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评推荐
非常吸引人……虽然已经有几部关于印度洋的战略和地缘政治意义的书出版,但是人们对于海湾沿岸不同国家间相互联系的文化和历史纽带却知之甚少。阿姆瑞斯的杰出成就在于揭示了这些联系,为这个世界上最复杂、最具文化趣味的地区之一……提供了一种声音和身份认同。他对这种文化的挖掘是艰苦而细致的。他深入挖掘档案,利用日记、信件和官方殖民档案,整理了一份可以追溯到第一个千禧年的记录,最终写成了一部关于孟加拉湾地区的生动传记……这是一项令人敬畏的学术研究。正是信息的绝对积累,以及多重交织的跨学科线索,才产生了这样一幅令人印象深刻的、多方面的图景……这是一部非凡的著作。
——《纽约时报书评》
通过重新聚焦海湾和布罗代尔式的历史还原,这部经过精心研究和撰写的著作不仅及时,而且深具启发性。
——《文学评论》
《横渡孟加拉湾》涵盖了历史背景、移民政治、社会世界、人类苦难,以及欧洲帝国瓦解的影响。
——《图书馆杂志》
苏尼尔·阿姆瑞斯以他在知识上的精湛技巧,作为历史学家对细节的高度敏感以及对大型故事的叙述天赋,完成了这部如小说般的作品,这又一次巩固了他的地位。本书使我们意识到,孟加拉湾作为全球最大的海湾,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贸易和帝国历史的中心——它是陆上丝绸之路的水上通道,通过白银、胡椒等商品的流动,将印度洋与亚洲、地中海社会乃至南美洲连接起来……通过书中令人信服的分析,你会读到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你的世界观也将受到冲击。
——《泰晤士高等教育》
本书的亮点在于其介绍海湾早期贸易路线的方式,它还使人产生了进一步阅读关于孟加拉湾古老文明的兴趣……这样的描述展现了充满活力的“东西方相遇”的商业区域,在这里,阿拉伯、印度以及后来的欧洲船只停泊在中国帆船旁边,以获取布料、香料、鸦片和墨西哥白银。阿姆瑞斯的详细研究使这些图景栩栩如生……同样引人入胜的是,阿姆瑞斯对于商人研究海湾季风的描绘,以及他们如何与海湾沿岸的当地人通婚,从而创造出融合了多种信仰和传统的多元文化与建筑。
——《南华早报》
苏尼尔·阿姆瑞斯的惊人研究和抒情写作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展示了数百万印度人的辛劳、磨难和财富。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他们在从亭可马里、金奈和维沙卡帕特南到加尔各答、吉大港、仰光、槟榔屿、马六甲和新加坡的水域徘徊。确切地说,横渡孟加拉湾是这个海湾本来的生活方式,因为它在漫长的航海时代总是受到季风的冲击,并根据季风来调节人类的活动,直到19世纪70年代汽船的出现和利用。
——《印度快报》
尽管这个地区存在着许多家族、宗教和商业联系,但或许是因为缺乏统一的政治结构,这里经常笼罩在阴影中……作者编织了一幅生动的图景,描绘了以南印度劳工为主的巨大的人口流动……海平面上升使孟加拉湾的沿海低地更易受到新的地理格局的影响。阿姆瑞斯指出,海洋在过去30年的变化比其以往的所有变化都要大……该书内容详细、文字优美。
——《优选》杂志
阿姆瑞斯通过与泰米尔移民一起横渡孟加拉湾动荡的水域,打开了海洋历史的新视角。这本制作精美的书巧妙地描绘了联结南亚和东南亚的迁徙方式与文化流动,展现了人类在塑造海洋环境命运方面的力量和局限。
——苏嘉塔·鲍斯(哈佛大学教授,南亚和印度洋研究专家)
《横渡孟加拉湾》是一部令人钦佩的著作,可读性极强,这是这么长时间以来我所读过的最引人入胜的历史作品之一。
——阿米塔夫·高希(印度著名作家)
本书精雕细琢、研究细致,将成为全球史和海洋史领域的经典著作。很少有世界历史的研究可以与本书叹为观止的跨学科影响和优秀的叙事相媲美。
——伊莎贝尔·霍夫梅尔(南非金山大学教授,畅销书作家)
这本书读起来令人十分愉悦,作者以优美的文笔、抒情的柔情和对移民的细致关注,描绘了孟加拉湾从中世纪以来,在环境、经济、社会和政治复杂性方面的发展历程。
——大卫·卢登(《印度和南亚史》作者)

