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前辅文
他将她独置于这间辉煌阔丽的房屋闪耀的古代大理石间。她坐在这圈神像正中,处之茫然,目光停留在那些美丽且未知的面容上;她似乎,在探听它们永恒的静默。至少在罗马,长久观详一列伟大的希腊群像,而无法感应它们高贵的静穆,诚非能事;此等静穆,乃跟随那慢慢关闭的仪典大门,将宁静之气贯注神像躯体,如同缓缓落下的白色幕布。
——亨利·詹姆斯

目录
作者附言
第一章 概要
第二章 发现者:温克尔曼(1717~1768)
希腊今生
罗马
爱欲
宿命
拉奥孔神话
第三章 阐释者们:莱辛(1729~1781)与赫尔德(1744~1803)
莱辛现身
拉奥孔再现
赫尔德回应“拉奥孔”
入侵
第四章 创造者:歌德(1749~1832)
普罗米修斯
伊菲革涅亚
意大利
温克尔曼的罗马
荷马家族
海伦娜
恶灵
第五章 敌对者:席勒(1759~1805)
战败的“巨人”
青年剧
希腊诸神
滚蛋吧!
命运
第六章 殉道者:荷尔德林(1770~1843)
伊卡路斯
着魔
狄俄迪玛
苍白的加利利人
斯卡达内利
第七章 反叛者:海涅(1797~1856)
路西法
作为鬼魂的诸神
作为魔鬼的诸神
流亡中的诸神
欢迎你,酒神巴克斯!
第八章 余波
温克尔曼再生:海因里希·施里曼(1822~1890)
酒神: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1900)
神话家:卡尔·斯皮特勒(1845~1924)

