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着时,大脑在做什么?
难易程度
起初,科学家一直以为,睡眠时的大脑是没有活动的,基本处于“宕机”的状态。
第一个研究睡眠的人叫Eugene Aserinsky(尤金·阿塞林斯基)。1953年,当他在芝加哥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为了测试一下新到的脑电图器械,晚上他把器械带回家。那天晚上他的宝贝儿子没有得到睡前故事,反而是满头贴满了电极,并这样进入了梦乡。在排除了器械故障的可能之后,Aserinsky意外地发现,睡眠时大脑还是一个不夜城!
随后他和他的导师发现,当我们在熟睡的时候,大脑会进入一个叫快速眼动睡眠期(rapid eye movement sleep,简称REM),一整个晚上,可能会进入这个状态好几次。这个状态非常有趣,因为,这个状态下的大脑脑电波看起来更像是醒着。在这个状态下,你的全身都不能活动(除了眼球和呼吸系统的肌肉),大脑中又会出现各种各样非常精细的幻象,也就是“梦”。除了这个状态,剩余的睡眠时间你都处于非快速眼动睡眠(即非REM睡眠)。整个睡眠时间中,REM占大概25%,非REM占75%。从非REM到REM再回到非REM,这就算是一个完整的睡眠循环,大概需要90分钟。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成年人需要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来完成一个完整的睡眠循环。
与非REM相比,REM状态下,眼球运动加快、心跳加快(大概每分钟多10次)、呼吸加快,男性还会出现阴茎勃起的状态。(友情提示:喂喂,不希望看完这个回答,有些求知欲强的女青年大半夜不睡觉,拿着小探灯通过观察男友/老公的××来记录他的REM睡眠状态哦……睡眠中勃起并不等于进入REM状态了,也有可能是……)
那REM睡眠时大脑到底在做什么呢?很多神经科学家认为REM睡眠,或有可能“梦”本身,在记忆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现在还没有绝对的结论,但有很多研究发现REM睡眠会使人在做一些视觉、听觉任务时表现(包括反应速度、准确率)明显更好。其中,最早、最有影响力的,要数以色列神经科学家Avi Karni(阿维·卡尼针)在《科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73
:志愿者被要求去识别屏幕上闪现的一条短线的方向。这个视觉任务很难,因为短线出现的速度非常快。每人需要做两次测试,分为四组:
A.第一次和第二次测试之间没有睡眠:第二次测试结果比第一次好。
B.头天晚上做一次测试,睡觉之后,早晨再做一次测试:早晨测试结果明显比A组的第二次测试好(说明睡眠对测试有帮助)。
C.头天晚上做一次测试,睡觉之后,早晨再做一次测试,但REM睡眠状态会被打断:早晨测试结果没有任何进步(也就是说比中间不睡觉还糟糕)。
D.头天晚上做一次测试,睡觉之后,早晨再做一次测试,但非REM睡眠状态会被打断:早晨测试结果最好,比不打断的睡眠还好。
这个结果实在是有趣。也就是说,①睡眠能帮助任务表现;②千万不要打断REM睡眠;③但打断非REM睡眠任务会表现更好。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睡眠中学习”。在20世纪美苏冷战期间,有非常多的这方面的研究,但后来都被证实是无效的。实际上神经科学的各类权威教科书也是这样强调的。大概3年前,《自然》有篇研究发现了反例。最近也出了些新的研究,证明有些声音人在睡梦中是可以学习的。这个比较复杂,有机会需要另辟一篇细讲,暂且不谈。
好了,咱们来到最无聊的部分——睡眠的神经机制。直到20世纪40年代,我们都一直以为睡眠是一个被动状态,或者说“如果打断正常的大脑感知活动,就会睡着”。这是个误区。
现在我们知道,睡眠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过程,需要很多大脑区域共同合作来完成睡眠的循环。之前有谣言说什么晚上11点是肝脏的清洁时间、早上4点是皮肤的什么的,不知是谁写的,但现在科学还没找到任何证据。当然,有很多研究能证明睡眠和内分泌很有关系,但没有这样准确的时间表。当然,毫无疑问,睡眠和日常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譬如与免疫系统也有直接关系。最好的例子就是,很多传染性疾病——譬如说流感——的症状就是头沉犯困,这是因为在得了这些疾病之后,血液和大脑的脑脊液中混有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譬如说腺苷(adenosine),这是一种抑制性神经传导物,有促进睡眠的作用。
总的来说,睡觉就像孔方兄,没有它不行,有它却不能太多(太多了也有问题,譬如说所谓“每天要保证8小时睡眠”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传出来的。没有科学证据证明8小时最好),最好也不要在错误的时间有它(譬如你本来晚上就有些失眠,你还巴巴地白天去睡觉,那你就等着晚上看着天花板思考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