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最早见于《韩非子·喻志》∶“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史记·滑稽列传》也载有楚庄王之后同类事“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慌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战国时,齐国有个倒上门女婿名叫淳于髡,身材虽然矮小,但却能言善辩,机智多谋,奉王命屡次出使诸诸侯国,从来都未受到过屈辱。

齐威王继承王位时还不到三十岁,可一连三年,他整天在宫中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因此,韩、魏、赵等诸侯国纷纷趁机进犯,侵占了齐国不少的土地,局势一片混乱,而就是没有一个大臣敢站出来进行规劝,国家危在旦夕。朝中大臣淳于髡是个善于说隐语的辩士,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一天,他见到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臣听说我们齐国有一只大鸟,住在王宫里,已经三年了,这三年来不飞也不叫,”他故意停顿一下,试探地问“大王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齐威王知道淳于髡是在用大鸟来暗喻自己,不由得大笑起来。笑过之后,他才说∶“你不知道,这是一只很不平凡的鸟啊,它不飞也就罢了,一但飞起来,就会直冲云天它不叫也就算了,一但叫起来,天下的人都会大吃一惊你就等着瞧吧!”淳于髡听后也笑着说∶“多谢大王指点,如今的大臣们就只等着大鸟一飞冲天,一鸣惊人呢!”

从此以后,齐威王就改变了作风,亲自召见了各县长官七十二人,奖赏了一人,诛杀了一人。接着,他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又整顿兵马,出兵讨伐了魏国。齐威王一鸣惊人,使各国君主都感到震惊,纷纷把被侵夺的土地归还给了齐国。

成语“一鸣惊人”的意思是叫人猛然震惊。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作出了惊人之举,或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一飞冲天”、“一举冲霄”的意思与“一鸣惊人”相同。北宋文学家苏轼《次韵秦观秀才见赠》∶“江湖放浪久全真,忽然一鸣惊倒人。”明代文学家杨慎《李白墓志》“(李)白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清代小说家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只可怜安公子经她两个那日一激,早立了个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志向。”

亦作“一鸣”。唐代诗人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政已标三尚,人今伫一鸣。”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王圣美三子补中广文生》诗∶”三级定知鱼尾进,一鸣已作雁行连。”

亦作“三年翼”。北宋文学家杨亿《清风十韵》∶“五斗醒初折,三年翼自高。”

亦作“冲天翼”。唐代诗僧贯休《遇叶进士》诗∶“自愧龙钟人,见此冲天翼。”

亦作“齐禽”。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送高陟归金陵》诗“卞玉已三献,齐禽会一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