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目录
聊斋志异(全四册)
酉阳杂俎
搜神记
山海经
神仙传
目录
前言
聊斋自志
聊斋志异 一
卷一
考城隍
耳中人
尸变
喷水
瞳人语
画壁
山魈
咬鬼
捉狐
荍中怪
宅妖
王六郎
偷桃
种梨
劳山道士
长清僧
蛇人
斫蟒
犬奸
雹神
狐嫁女
娇娜
僧孽
妖术
野狗
三生
狐入瓶
鬼哭
真定女
焦螟
叶生
四十千
成仙
新郎
灵官
王兰
鹰虎神
王成
青凤
画皮
贾儿
蛇癖
卷二
金世成
董生
龁石
庙鬼
陆判
婴宁
聂小倩
义鼠
地震
海公子
丁前溪
海大鱼
张老相公
水莽草
造畜
凤阳士人
耿十八
珠儿
小官人
胡四姐
祝翁
猪婆龙
某公
快刀
侠女
酒友
莲香
阿宝
九山王
遵化署狐
张诚
汾州狐
巧娘
吴令
口技
狐联
潍水狐
红玉
龙
林四娘
卷三
江中
鲁公女
道士
胡氏
戏术
丐僧
伏狐
蛰龙
苏仙
李伯言
黄九郎
金陵女子
汤公
阎罗
连琐
单道士
白于玉
夜叉国
小髻
西僧
老饕
连城
霍生
汪士秀
商三官
于江
小二
庚娘
宫梦弼
雊鹆
刘海石
前言一
世上有些事情很奇怪。有的人追求了一辈子,为之锥心沥血,忙活得死去活来的目标,在后人看来未必值得;而只是随心所欲,浮白载笔,发抒真情实感的作品,却从此让作者彪炳于史册,留下了不朽之声名。
蒲松龄大概就是属于这一类的人。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蒲家庄人。生于1640年,卒于1715年,享年76岁。
蒲松龄生下来的时候,正赶上明末清初鼎革之际,兵荒马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但知识分子的追求目标——科举——却没有丝毫的变化动摇。蒲松龄的家族在淄川算得上是书香世家。明朝万历年间,全县食饩的秀才共八人,蒲氏家族占了六人。高祖蒲世广是廪生,曾祖蒲继芳是庠生,到了祖父蒲生汭这一代,由于没有考中秀才,家道开始衰落。
蒲松龄的父亲名槃,字敏吾,也没有考中秀才,后来干脆放弃科举做起买卖。不过,虽做买卖,一边却继续学习经史,“博洽淹贯,宿儒不能及也”。由于四十多岁还没有儿子,蒲槃后来不再经商,拿钱也不当回事,周贫建寺,吃斋念佛,信仰佛教。到了晚年,蒲槃的家境艰难起来,却连连得子。蒲槃有一妻二妾:董氏、孙氏、李氏。晚年蒲槃有五子,蒲松龄是嫡妻董氏所生的第二子,排行老四。
由于家庭生活困难,请不起教师,蒲松龄兄弟们的教育,一直由父亲蒲槃承担。父亲的商人意识以及对佛教的信仰,蒲松龄也就耳濡目染了。
在蒲松龄十几岁的时候,父亲为他订了亲。岳父刘季调是一个老秀才,为人端方正直。蒲家托媒提亲时,曾有人以蒲家贫穷加以阻挠,但刘季调很满意蒲家的书香门风,尤其钦佩蒲槃的人品,坚定地答应了这门亲事。
顺治十二年(1655),蒲松龄16岁时,谣传朝廷要选民女充实后宫,人心惶惶,纷纷嫁女。刘季调于是把女儿送到蒲家避难。过了两年,蒲松龄正式迎娶妻子。书香门第的女儿嫁给穷秀才,穷秀才发奋以报,这是《聊斋志异》中一个很突出的主题。蒲松龄一辈子拼命参加科考,固然有家族、社会的因素,可能也有对于以身相许的妻子的报答之情!
