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英汉对照版)
Evidence for a Stellar Origin of the Cosmic Ultra-penetrating Radiation
宇宙超穿透性辐射起源于恒星的证据
Stellar Structure and the Origin of Stellar Energy
恒星的构造和恒星能量的起源
Embryology and Evolution
胚胎学与进化
Embryology and Evolution
胚胎学与进化
Stellar Structure
恒星的构造
Vitamin B: Assay and Vitamin B1
维生素B——检验与维生素B1
Vitamin B: Vitamins B2
and B3
: Bios
维生素B——维生素B2
和B3
:生长素
Vitamin B: Distribution and Physiology
维生素B——分布与生理学
Stellar Structure
恒星的构造
Present Status of Theory and Experiment as to Atomic Disintegration and Atomic Synthesis
原子衰变与原子合成的理论和实验现状
Stellar Structure
恒星的构造
New Aspects of Radioactivity
放射性研究的新面貌
Protein Structure and Denaturation
蛋白质的结构与变性
The End of the World: from the Standpoint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以数学物理的视角看宇宙的终点
Chemistry of Vitamin B2
维生素B2
的化学性质
Stellar Structure
恒星的构造
The Molecular Weights of Proteins
蛋白质的分子量
Cytological Theory in Relation to Heredity
遗传的细胞学理论
Obituary
讣告

The Peking Skull
北京人的头骨
Recent Advances in the Chemistry of the Vitamins
维生素在化学方面的新进展
The Annihilation of Matter
物质的湮灭
Oxidation by Living Cells
活细胞氧化
Atomic Synthesis and Stellar Energy
原子合成与恒星能量
Oestrus-Producing Hormones
催情激素
Quantum-Mechanical Models of a Nucleus
原子核的量子力学模型
The Angular Momentum of Light
光的角动量
Isolated Quantised Magnetic Poles
孤立的量子化磁极
The Biological Nature of the Viruses
病毒的生物学本质
Maxwell and Modern Theoretical Physics
麦克斯韦与现代理论物理
Progressive Biology
生物学的进展
The Internal Temperature of White Dwarf Stars
白矮星的内部温度
Experimental Proof of the Spin of the Photon
光子自旋的实验证据
A Possible Hydrogen Isotope of Mass 2
氢可能具有质量数为2的同位素
Hydrogen Liquefaction Plant at the Royal Society Mond Laboratory
皇家学会蒙德实验室的氢液化车间
The Decline of Determinism
决定论的衰落
News and Views
新闻与观点
Artificial Production of Fast Protons
快质子的人工产生
Crystal Structures of Vitamin D and Related Compounds
维生素D及其相关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Possible Existence of a Neutron
可能存在中子
Determinism
决定论
Determinism
决定论
Hexuronic Acid as the Antiscorbutic Factor
作为抗坏血病因子的己糖醛酸
Disintegration of Lithium by Swift Protons
由快质子引起的锂衰变
The Cry of Tin
锡叫
The Expanding Universe
膨胀的宇宙
The Neutron Hypothesis
中子假说
White Dwarf Stars
白矮星
New Evidence for the Neutron
关于中子的新证据
Mechanism of Superconductivity
超导电性机理
Disintegration of Light Elements by Fast Protons
快质子引起的轻元素衰变
A Synthetic Oestrus-Exciting Compound
一种合成的催情化合物
Origin of Tektites
玻陨石的成因
Energy of Cosmic Rays
宇宙射线的能量
Helium Liquefaction Plant at the Clarendon Laboratory, Oxford
牛津大学克拉伦登实验室的氦液化车间
Structure and Division of Somatic Chromosomes in Allium
葱属植物体细胞染色体结构与分裂
Recent Researches on the Transmutation of the Elements
关于元素嬗变的最新研究
Number of Mendelian Factors in Quantitative Inheritance
数量遗传学中孟德尔因子的数量
Light and Life
光与生命

Nuclear Energy Levels
核能级
New Evidence for the Positive Electron
有关正电子的新证据
The Physical Nature of the Nerve Impulse
神经冲动的物理学本质
A New Alloy, “Stainless-Invar”
一种新型合金——“不生锈的因瓦合金”
Amino-Acids, Proteins and Proteolytic Enzymes: I
氨基酸、蛋白质和蛋白质水解酶I
Amino-Acids, Proteins and Proteolytic Enzymes: II
氨基酸、蛋白质和蛋白质水解酶II
Nature of Cosmic Rays
宇宙射线的性质
Structure of Alloys
合金的结构
A Possible Property of the Positive Electron
正电子可能具有的性质
Crystals of the Living Body
活生物体中的结晶
Date and Place of Priestley’s Discovery of Oxygen
普里斯特利发现氧气的日期和地点
Chemical Test for Vitamin C, and the Reducing Substances Present in Tumour and Other Tissues
肿瘤以及其他组织中所含的维生素C等还原性物质的化学检测
Mitosis and Meiosis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Positrons and Atomic Nuclei
正电子和原子核
Liquid Crystals
液晶
Magnetic Moment of the Proton
质子的磁矩
Interaction between Cosmic Rays and Matter
宇宙射线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The Genetics of Cancer
肿瘤遗传学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Ozone in the Atmosphere
大气中臭氧层的垂直分布
Vitamin A in the Retina
视网膜中的维生素A

