节囊背侧组织片及尺侧完整腱帽各24片,作为实验标本,分别编组为C组:腱帽组、D组:关节囊组。切取相等面积腱帽及关节囊组织,将两组组织片分别置于生物力学机操作台夹具上,以5mm/min速度牵拉组织,在计算机上直接读取标本断裂时的“拉伸位移(mm)、载荷(N)”,并自动绘出“载荷-位移曲线”。通过公式计算出标本的“韧度(N/mm)、极限拉伸强度(N/mm2)”,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测量腱帽修复术后与术前尺偏距差值发现:利用掌指关节囊修复的示、中、环、小指尺偏距差值小于Mccoy术,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标准差明显小于B组,即利用关节囊修复后的尺偏距差值更集中,证实关键囊修复法即时效果更稳定。2.在所有标本中,示、中、环、小指桡侧腱帽均长于尺侧,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标本中,桡侧与尺侧腱帽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厚度均小于对应指的掌指关节囊厚度,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通过生物力学实验数据发现,腱帽韧度(24.46±0.392 N/mm)与关节囊的韧度(24.85±1.042 N/mm)相似,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腱帽极限拉伸强度(12.21±0.191 N/mm2)与关节囊极限拉伸强度(12.33±0.302 N/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验比较,证实利用关节囊修复后的指伸肌腱尺偏距差值较Mccoy修复术后更小,可认为利用掌指关节囊修复腱帽的即时效果优于Mccoy术式;掌指关节囊明显厚于腱帽,利用关节囊修复腱帽手术对掌指关节囊稳定性无明显影响;腱帽与关节囊生物力学性质“韧度(N/mm)、极限拉伸强度(N/mm2)”相似,可认为掌指关节囊适合作为腱帽修复的重建物。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