中译本序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与物、商品与资本等跨过国界在国家之间自由流动,但国家之间的壁垒却随着竞争的加剧而日益森严。一方面,人类社会面临着共同的经济、政治、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强化了民族主义的国家却往往以邻为壑,无视共同的问题,甚至极力摆脱自己应负的责任。这为我们思考当前的国际问题带来了困境,我们既要顺着全球化的趋势突破民族国家的界限,去考察全球性的自由流动,又不得不正视国家力量的增强及其对流动的限制。这种矛盾几乎出现在世界的各个区域,孟加拉湾周围表现得尤为明显。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对于现实的忧虑,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苏尼尔·阿姆瑞斯的《横渡孟加拉湾——自然的暴怒和移民的财富》一书,从历史的维度追踪了孟加拉湾的人员流动和生态变迁,并且探讨了其当代命运的缘由。作者阿姆瑞斯成长于新加坡,在剑桥大学获得学位,目前是哈佛大学历史系的教授。他的研究领域为人员、思想、制度的跨区域流动,尤其侧重于对孟加拉湾的研究,兼及移民史、环境史、公众健康史。他的著作还包括《现代亚洲的移民和流散》(2011年)、《国际健康的去殖民化:南亚和东南亚,1930—1965年》(2006年)。他是《现代亚洲研究》《过去与现在》等著名学术刊物的编委会成员,也负责为哈佛大学出版社主编“亚洲的联结”系列丛书,同时还参与编写《新编剑桥印度洋史》第二卷。此外,其2018年的近著《难以控制的水域:雨水、河流、海岸、大洋如何形塑亚洲史》(Unruly Waters: How Rains, Rivers, Coasts, and Seas Have Shaped Asia’s History),也是一部观点新颖、视角独特的著作。
《横渡孟加拉湾》获得2014年美国历史学会关于南亚历史的约翰·理查德奖(The John F. Richards Prize)。同时,该书也是作者对孟加拉湾周边环境变迁史研究的大型项目的初步成果。阿姆瑞斯的生长环境和求学经历促成了其独特视角的形成。剑桥大学多年来对新帝国史、全球史的研究,以及印度学界多年来流行的庶民视角,都使他非常重视底层民众,选择从边缘和底层的角度重述历史,而这些正是该书脱颖而出的基础。
从研究对象来看,《横渡孟加拉湾》这部作品属于区域史或者地区研究。然而,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区域史和地区研究又有很大的不同。从区域史的角度来看,对于印度洋的研究最早是由于受到布罗代尔的地中海模式的启发而开始的。(1)但是,在最近若干年,由于地中海研究者的注意力开始转向生态史、环境史,因此也带动了印度洋研究的转向。(2)从地区研究的角度来看,以往的南亚研究和东南亚研究在研究阵营上是分开的,两者之间很少有交叉。但是在全球化日益迅速展开的当下,这种隔绝开始被突破,尤其是最近十余年流行的全球史越来越关注流动和联系(3),而南亚和东南亚之间的流动和联系却一直以来很少被关注,或者说,它们一直都被掩盖在国家的阴影下。因此,《横渡孟加拉湾》一书适时地做出了突破,在区域与生态、地区与全球之间进行了综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独树一帜,具有很大的突破性和较强的现实意义。从内容上看,该书八个章节,基本上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概述孟加拉湾流动的源起、发展和现状。
在第一章中,作者介绍了孟加拉湾的自然环境,并且追溯了早期历史的发展及其作为这个区域整体性的基础。显然,这是受布罗代尔的地中海模式和整体史观的影响,将孟加拉湾视作一个类似地中海的自成一体的区域。这个区域的国家有一些共同的自然因素,譬如季风;也有一些共同的历史背景,譬如6—8世纪帕拉瓦(Pallava)王朝的寺庙建筑和雕塑影响到整个东南亚,9—13世纪朱罗(Chola)帝国借助其强大的商人集团纵横东南亚,成为横跨孟加拉湾的大帝国,并且与孟加拉湾对面的室利佛逝(Srivijaya)帝国以及爪哇的马塔兰(Mataram)王国长期竞争、角逐。在孟加拉湾对岸,还有位于今日缅甸的勃固,它南通锡兰,北接中国云南。另一方面,宋代中国也发展起强大的海外贸易,势力远及孟加拉湾。孟加拉湾的商业活力在公元1000年前后开始的温暖期达到了巅峰。13世纪以后,温暖期结束,亚洲经历了内亚游牧民族的新一波征服。突厥人在北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并不断向南扩张,中国也出现了宋元易代。然而,伊斯兰文化在印度的扩展并没有阻碍南印度的泰米尔商人在孟加拉湾的流动。