Disintegration of Light Atomic Nuclei by the Capture of Fast Neutrons
轻核俘获快中子产生的核衰变
Extremely Low Temperatures
极低温
Some Chemical Aspects of Life
生命的某些化学面貌
The Activity of Nerve Cells
神经细胞的活性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elevision
电视技术的最新进展
Heavy Hydrogen and Heavy Water
重氢和重水
Internal Temperature of Stars
恒星的内部温度
X-Ray Analysis of Fibres
纤维的X射线分析
Production of High Magnetic Fields at Low Temperatures
低温下强磁场的产生
Natural Colouring Matters and Their Analogues
天然染色物质及其类似物
Atomic Transmutation and the Temperatures of Stars
原子嬗变和恒星温度
Free Radicals
自由基
The Origin of Tektites
玻陨石的成因
The Origin of Tektites
玻陨石的成因
New Results in Cosmic Ray Measurements
宇宙射线测量中的新结果
Interaction of Hard γ
-Rays with Atomic Nuclei
硬γ
射线和原子核的反应
A Suggested Explanation of β-Ray Activity
β射线放射性的一种可能的解释
The General Nature of the Gene Concept
有关基因概念的一般本质
Latitude Effect of Cosmic Radiation
宇宙射线的纬度效应
Atomic Transmutation and Stellar Temperatures
原子嬗变和恒星温度

Oxygen Affinity of Muscle Haemoglobin
肌肉中血红蛋白的氧亲和力
The Positive Electron
正电子
Heavy Hydrogen
重氢
Possible Chemical Nature of Tobacco Mosaic Virus
烟草花叶病毒的可能化学本质
Appendix: Index by Subject 附录:学科分类目录

宇宙超穿透性辐射起源于恒星的证据
维克托·赫斯
编者按
物理学家们仍在思考宇宙射线的性质。以前的研究未能找到任何证据证明太阳发射了这类射线,如今维克托·赫斯报告了他用新的实验结果说明确实如此。正如他所指出的,在瑞士阿尔卑斯山上的高海拔区进行的一项最新实验发现,辐射的平均强度白天比晚上高。采用铅屏蔽板以后再做的实验表明,太阳光中包含一个穿透力很强的射线成分,其强度约为宇宙射线总观测强度的0.5%。赫斯认为宇宙射线很可能起源于恒星,因为除太阳以外所有其他恒星发射的宇宙射线很可能与太阳发射的一样多。这些粒子的确切性质现在还不清楚。
英文
在过去,所有的观测者一致认为,在宇宙超级辐射的总强度中,太阳没有任何值得注意的贡献。近年来,随着观测仪器灵敏度的不断增强,以及在不同国家、不同实验环境下进行的观测次数不断增多,于是有可能再一次研究由太阳造成的影响是不是可以完全忽略不计。
英文
有人把霍夫曼教授的高压电离室放在瑞士恩加丁地区的穆拉古尔山(海拔2,456 m)上,由此得到了一些非常准确而且可靠的有关宇宙辐射的数据。这些测量结果毫无疑问地说明白天的平均辐射强度要略高于夜晚。霍夫曼和林霍尔姆[1]
给出了昼夜间强度差异的平均值:当仪器上方没有屏蔽时,平均值为0.12 mA,或~0.0125个离子每立方厘米每秒;当使用6 cm和9 cm厚的铅板屏蔽时,平均值是0.04 mA,~0.0042 I
(符号“I
”通常表示“每立方厘米每秒的离子数”)。林霍尔姆[2]
使用同样的仪器进行了更长期的观测(8个月),所得数据列于附表中(参见他文章中的表6)。
英文
在霍夫曼和林霍尔姆使用的仪器中,一个1 mA的补偿电流相当于0.104 I
的电离值。由此得出,在穆拉古尔山上由顶部没有铅板屏蔽的仪器测得的超级辐射的总强度大约为2.50 I