顺治十五年(1658),19岁的蒲松龄第一次参加县府道考试,以三个第一名考中了秀才。
当时任淄川县知县的费袆祉,山东学道、大诗人施闰章都称赏蒲松龄的文章,施闺章在他的八股文试卷上批道:“空中闻异香,下笔如有神。”“观书如月,运笔如风。”这两个人的赞誉是蒲松龄在科场中第一次得到的殊荣,却也是最后一次得到有司的赏识,对此,蒲松龄终生难忘。
刚考中秀才时的蒲松龄,年少气盛,对前途充满着希望,似乎功名唾手可得。他日夜攻读,以求一第。为了能专心学习,他离开妻子和家庭,先是在村的东边找到一个安静的屋子刻苦攻读,继而又到朋友李希梅家的醒轩“朝分明窗,夜分灯火,期相与以有成”。他把八股文奉若神明,说:“当今以时艺试士,则诗之为物,亦魔道也,分以外者也。”
不过,蒲松龄艺术家的气质此时却也顽强地表现出来。早在少年时,他就“每于无人处时,私以古文自效”,流露出兴趣的真正所在。20岁的时候,蒲松龄与同邑的好朋友张历友、李希梅、王鹿瞻组织了“郢中诗社”,相约“以宴集之馀晷,作寄兴之生涯”。这可以看作是蒲松龄文学创作的正式开始,也是他文学家天性不可压抑的明证。后来“郢中诗社”的成员都成为蒲松龄终生的朋友。从现存早期作品来看,他在青少年时代受屈原、李贺的影响很深,他不仅崇拜他们,也是他们诗歌的模仿者。在古文方面,他受庄子、司马迁的影响比较大,可以说这些浪漫主义作家的文学传统从青年时代起就给予蒲松龄以润泽和启迪。
一方面是艺术家,有着自觉的美的追求,有着对文学创作不可压抑的热情;另一方面又热衷于功名,孜孜矻矻地钻研八股,拜倒在科举的面前,这是年轻时代蒲松龄内心的纠结,这纠结实际上伴随了他的一生。
大约在蒲松龄的大儿子蒲箬出生之后,他的大家庭发生了分裂。其原因,据蒲松龄在《刘孺人行实》中披露,是来自于他大嫂的吵闹。蒲松龄的大嫂性格的确很凶悍,给予蒲松龄以很深的刺激,也成为后来他创作《聊斋志异》的《孙天官女》、《江城》、《吕无病》等篇中悍妇的原型。但这次分家,还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那就是,由于蒲松龄把全部身心投入在科举和文学方面,不事生产,这对于一个中落的大家庭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但对此,蒲松龄不愿意触及,因为在封建社会,弟兄们由于经济闹矛盾、闹分家,并非光彩的事。
康熙九年(1670),为生活所迫,也由于朋友,宝应县知县孙蕙的邀请,蒲松龄离开了家乡,去孙蕙那里做幕宾。这是蒲松龄一生中唯一一次离开山东。此行虽然为时很短(前后不过一年多),但对蒲松龄的生活、思想的影响却很重要,使蒲松龄由一个只知吟诗写八股文的书生开始面向社会,接触社会。在帮办孙蕙的公务… …
总目录
前言
序
酉阳杂俎(上册)
酉阳杂俎(下册)
附:许逸民《〈酉阳杂俎〉辑佚》
返回总目录
前言
《酉阳杂俎》是一部很有趣的书,历代以来蜚声士林,流播甚广。作者唐人段成式。
段成式(803?—863),字柯古,祖籍临淄(今山东淄博东),自称东牟(今山东牟平)人。段成式出身望族。其六世祖段志玄(598—642)是唐朝开国元勋,官至右卫大将军,封褒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陪葬昭陵。其父段文昌(773—835)为中唐名臣,穆宗时曾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文宗时进封邹平郡公,复以使相之尊历镇淮南、荆南、剑南西川。其母则是中唐名相武元衡之女。
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段文昌自荆州赴蜀,入剑南西川节度使(治所在成都)韦皋幕府。段成式即出生于此后,方南生《段成式年谱》系于贞元十九年(803)。三十三岁之前,段成式随侍父宦,行踪不定:一、宪宗元和元年(806)岁杪,段成式随父出蜀入京,此后至元和十五年(820),一直居住在长安。二、穆宗长庆元年(821),段文昌出镇剑南西川,段成式随父再度赴蜀。三、长庆四年(824),段文昌征拜兵部尚书,段成式再度随父入京。四、文宗大和元年(827),段成式自长安赴浙西观察使(治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李德裕幕府,随后其父段文昌为淮南节度使,段成式随即转赴淮南治所扬州。五、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自淮南移镇荆南,段成式又随父自扬州转赴荆州。六、大和六年(832)末,段文昌自荆南再镇剑南西川,段成式又随父自荆州赴成都。七、大和九年(835)三月,段文昌卒于成都,本年底,段成式携家赴长安。
