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听途说”最早出自《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涂(通‘途’)说,德之弃也。’”战国《吕氏春秋·察传》也载有这样一则故事。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住的地方离井很远,要解决家里的吃水问题,必须由专人去挑,就这有时还忙不过来。后来,他干脆在自己家的院内打了一眼井,既方便了用水,又节省了一个劳动力。不料,这件事被传了出去,在传的过程中,经过人们添枝加叶,竟然被传成了奇闻∶“丁家在院中打井,从井中挖出了一个人来。”这下更邪乎了,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越传越远,越传越不像话,最后竟然传到了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国君也觉得好奇,为了弄个究竟,他便派人到丁家去调查,结果真相大白。

明人屠本暖在他编著的《艾子外语》中,也有一则关于“道听途说”的笑话

春秋时代,齐国有个人叫毛空,最喜欢听那些没有根据的传说,然后再把自己听到的津津有味地讲给别人听。有一次,艾子和他的学生从楚国回到齐国,刚进城时,就遇到了毛空。艾子便问毛空“最近有什么新闻吗”毛空说∶“有啊!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只特别的鸭,那鸭一次能下一百个蛋。”他见艾子笑了,又说∶“那就是两只鸭子下的蛋。”艾子还是摇摇头不信。毛空又说“那就一定是三只鸭子下的。”艾子还是不信。艾子不信一次,毛空就将鸭子的数目往上增加一只,一直增加到了十只。艾子笑着问他∶“你难道不能把鸭蛋的数目减少一些吗?”毛空回答道∶“我宁可增加鸭子数目,也不能减少我已经说出去的鸭蛋数目。”艾子只好付之一笑。

毛空接着又说“还有一件特大新闻。上个月,突然从天上掉下来一块肉,那块肉长三十丈,宽十丈。”艾子笑着问道∶“真的吗?是什么动物的肉竟有那么大?”毛空急忙说∶“那么就是长二十丈。”艾子仍不相信。他又改口“一定是十丈长了。”艾子说“你说的那只鸭是谁家养的你说的那块肉掉在了什么地方?”毛空支支吾吾说不上来,最后只好说∶“我是在路上听别人这么说的。”艾子转身告诫他的弟子们,你们以后万万不可和我这个朋友一样‘道听途说’啊。”

“道听途说”泛指在路上听到没有根据的言论或传闻,再去传给别人。东汉史学家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途)说者之所造也。”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论两浙不宜添置弓手状》∶“吴人轻怯易惑,难晓道听途说,众情鼎沸。”清代小说家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三回∶“妹子道听途说,不知是否?尚求指示。”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