英文
我们至少可以暂时把昼夜间的强度差视为太阳贯穿辐射的实际强度。于是马上就可以看到在海拔2,456 m的穆拉古尔山上,大约有一半这类太阳辐射成分能够穿过10 cm厚的铅板。因此这部分辐射的穿透性大大高于放射性物质发出的γ
射线。如果我们假设所有上述的0.011 I
全部起源于太阳,我们就可以根据方程I
=I0e-μPb
d
计算出铅的吸收系数μPb
(只考虑垂直入射的情况已经足够),代入I0
= 0.011,I
= 0.0058和d
= 10 cm,我们得到μPb
= 0.064 cm–1
和质量吸收系数。

英文
这个数值几乎精确地等于所有宇宙辐射在这个高度上的质量吸收系数(比特纳在海拔2.3 km的艾格尔冰川上的测量值为(μ/ρ
)Pb
= 6.3×10–3
cm2
/sec)。[3]
如果我们假设在没有屏蔽层的仪器上测量到的昼夜间差异(0.011 I
)中,有一部分是由于白天空气中镭射气和其产物的平均含量上升引起的,那么我们观察到的太阳贯穿射线会更硬,即它们的质量吸收系数会更小。因此我们认为以下结论是合理的:太阳发出的贯穿射线的穿透能力至少与著名的宇宙超穿透辐射相当。太阳贯穿射线的总量(在海拔2,456 m处)大约占宇宙辐射总强度的0.5%,如附表所示。
当然,有人可能将白天辐射总量的升高解释为受太阳间接影响所致(即白天被加热的大气增加了对超穿透射线的散射)。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因散射造成的辐射——由昼夜间辐射量的差异表示,会比一般的宇宙辐射更软;而这与上面分析的实验结果是矛盾的。
英文
1929年夏天,斯坦莫勒[4]
在松布利克山峰顶(海拔约3,100 m)用三种不同仪器(两台柯尔霍斯特型双环静电计和一台伍尔夫–柯尔霍斯特型)的最新观测也明确显示出测量的超级辐射总量白天的数值略高于夜晚;差值大约为0.7%(用上面提到的三种仪器测量的差值取平均后得到0.06 I
,顶部没有屏蔽的仪器在松布利克山测量的总强度约为8.7 I
宇宙超穿透性辐射起源于恒星的证据
维克托·赫斯
编者按
物理学家们仍在思考宇宙射线的性质。以前的研究未能找到任何证据证明太阳发射了这类射线,如今维克托·赫斯报告了他用新的实验结果说明确实如此。正如他所指出的,在瑞士阿尔卑斯山上的高海拔区进行的一项最新实验发现,辐射的平均强度白天比晚上高。采用铅屏蔽板以后再做的实验表明,太阳光中包含一个穿透力很强的射线成分,其强度约为宇宙射线总观测强度的0.5%。赫斯认为宇宙射线很可能起源于恒星,因为除太阳以外所有其他恒星发射的宇宙射线很可能与太阳发射的一样多。这些粒子的确切性质现在还不清楚。
英文
在过去,所有的观测者一致认为,在宇宙超级辐射的总强度中,太阳没有任何值得注意的贡献。近年来,随着观测仪器灵敏度的不断增强,以及在不同国家、不同实验环境下进行的观测次数不断增多,于是有可能再一次研究由太阳造成的影响是不是可以完全忽略不计。
英文
有人把霍夫曼教授的高压电离室放在瑞士恩加丁地区的穆拉古尔山(海拔2,456 m)上,由此得到了一些非常准确而且可靠的有关宇宙辐射的数据。这些测量结果毫无疑问地说明白天的平均辐射强度要略高于夜晚。霍夫曼和林霍尔姆[1]
给出了昼夜间强度差异的平均值:当仪器上方没有屏蔽时,平均值为0.12 mA,或~0.0125个离子每立方厘米每秒;当使用6 cm和9 cm厚的铅板屏蔽时,平均值是0.04 mA,~0.0042 I
(符号“I
”通常表示“每立方厘米每秒的离子数”)。林霍尔姆[2]
使用同样的仪器进行了更长期的观测(8个月),所得数据列于附表中(参见他文章中的表6)。
英文
在霍夫曼和林霍尔姆使用的仪器中,一个1 mA的补偿电流相当于0.104 I
的电离值。由此得出,在穆拉古尔山上由顶部没有铅板屏蔽的仪器测得的超级辐射的总强度大约为2.50 I