段成式至长安后,居住在修行里旧宅。开成二年(837)秋冬,段成式父丧服除,以荫入官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任职集贤殿修撰。其后至宣宗大中元年(847),段成式出为吉州(今江西吉安)刺史。大中七年(853)自吉州返回长安,两年后又出为处州(今浙江丽水)刺史。大中十三年(859)闲居襄阳。懿宗咸通元年(860),又赴任江州刺史。后返回长安,任职太常少卿。咸通四年(863)六月,卒于官。
可以看出,段成式终其一生,实实为一东西南北之人,尤其是三十三岁之前,往返于长安和成都,奔波于江东和西蜀,其行路岂止万里。又供职秘书省和集贤殿期间,颇获未见之典籍,秘阁图书,披阅殆遍,博闻强记,精研苦学,其读书又岂止万卷。另据记载,段成式青年在蜀期间,喜好驰猎,而艺文该赡。出为州牧期间,颇有善政。闲居襄阳时期,随缘自适,与友人颇多唱和。他足履四方,交游广泛,与温庭筠尤为密切,其子段安节即以庭筠女为妻,段成式现存诗作中约有三分之一为与温庭筠唱和之作。他有很多佛门僧友,如无可上人、广宣上人、宝相上人、鼎上人、文上人、约上人等,三教九流都可与之交往。如此丰富的人生阅历,当然会对他的著述产生重要影响。
今考其所著,《酉阳杂俎》而外,另有《庐陵官下记》二卷,撰于吉州期间,原书已佚;《锦里新闻》三卷,撰于成都,佚;《新纂异要》一卷,佚;《汉上题襟集》十卷,为闲居襄阳时与温庭筠等人倡和之作,佚。《全唐诗》(中华书局增订本)卷五八四编其诗为一卷,收诗五十六首,残句若干;又卷七九二收其联句诗十九首,均见于《酉阳杂俎·寺塔记》。《全唐文》收其文十八篇。陈尚君《全唐文补编》辑其《酉阳杂俎》诸篇之序,另辑杂句若干。
段成式以其博学精敏长于文学而称扬当时。《旧唐书·文苑传》下记载:“(商隐)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这句话容易被解读为段、温、李三人在当时文坛的地位是平起平坐的。可以就此略作探讨。首先,此三人并称“三十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各自的家族排行俱为十六。其次,据李中华《晚唐“三十六体”辨说》一文的观点,三人并称主要是指他们的骈文创作而言,至少在当时并不涉及对诗歌和其他创作的评价。再者,根据文献记载,段成式在世的时候,他的《酉阳杂俎》一书已开始流行,得到时人的赏识,这也可能使其与温、李并称。而众所周知,宋代及以后文体等级森严,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其余各体则等而下之,又兼以骈文地位的衰落,“段十六”在其中的位置就非常尴尬了,如清人张嘉谷在《卧雪诗话》中说:“段酉阳与温、李并称‘三十六体’,非惟不及李,亦不及温。”这种情况直到今天也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表述中,相比李商隐的八面威风和温庭筠的一枝独秀,段成式要寂寞得多了。有理由断定这是载道言志的正统文学观所致的遮蔽和偏见,这种遮蔽和偏见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他的《酉阳杂俎》,虽然这本书在历史上的命运并不算寂寞。
《酉阳杂俎》书名是什么意思?《四库全书总目》解释说:“其曰‘酉阳杂俎’者,盖取梁元帝赋‘访酉阳之逸典’语。二酉,藏书之义也。”这里所说的“二酉,藏书之义”是什么意思?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学,因留之。”又元朝郝天挺《唐诗鼓吹注》卷三陆龟蒙《寄淮南郑宾书记》“二酉搜来秘检疏”注引《图经》:“穆天子藏异书于大酉山、小酉山中。”由此可知,“二酉”是指大酉山、小酉山(在今湘西地区);梁元帝所谓的“酉阳逸典”,即藏诸世外的秘籍奇书,而古人多视小说为此类,这就是书名“酉阳”二字的含义。