秘法家:斯蒂凡·乔治(1868~1933)
结论
原始资料选
索引
附论 暴政都是人类自己建立起来的

第一章 概要
现代欧洲大地之上的德意志族群,一度就是此一场景当中的那群孩子,它将那孤岛视为世界,将那海洋视为未知的绝对权能。德意志人素来就对所谓绝对者抱持一种绝望的激情,无论这绝对者叫什么,也无论这绝对者以怎样的形象现身。当然,俄国人会抱持更为怪异的意象,法兰西人则更有能力将抽象观念熔铸于具体的政治制度当中;但德意志人有着独一无二的激情去追寻理念,并以同样独一无二的激情去将理念转化为事实。德意志人拥有伟大的成就、灾难性的失败以及悲剧性的政治史,这一切的一切,都灌注了德意志人那危险的唯心情怀。世人通常都是环境的受害者,但作为一个整体的德意志人却是观念的奴仆。
德意志人不具备自我防护的能力和意识,此一怪异情状已然在德意志文学中留下烙印。在一段又一段的漫长时光中,他们满足于卑躬屈膝地模仿外人,时刻受制于全然失衡的热情。在种种格言警句、风尚以及审美理论面前,他们通常都会无可挽回地俯首称臣。这一切就足以说明问题了。不过,也正是因为缺乏自我防护的能力和意识,极具创造性的优美作品得以产生,那样的作品充满了斯芬克斯式的魅惑,并且极富哲学意涵。一般而言,都是诗人创造生活景观,但是德意志人却要向哲学家寻求灵感。歌德的天才乃是斯宾诺莎养育而出的;席勒总是要跟康德缠斗;浪漫派诗人深深浸润在费希特和谢林的思想世界中;黑格尔则主宰着青年德意志运动;瓦格纳和尼采更成了叔本华的子嗣。德意志诗人站在哲学家的肩膀上才能去观看这个世界;确切地说,德意志诗人总是要在绝对真理的王国当中,才能展开对绝对之美的追随历程。
为什么文艺复兴在德意志采取了宗教改革这一形态,这就是根本症结所在。尽管那一时期,诗性之美、艺术之美以及生活之美在欧洲其他地方得以重生,但那样的美根本就难以触动德意志。对路德那深沉且阴郁的心灵来说,“真”的分量是“美”远远不能比拟的。希腊人和罗马人不可能教会一个人如何拯救灵魂。天主教会也是一样。众所周知,正是此一发现,令哲学得以逐渐篡取原本由宗教为诗人履行的精神权能。将罗马天主教同德意志人剥离开来,路德也就等于夺走了曾经养育了德意志神秘主义并扶持了德意志美感的那套体系,这套体系也曾执掌德意志信仰。简言之,路德摧毁了基督教的神话元素,正是这样的神话元素将真和美诗性地融合起来,此后,德意志人便一直试图在希腊神话或日耳曼神话中寻找这样的诗性融合,为此,德意志人甚至尝试过回归天主教信仰。思想自由,是路德此一成就的题中之意,令科学和哲学受益无穷;而德意志诗人却因这一解放行动遭遇创伤。无论是不是怀疑主义者(德意志的伟大诗人大多数都是怀疑主义者),德意志诗人都发现,路德传递下来的基督教已经完全剥离了美的元素,同时也缺乏深沉的神秘主义元素,哲学则顺势取而代之。
宗教改革在诗歌王国引发的直接结果就是民众传统的陨落,此种境遇之下,德意志人强固的族群品性也不免一同归于殒殁;毕竟,此一时期的德意志族群品性和传统仍处在胚芽期,尚且不足以抵御此等精神变故以及随之而起的三十年战争的大灾难。此等情境之下,域外力量纷纷涌入德意志,将之吞噬,特别是巴洛克元素在德意志展示出极为夸张且怪异的形态,差不多窒息了德意志诗歌的生命力。17世纪,倒也有一批神秘主义者写就了怪异且不乏美感的宗教诗歌;一个纯而又纯的抒情诗人在德意志大地上生活过、犯罪过、受罪过并吟唱过;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书写了一部伟大的散文体小说;一个悲剧作家创制出强劲、奇异、狂热的天问剧,灵肉二元论的痛楚观念在这些剧中纠结着、翻腾着,这也正是时代精神格局的伟大写照。怪诞的表情、颤抖且尖利的声声嘶叫,指向同样的道德世界。然而,总体而论,情感之贫乏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还有那昂扬肆意的欲念、机敏、精湛的技巧、怪异的散文、山一样的学识、鼠一样的智慧,这一切真正刻画了17世纪德意志的文学劳作。
18世纪早期,德意志的精神钟摆向着戈特舍得(Gottsched)予以阐发的法国人的理智和品位摆动;然而,当瑞士人葛莫利·博德摩尔(Gemelli Bodmer)和布赖廷格尔(Breitinger)举起大旗,为想象力和神奇诗性高声鼓噪之时,德意志的精神钟摆又开始犹疑了。1748年,克洛普斯托克(Klopstock)的《梅希亚斯》(Messias)前三篇问世,诗篇当中奔涌着激情和乐感,如同洪流一般,喷薄而出,涌入洛可可节律那贫瘠荒漠当中。德意志文学仿佛迎来了伟大的复生之机。这场大复兴浪潮究竟会采取怎样的具体形态,这一点从狂飙突进时期的歌德身上便不难窥见一斑。温克尔曼正是在此一时期,为德意志人找到了美的绝对标尺,也就是那所谓的希腊标尺,此一标尺在德意志人心目中是完美的,并且自那时起便一直令德意志诗人魂牵梦绕。温克尔曼的此一发现堪称奇迹,一个人无须成为德意志人,便尽可以体味该发现所激发的灵感的性质。
倘若让我来修一部1700年以降的德意志文学史,那我便只能从这个角度入手。在我看来,温克尔曼的希腊乃是18世纪下半叶和整个19世纪促动德意志诗歌进程的本质要素。这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整体重演,只不过舞台设置在德意志,此一时期的德意志之接纳此等运动潮流,自然不同于欧洲其他地方。在这场大复兴运动中,如果说希腊人是暴君,那么德意志人便是注定了的奴隶。这样一个希腊深刻影响了现代文明的整体走向,希腊的思想、标准、文学形式、意象、视野和梦想,只要是世人能够寻获的,都在这场运动中发挥出足够的威力。然而,在此一纵横四海的希腊影响力潮流当中,德意志成为至高典范,以一己之身见证了这场希腊精神暴政的大… …
(如何免费下载: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361图书馆”,在对话框内发送“验证码”三个字,系统自动回复数字验证码,将验证码输入网站中,即可免费下载所需内容。)

>>>下载前特别提醒<<<<

1、手机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UC浏览器360浏览器夸克浏览器谷歌浏览器

2、电脑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opera浏览器

3、支付后不跳转或者支付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4、不能正常解压或解压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5、城通网盘下载教程?[解决方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