英文
我们至少可以暂时把昼夜间的强度差视为太阳贯穿辐射的实际强度。于是马上就可以看到在海拔2,456 m的穆拉古尔山上,大约有一半这类太阳辐射成分能够穿过10 cm厚的铅板。因此这部分辐射的穿透性大大高于放射性物质发出的γ
射线。如果我们假设所有上述的0.011 I
全部起源于太阳,我们就可以根据方程I
=I0e-μPb
d
计算出铅的吸收系数μPb
(只考虑垂直入射的情况已经足够),代入I0
= 0.011,I
= 0.0058和d
= 10 cm,我们得到μPb
= 0.064 cm–1
和质量吸收系数

英文
这个数值几乎精确地等于所有宇宙辐射在这个高度上的质量吸收系数(比特纳在海拔2.3 km的艾格尔冰川上的测量值为(μ/ρ
)Pb
= 6.3×10–3
cm2
/sec)。[3]
如果我们假设在没有屏蔽层的仪器上测量到的昼夜间差异(0.011 I
)中,有一部分是由于白天空气中镭射气和其产物的平均含量上升引起的,那么我们观察到的太阳贯穿射线会更硬,即它们的质量吸收系数会更小。因此我们认为以下结论是合理的:太阳发出的贯穿射线的穿透能力至少与著名的宇宙超穿透辐射相当。太阳贯穿射线的总量(在海拔2,456 m处)大约占宇宙辐射总强度的0.5%,如附表所示。
当然,有人可能将白天辐射总量的升高解释为受太阳间接影响所致(即白天被加热的大气增加了对超穿透射线的散射)。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因散射造成的辐射——由昼夜间辐射量的差异表示,会比一般的宇宙辐射更软;而这与上面分析的实验结果是矛盾的。
英文
1929年夏天,斯坦莫勒[4]
在松布利克山峰顶(海拔约3,100 m)用三种不同仪器(两台柯尔霍斯特型双环静电计和一台伍尔夫–柯尔霍斯特型)的最新观测也明确显示出测量的超级辐射总量白天的数值略高于夜晚;差值大约为0.7%(用上面提到的三种仪器测量的差值取平均后得到0.06 I
,顶部没有屏蔽的仪器在松布利克山测量的总强度约为8.7 I… …

[下载参考地址] :双盘下载(百度网盘+诚通网盘)

>>>下载前特别提醒<<<<

1、手机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UC浏览器360浏览器夸克浏览器谷歌浏览器

2、电脑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opera浏览器

3、支付后不跳转或者支付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4、不能正常解压或解压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5、城通网盘下载教程?[解决方案]

隐藏内容
本内容需权限查看
  • 普通: 20金币
  • 会员: 免费
  • 永久会员: 免费
已有1人解锁查看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0307.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英汉对照版)(第五卷)(1966-1972).epub

文件资源解压密码为:361tsg

不会解压怎么办?[解决方案]

—————————————————–

城通网盘版:

城通网盘访问密码:9391

不会使用城通网盘怎么办?[解决方案]

—————————————————–

百度网盘版:

提取码: 2kcn

—————————————————–

[/rihide]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0304.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英汉对照版)(第六卷)(1973-1984).epub

文件资源解压密码为:361tsg

不会解压怎么办?[解决方案]

—————————————————–

城通网盘版:

城通网盘访问密码:9391

不会使用城通网盘怎么办?[解决方案]

—————————————————–

百度网盘版:

提取码: b4z4

—————————————————–

[/rihide]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0305.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英汉对照版)(第七卷)(1985-1992).epub

文件资源解压密码为:361tsg

不会解压怎么办?[解决方案]

—————————————————–

城通网盘版:

城通网盘访问密码:9391

不会使用城通网盘怎么办?[解决方案]

—————————————————–

百度网盘版:

提取码: k26u

—————————————————–

[/rihide]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0302.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第三卷)(英汉对照版)(1934-1945).epub

文件资源解压密码为:361tsg

不会解压怎么办?[解决方案]

—————————————————–

城通网盘版:

城通网盘访问密码:9391

不会使用城通网盘怎么办?[解决方案]

—————————————————–

百度网盘版:

提取码: 88yf

—————————————————–

[/rihide]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0306.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英汉对照版)(第四卷)(1946-1965).epub

文件资源解压密码为:361tsg

不会解压怎么办?[解决方案]

—————————————————–

城通网盘版:

城通网盘访问密码:9391

不会使用城通网盘怎么办?[解决方案]

—————————————————–

百度网盘版:

提取码: nh9d

—————————————————–

[/rihide]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0303.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第一卷)(英汉对照版)(1869-1930).epub

文件资源解压密码为:361tsg

不会解压怎么办?[解决方案]

—————————————————–

城通网盘版:

城通网盘访问密码:9391

不会使用城通网盘怎么办?[解决方案]

—————————————————–

百度网盘版:

提取码: ai4b

—————————————————–

[/rihide]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