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青衫的书生纵马出塞,紫花袍、锦云绣,这是古代传奇小说描绘的宋代知识分子投笔从戎的画面。千里绵延,崎岖不堪,这是想象中的北征之路。南渡之后的词人,多是在这个历史情节中生活的书生,望不见古色醇厚的山水世界,而至于出塞曲,仅仅是汉代才有的。
刘克庄的几度被启用、贬谪,他已经不能像汉代的书生那样激扬文字,心态逐渐趋于沉寂。尽管那个朝代的文人,都希望自己的手里有一把快意的剑,玲珑的剑,可以斩破现实的罗网与疑云。
秀才们的绿草红袖,交错的杯觥,已是时光久远之事。南宋的夜晚,无数闲居的书生们看着北方的月光,是酸酸的怅然,惶惶的失语。“金甲雕戈”,蓦然在暗夜的几案触摸到那袖箭的锋芒,心底的白光刺亮,这个月色迷蒙的晚上才有了更深的诗意。这诗意是刘克庄置身昔时辕门城下,金甲兵戈,寒光闪闪,冷冷清清。肃穆的气息,端庄的城楼,宋代的军士枕戈待旦。
在江湖诗案之后的刘克庄,对废黜、国殇、离怀的理解已经与先朝不同。他似乎真正的恢复了那种书生气,当他在夜雨时分,闲居在家,走上山头看着盘旋的岭脉,有一种重出山河的冲动。
剑光闪动之处,是冷冷的雨。冰冷的雨水落在衣袍,溅射出寒意袭人的水光。绍定六年的夜晚,他嗅到了雨水中那种醉人的清香,这清香是书卷味,是雨水的新意,是兵戈沙场寂静的一刹那,熟悉的气息。它与当年词人在军营执掌文书,研墨挥毫,那古雅的气息是一致的。笔走如云烟,似龙蛇,时而疾风暴雨,若是昆山雪飘,暗雨连江,万卷笔墨似乎都是倚马可待,这样的才华和豪情是不可遏止的。“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千层纸,万卷书,词人手疾眼明,意气如此,沉着如此。磨盾鼻,疾书檄文,挑灯挥卷,军中营火满帐。
这就是佩剑的书生,刘克庄的军营生涯虽然短暂,但是已经成就他不凡的壮志和气度。


书生执剑,其境界如何?书生的剑是重剑无锋,“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刘克庄不是只知读线装书,辨识古字的酸腐书生。在此时,他是平生有四海之志,像是南朝的狂客,对黄花,自负凌云之笔的侠士。这两句写战斗场景亦是意气风发,神情若定。肃杀之气,稳如磐石,但是心有壮怀,怒涛如海的战场,他是踌躇满志。
酣饮之时,叹息时光、河山、年华,这是词人之悲。像刘克庄这样的词人,亦难免会伤时感世,“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这是在写汉代的李广将军。《史记·李将军刘传》:“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这里用典,心里是怀着痛惜之感的。而此时,词人自己何尝不是如此?
刘克庄作为一个词人,他的剑,他的意气,平生之恨,都是如此透彻,这是不得已的悟,不得己的看破。但是,好在他的剑还在,虽然他晚年的词篇尽是无聊的言语,并不能折杀他此生曾经的壮志凌云。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往事凋零,旧时几乎是不堪回首,心力渐渐消散,只好栖居一方,守着暖茶、香茗。从慷慨悲凉到这无奈之下的闲散轻悠,刘克庄体会到了此中的力不从心。如今只懂得教读《花间词》,想起早年的壮怀,晚年的心意衰老,这种不甘寂寞的心态之中充满了愤激和抑郁。
秀才的剑,虽然弛缓,但是张力十足,锋芒总是藏在写意处。只要你读一读他的词就知道,明日黄花、今朝醉酒、春华落尽,秀才和他的剑却永远不会老去。
“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这样的句子是悲凉,让人感到萧索、无望、失意。
但是你我有理由相信,宋代的书生,即使身老沧州,他的心里也都藏着这样的一把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