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规曹随”语出西汉扬雄《法言·渊骞》“或问萧曹,曰‘萧也规,曹也随。’”又《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坻陨。”

萧何(——前193),沛县(今属江苏)人,曾为沛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在楚汉战争中,荐举韩信为大将,以丞相身份留守关中,后封酆侯,位次第一,曾作《九章律》,今佚。曹参(一前190),字敬伯,沛县(今属江苏)人,曾为沛县狱吏,秦末随刘邦军队起义,屡建战功,汉朝建立后,封平阳侯,后继萧何为汉惠帝丞相。

萧何提倡节俭简朴,连汉高祖,他也不给配纯一色的四匹马驾车,有的将相大臣,只坐牛车。他奉汉高祖的旨令,招贤纳士,不叫富商做官为将、买卖奴婢,诸侯国的民事由朝廷管理,大大减少奴隶数量,把从前有强大实力的六国国王的后代和有名的富豪人家迁移入关,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等等。

就在汉惠帝刘盈即位的第二年(前193),相国萧何重病在身。汉惠帝亲自去探视,问道∶“您看将来谁接替您合适?”萧何没有表示意见。汉惠帝又问他“你看曹参怎么样”

萧何和曹参两个人关系很好,早年都跟随汉高祖起兵。曹参虽然立了不少战功,可是他的地位总比不上萧何,两个人交情就淡了,但是萧何知道曹参是个治国的人才,便答道∶“陛下的主意错不了。有曹参接替,我死了也安心了。”

汉高祖的长子刘肥在做齐王的时候,叫曹参做齐相。那时候,天下刚安定下来。曹参打听到当地有一个名叫盖公的隐士,向他讨教治国方略。盖公主张治理天下的人应该清静无为,让老百姓过安定的生活。曹参听了盖公的话,尽可能不去打扰百姓。他做了九年齐相,齐国所属的70多座城都很安定。

萧何一死,汉惠帝马上诏令曹参进长安出任相国。曹参还是用盖公清静无为的办法,一切按照萧何已经规定的章程办事,什么也不变动。有些大臣看曹参这种无所作为的样子,有点着急,也有的去找他,想帮他出点主意。但是他们一到曹参家里,曹参就请他们一起喝酒。要是有人在他跟前提起朝廷大事,他总是把话岔开,弄得别人没法开口。最后客人喝得醉醺醺地回去,什么也没有说。

汉惠帝看到曹相国这副样子,认为他是倚老卖老,心里很不高兴,曹参的儿子曹密,在皇宫里侍候惠帝。惠帝嘱咐他说∶“你回家的时候,找个机会问问你父亲,高祖归了天,皇上那么年轻,国家大事全靠相国来主持。可您天天喝酒,不管事,这么下去,怎么能够治理好天下呢?看你父亲怎么说。”曹密回家把惠帝的话一五一十跟父亲曹参说了一遍。曹参一听就动了火,骂道∶“你一个毛孩子懂得什么,国家大事你也来噜苏。”说着,竟叫仆人用板子把曹密打了一顿。曹密遭受了责打,非常委屈,回宫后向汉惠帝诉说了一番。汉惠帝也很生气。第二天,曹参上朝的时候,惠帝就对他说∶“曹密跟你说的话,是我叫他说的,你打他干什么?”曹参向惠帝请了罪,接着说∶“请问陛下,您跟高祖比,哪一个更英明?”汉惠帝说∶“那还用说,我怎么能比得上高皇帝。”曹参说∶“我跟萧相国比较,哪一个能干?”汉惠帝不禁微微一笑,说“好像不如萧相国。”曹参说“陛下说的话都对。陛下不如高皇帝,我又不如萧相国。高皇帝和萧相国平定了天下,萧相国秉承高祖皇帝的旨意制定了一整套制度。我按着他制定的规章和法令去做,不要失职就是了。”汉惠帝听了曹参的解释后说“我明白了,你不必再说了!”

曹参,为相则不如萧何,为将则不及韩信。为相,萧何是立法者,曹参只是守成者;为将,韩信大开大阖,动辄倾国倾城,改变天下格局。曹参能活学活用黄老学说,故也名垂青史。后世认为,治国方式有三,一人治,一法治,一无为而治。曹参做了三年相国,百姓安居乐业,国力日渐强盛。“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史记·曹相国世家》)他死后,皇帝封他为懿侯。老百姓觉得曹参与前任相国虽然差距很大,但却能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有这样的相国真是百姓的好福气,当时有人编了歌谣称赞萧何和曹参∶“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萧规曹随”。

“萧规曹随”,意即萧何生前制定的法律政令,曹参继任后全部遵循执行。梁启超《王荆公传》第十四章∶“以神宗之明主持于上,而即位者能萧规曹随,则九仞之功,可不亏于一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