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童诵诗励志,有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首汉代古诗头两句是“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少时以为指的是向日葵,结葵花子,供嘴闲嗑。及长,读杜诗之“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更相信葵就是向日葵。后来信心动摇,始于植物常识获得。原来向日葵原名西番葵,初产北美洲,到明代才传入中国。唐代杜甫诗中葵藿,藿者叶也(所以豆叶古称豆藿)。这是葵叶倾向太阳,而非当时未传入的向日葵花倾向太阳,二者不同。杜诗的葵,汉诗的葵,绝不可能是向日葵,那该是啥?
一番查阅,才发现这个葵了不起。一是资格老,《诗经》有“七月亨葵”的记载,《仪礼·特牲馈食礼》有汤锅用“夏葵”的记载,至少有三千年了。二是地位高,居“五菜”之首,其顺序为葵、韭、藿(豆叶)、薤、葱。三是种植广,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说到蔬菜种植,首说种葵,元代王祯《农书》推举葵为“百菜之王”,推想家家户户那时都种此菜。司马迁写葵菜入《史记·循吏列传》,话说鲁国博士公仪休当鲁相,事事维护农工利益,一日在家吃汤锅瀹(yuè)葵菜,味美,就去后园“拔其园葵而弃之”,说是为了不妨碍菜农的销路。亦可旁证此菜种植之广,博士家中都有种植。那么,葵是今日的啥菜,我们见过吗?吃过吗?
答案出乎意料,竟是云贵川湘鄂赣六省人所说的冬寒菜。巴蜀人家,墙边院角,园中篱下,每每有之。价钱贱不说,厨路又特窄,一不能下锅炒,二不能入坛泡,三又不能做凉拌菜,只堪下汤锅配豆腐,或入粥侍候病人,算不上像样的正菜。以今衡古,葵的地位是一落千丈了。蜀中菜摊上也有冬寒菜,连叶柄掐下,扎成小捆卖,置放于隅角,与茼蒿、芫荽、茴香、蕺儿根之类为伍,而鲜有问津者。前日特去买一小捆,细察其叶。叶脉五歧,自柄端出,若五指之张开。叶扇形,色深绿,背无毛,边缘皆小缺。叶长九厘米,宽十四厘米。叶柄之长等同叶长。昨日返故家询堂妹,彼云:“从前的冬寒菜,叶小而肥厚,背有毛,口感滑涎,比现今的味美。”想是菜农追求高产,而低产之良种被淘汰了。岂止冬寒菜,许多菜旧有之低产良种悉遭淘汰,致使高产劣种滥市,食之乏味,令人怀旧。

前引汉代古诗“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句中的待字有深义存焉。《齐民要术·种葵》有言:“凡掐,必待露解。”其下有注:“谚曰,触露不掐葵,日中不剪韭。”那诗中的葵叶显然是作菜用,而非供观赏看花的。供观赏的有俗名七盘花的蜀葵与锦葵。另有菟葵,叶小有毛,茎紫黑色,亦可下汤锅,口感甚滑。葵菜包括冬葵。《齐民要术·种葵》又云:“六月六日可种葵。中伏后可种冬葵。九月作葵菹(zū)。”葵菹即腌葵叶,北方冬季食之。冬寒菜之名由此而产生。篆文的癸字就是古葵字(在下臆说),俯瞰葵株,其叶对生四出,篆文象此形也。道路向各方辐射而出,曰逵,谓其似葵株之俯瞰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