“俎”本是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盛放牲肉的礼器,这里则是代指不同于正味的奇味。“杂俎”者,天地之间凡百奇味,杂然前陈,以喻本书所记天覆地载,无所不有。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有一段关于书名的论述,极是精彩,谨录于此:昔者柳子厚始以滋味论俳怪之文,成式命书曰《杂俎》,正承子厚之意。成式首倡“志怪小说”一词,以为五经子史乃大羹折俎,味之正者,而志怪小说乃“炙鸮羞鳖”,野味也。正人君子或对之不肯下箸,成式乃以为自有佳味。味之为何?奇也,异也,幻也,怪也。即李云鹄所称:“无所不有,无所不异,使读者忽而颐解,忽而发冲,忽而目眩神骇,愕眙而不能禁。”《诗品》论诗亦尚滋味,滋味者乃指诗歌之形象性特征,成式以论小说,亦欲达“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之致。故云“游息之暇,足为鼓吹”(《诺皋记序》),“使愁者一展眉头”(《黥》),不主教化而宗娱心,与夫“治身理家”之传统小说观归趣全异。
同时李剑国认为,其书卷帙浩繁,不可能成于一时一地,应是随时记录所见所闻,搜集材料,俟时成编。全书编成时间,李剑国推断为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左右,因其时段成式闲居在京,故有暇编定,再则大中七年(853)以后的事情又不见于续集。
然则《酉阳杂俎》究竟是一本什么性质的书?“志怪”和“小说”这两个词语最早都出自《庄子》,在文学史上,段成式首次把它们组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明确的文体学概念。在历代史志书目中,自《新唐书·艺文志》至《四库全书总目》都列入子部小说家类。许逸民《酉阳杂俎校笺》前言则认为,《酉阳杂俎》应脱离小说家类,改入子部杂家类。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篇“唐之传奇集及杂俎”论列《酉阳杂俎》,可见是为这部书量身定制了一个“杂俎体”。李剑国命其为“志怪传奇杂事集”,想来是“杂俎体”这个概念内涵的进一步明确。各家意见并不一致。此外还有较为随意的说法,比如称《酉阳杂俎》为小说家类的百科全书。
翻检目录即知,全书分为前集二十卷,续集十卷,各卷篇目多少不一,共计四十六篇:忠志、礼异、天咫、玉格、壶史、贝编、境异、喜兆、祸兆、物革、诡习、怪术、艺绝、器奇、乐、酒食、医、黥、雷、梦、事感、盗侠、物异、广知、语资、冥迹、尸穸、诺皋记(上、下)、羽篇、毛篇、鳞介篇、虫篇、木篇、草篇、肉攫部、支诺皋(上、中、下)、贬误、寺塔记(上、下)、《金刚经》鸠异、支动、支植(上、下)。举凡史志、礼仪、法律、外交、婚俗、丧葬、禁忌、传说、文身、杂技、道教、佛教、仙佛人鬼、方术征应、天文、地理、音乐、书法、文学、考证、壁画、建筑、交通、饮食、医药、器物、矿物、动物、植物等等,方内方外,细大不捐,尽皆囊括其中,故而面目极为驳杂,宜乎其有“百科全书”之称。
但这只是一个方面。驳杂面目之下,《酉阳杂俎》有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志怪”,不怪不奇者,不能入段氏法眼。故其书中所载之史事,非面折廷争从谏如流之类,而是鲜闻的残丛逸事,如本书第1.17条记载的玄宗对局将输,杨贵妃放康国… …
[下载参考地址] :双盘下载(百度网盘+诚通网盘)
>>>下载前特别提醒<<<<
1、手机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UC浏览器,360浏览器,夸克浏览器,谷歌浏览器
2、电脑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opera浏览器
3、支付后不跳转或者支付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4、不能正常解压或解压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5、城通网盘下载教程?[解决方案]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