此外,作者利用印度的神话和中国东晋僧人法显的记载,以及近现代的传说等,展现了孟加拉湾作为早期印度世界的东部边疆的险恶环境。从16世纪起,欧洲人来到这里,进行权力和利益的角逐。同时期也出现了交通方式的变迁。早期的船只航行受季风等条件的约束,但是随着蒸汽船的应用,人们可以逐渐摆脱自然条件的束缚,而20世纪航空和定期航班的开始,更是改善了运输状况。一般人认为前殖民时期的海洋是开放的,而后便被殖民者控制,并被其划定了的边界所阻碍。作者认为这是浪漫化的想法,忽视了以往巨大的海上危险。在作者看来,19世纪以后的殖民时代的确是孟加拉湾人员流动的高潮时期。作为印度和中国之间的通道,这里有印度教徒、穆斯林、中国人、马来人往来穿梭,其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前现代时期。
在第二章中,作者探讨了近代早期孟加拉湾作为印度洋商业中心的地位。他指出,在欧洲人携带着新的领土、法律、宗教观念到来之前,这里就已经存在一张繁忙的商业网络了,尤其是南印度泰米尔地区的许多地方都与孟加拉湾对岸有着密切的商品和人员流动。而孟加拉湾的两岸也先后经历了伊斯兰化,波斯人、哈德拉毛人在这里有着广泛的流动和分布,泰米尔的穆斯林也在这里到处经商。在欧洲人到来之前的15世纪,这个区域内部的商业化导致城市从内陆转向沿海,兴起了一批沿海城市,从吴哥、蒲甘、素可泰等内陆稻作集中地和王权中心转向勃固、马六甲、淡目,港口城市成为重要的新兴力量。从16世纪起,葡萄牙、荷兰、英国先后在这里经营,但是它们都不得不重视这里原先存在的商业习惯和秩序。
除了沿海城市,这里区域性的政治结构也为欧洲人的到来提供了条件。16—17世纪,中世纪的帝国纷纷解体,政治分裂造成各种地方势力自成一体,主要王朝和权力中心并未在空间上彻底完成对后来意义上的国家的统一,还只是处于对边疆的开发和征服过程中。如莫卧儿帝国直到17世纪才进入南印度,彻底征服孟加拉,但仍然面临着许多独立性很强的地方势力。这里的离心势力试图与欧洲人合作,但也招致了权力中心对这些独立政权和港口城邦的兼并潮流。也正是在与欧洲人的竞争中,孟加拉湾的早期现代国家成型了。值得注意的是,在商品形式上,相对于马拉巴尔海岸盛产的大宗商品香料,印度环孟加拉湾沿岸的科罗曼德尔海岸的主要商品是棉布,用来换取东南亚的香料。然而,当欧洲人携带白银来到孟加拉湾时,棉布便取代香料成为运往欧洲的大宗商品。此外,印度的大米也是向东南亚出口的大宗商品。
在第三章中,作者探讨了欧洲人到来以后孟加拉湾的变化。18—19世纪,欧洲人在孟加拉湾的东部将其作为“边疆”进行开发,对人力的需求带动了南印度的劳工向孟加拉湾东部的迁移。这种流动主要在槟榔屿、新加坡、锡兰之间进行,有警察、罪犯、工人,也有中国劳工。此外,作者认为城市中的神庙建筑可以表现移民的流动情况,信仰是随之迁移的。当然,在宗教的仪式方面也出现了混杂性,伊斯兰教、印度教、中国宗教之间都互有杂糅,占用共同的空间。由此可以看出,迁移来的劳工之间虽然经常出现分歧,但是他们在某个共同区域居住,相互联系增强,这使其属地性超过了族裔性,共同性超过了差异性。但是,殖民政府却在移民中制造隔阂,将其分成不同的种族(race),如印度人、马来人、华人等,以便管理,从而使原来不分彼此的杂糅关系变成了存在差异性的族裔群体。同这种对人群的划分一道,欧洲人还对空间进行划分,即制造边界。例如,1824年英国与荷兰划分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边界时,就丝毫没有顾及两者的历史和文化。从此,位于边界两边说相同语言的人群也开始将对方视作外国人,而原本语言和宗教都不同的人群则彼此成为拥有同一个祖国的同胞。这些正是被欧洲人的到来所改变的。
第四章论述了19世纪起欧洲人对孟加拉湾的彻底改变。在这一时期,欧洲人开始在稻作区以外的边疆森林地带进行开发,这带动了非自由劳工的更大规模的迁移。作者认为,这类似于同时期欧洲人往美国新大陆的迁移。19世纪末20世纪初,尤其是从1870年起,大量印度南部的人口开始迁往孟加拉湾东岸的马来亚和缅甸。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更是大大拉近了孟加拉湾与欧洲的距离,而电报、铁路、轮船的发展则促进了交通… …

