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黄腾达”语出唐代韩愈《符读书城南》诗∶“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一为公与相,潭府中居。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三岁时由兄嫂抚养,刻苦自励,尽通六经百家之学。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韩愈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散文气势雄健,语言洗炼,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诗风奇崛雄伟,但有时却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符读书城南》是韩愈写给儿子韩符的。诗中叙述道有两家人,各生了一个儿子。恰恰这两个孩子在幼年时代的长相就十分相象,活泼可爱,调皮可人。稍为长大一些的时候,也经常会在一起玩耍。可是,等长到了十二、三岁的时候,却渐渐地有所不同了。等长到二十岁时,其思想、意识、性情、理想等皆不相同,一个洁净明澈,像沟中流动着的清水;一个庸俗不堪,像渠中排放着的污水。到三十岁左右,一切的一切都成形了∶一个真正像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的蛟龙,另一个则像愚笨的猪,每日只图饱暖一个像飞黄一样奔驰,另一个则像癞蛤蟆一样……
飞黄,亦名“乘黄”。传说中的神马名字,形容马的飞驰。腾达,本作“腾踏”,上升,形容神马飞驰貌,像飞黄神马似的很快地上升着。飞黄腾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贵显得志,官职地位很快高升,引申为发迹,官运亨通。元代陈赓《武善夫桃源园》∶“飞黄腾踏有天倪,紫电转盼天山低。”后作“飞黄腾达”。元代无名氏杂剧《施仁义刘弘嫁婢》第三折∶“今春郎奋身辞白屋,平步上青霄,李春郎飞黄腾达,赖长者恩荣德化。”清代小说家曾朴《孽海花》第三回∶“不上几年,含英社的社友个个都飞黄腾达,入鸾掖,占螯头,只剩曹公坊一人向隅,至今还是个国学生,也算文章憎命了!”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倪焕之》∶“那时还行着科举,出身寒素,不多时便飞黄腾达的,城里有好几个。”
亦作“飞黄”。明代诗人邵璨《香囊记·起程》∶“及早飞黄千里,扬姓字耀门楣。”现代作家冯德英《苦菜花》第四章“功成之日,飞黄之时,幸勿遗我碌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