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喜欢下雨天。因为我觉得落雨的声音极其令人心情平和,而且每逢雨夜,我的睡眠质量都特别好。这可能有很多种原因,但作为专门研究听觉神经科学的博士生,我有一番自己的解释。
视觉有眼睑作为开关,但听觉是没有开关的(除非用耳塞死死堵住)。听觉系统像是一个全年无休的安保警报系统,即使你在睡觉时它也一直监控着身边的环境。这毫无疑问对人类的生存有着绝对的优势,使得我们即使在睡觉这种无意识状态下,还能够警觉地发现危险,并及时地采取行动。
但这也有些坏处。譬如说你因为室友的打鼾声而无法入眠,好不容易入睡后,又被隔壁小孩的吵闹声吵醒。但实际上,并不是噪音本身把你吵醒了,而是突然间的变化或反差吸引到了你的注意力,让大脑下意识地警醒。
什么叫突然间的变化呢?打个比方,在一间漆黑无光和一间有些光的房间里,你突然打开手电筒,在哪个房间里手电筒的光线才更明显呢?当然是在漆黑无光的房间里。如果房间里本来就有光,那些原有的光好似“遮蔽”了来自手电筒发出的新的光线。这被称为遮蔽效应(masking effect)。相同的道理,把光换成声音,相比一间长时间有杂音的房间,在一个寂静无声的房间里,突然响起来的手机铃声会更加引人注意,即使手机铃声本身是一样的。
自然界的声音自然而然会使人感到放松。这大概是因为自然界的声音往往有一定的重复性,而大脑对于重复性的信息,很快就会适应,所以即使雨声本身是多余的噪音,也能让你伴着它声睡着。
而类似于噪音的雨声就是给熟睡的你制造了一个遮蔽效应,使得一些原本在寂静的夜晚会影响到睡眠的外界声音变化被遮蔽了。换言之,雨声减少了卧室里的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简称SNR或S/N。指一个电子设备或者电子系统中信号与噪声的比例),达到了一定的噪音消除作用。
利用这类原理,有人还专门在办公区域制造一些类似于雨声的白噪音、粉色噪音,用来隔绝声音,起着一定的隐私保护和减少干扰的作用。
在独自工作时,我就不太喜欢完全寂静的环境,所以我会放一些混合着壁炉烧着木头噼啪作响,或是有些低语声的背景音。如果你也喜欢这样,强烈推荐一个背景声合成网站:Ambient Mixer(www.ambient-mixer.com)。在夏天,我最喜欢用模拟斯莱特林公共休息室的背景声,因为它是一间位于霍格沃兹城堡的湖底的半透明房间,所以偶尔会听到水的声音。而在看书的时候,我更喜欢用声音模拟拉文克劳公共休息室,因为位于城堡的高处,风声飒飒,吹起拱形窗户旁挂着的蓝色丝绸窗帘,又因为房间是圆形的,人踩在木地板上的声音产生的回响又有些不同……
声明:本文章资源来源于网络整理,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联系方式QQ:2879219949,Emil:287921994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