[下载参考地址] :双盘下载(百度网盘+诚通网盘)

>>>下载前特别提醒<<<<

1、手机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UC浏览器360浏览器夸克浏览器谷歌浏览器

2、电脑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opera浏览器

3、支付后不跳转或者支付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4、不能正常解压或解压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5、城通网盘下载教程?[解决方案]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20金币
  • 会员免费
  • 永久会员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

如果您已经成功付款但是网站没有弹出成功提示,请联系站长提供付款信息为您处理,联系方式QQ:2879219949 邮箱2879219949@qq.com 提供如如下信息 1、支付凭证截图 2、下载页面的网址或者截图 3、在本网站上注册的账号(如果没有账号,建议使用QQ邮箱注册一个账号,以便我们将相应的积分充值到您的账户上)

最常见的情况是下载不完整: 可对比下载完压缩包的与网盘上的容量,若小于网盘提示的容量则是这个原因。这是浏览器下载的bug,建议用百度网盘软件APP或城通网盘软件APP下载。 若排除这种情况,可在对应资源底部留言,或联络我们,联系方式QQ:2879219949 邮箱2879219949@qq.com。 密码见括号内,不包括括号(http://361tsg.com)或(361tsg)或资源说明。 如果发生错误,一般是两种可能: 第一、密码的前后是不是输入了空格,解决方案检查密码重新解压。 第二、下载的过程中发生了错误,解决方案重新下载 第三、如仍有问题请参考如下教程 https://361tsg.top/jieyawenti

网络资源属于虚拟商品,具有可复制性,可传播性,一旦授予,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退款、换货要求。请您在购买获取之前确认好 是您所需要的资源

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