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目录
杜诗详注(第一册)
杜诗详注(第二册)
杜诗详注(第三册)
杜诗详注(第四册)
杜诗详注(第五册)
目录
出版说明
原序
旧唐书文苑本传
新唐书本传
杜氏世系
杜工部年谱
杜诗凡例
杜诗详注卷之一
游龙门奉先寺
望岳
登兖州城楼
题张氏隐居二首
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
巳上人茅斋
房兵曹胡马
画鹰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夜宴左氏庄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隄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
假山
龙门
李监宅二首
赠李白
重题郑氏东亭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
登历下古城员外孙新亭附李邕诗
暂如临邑至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
赠李白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郑驸马宅宴洞中
冬日有怀李白
春日忆李白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今夕行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二韵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
奉寄河南韦尹丈人
赠韦左丞丈济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杜诗详注卷之二
饮中八仙歌
高都护骢马行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
故武卫将军挽词三首
赠翰林张四学士垍
乐游园歌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投简咸华两县诸子
杜位宅守岁
敬赠郑谏议十韵
兵车行
前出塞九首
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
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
贫交行
送韦书记赴安西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曲江三章章五句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白丝行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丽人行
虢国夫人
九日曲江
杜诗详注卷之三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
重过何氏五首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
醉时歌
城西陂泛舟
渼陂行
渼陂西南台
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
赠田九判官梁丘
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
寄高三十五书记
送张十二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
赠陈二补阙
病后过王倚饮赠歌
送裴二虬尉永嘉
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
崔驸马山亭宴集
示从孙济
九日寄岑参
叹庭前甘菊花
承沈八丈东美除膳部员外郎阻雨未遂驰贺奉寄此诗
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征士
秋雨叹三首
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
上韦左相二十韵
沙苑行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
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
醉歌行
陪李金吾花下饮
官定后戏赠
去矣行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
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
夏日李公见访
杜诗详注卷之四
天育骠图歌
骢马行
魏将军歌
白水明府舅宅喜雨
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后出塞五首
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晦日寻崔戢李封
白水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
月夜
哀王孙
悲陈陶
悲青坂
避地
对雪
元日寄韦氏妹
春望
得舍弟消息二首
忆幼子
一百五日夜对月
遣兴
塞芦子
哀江头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雨过苏端
喜晴
杜诗详注卷之五
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
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
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防御判官
述怀
得家书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
送灵州李判官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
哭长孙侍御
奉赠严八阁老
月
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补阙
晚行口号
独酌成诗
徒步归行
九成宫
玉华宫
羌村三首
北征
行次昭陵
重经昭陵
彭衙行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收京三首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腊日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附贾至诗
和前附王维诗
和前附岑参诗
返回总目录
出版说明
杜甫(公元七一二——七七〇),字子美,唐代的大诗人。他出生于一个逐渐没落的官僚家庭,祖籍襄阳,后来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杜甫曾在长安东南郊杜陵附近的少陵住过,有时自称“少陵野老”,所以后人也称之为杜少陵。
杜甫早年读书很多,接受过较广的文化教养。二十岁时开始漫游吴越和齐赵,过着十年左右裘马清狂的生活。三十五岁以后到长安求官,公元七四七年应诏考试不第,七五一年、七五四年两次献赋,虽曾得到皇帝的赏识,但并没有得到官职。在长安困居了将近十年,甚至落到了“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境地。直到他四十四岁时才当上了一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就在这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流亡了一段时期,又被俘拘留长安,七五七年从长安冒险奔赴当时皇帝所在地——凤翔,肃宗李亨给了他一个左拾遗的职位,不久即被贬为华州司户参军。四十八岁以后他弃官入蜀,长期漂泊西南,投靠一些当地方官的朋友,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虽曾在成都营建了草堂,但并未久居。五十七岁离蜀,漂流湖南、湖北一带,五十九岁病死在湘水舟中。
杜甫的诗,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巨大变化。他在《忆昔》等诗中,描写了盛唐时期的富庶景象,然而就在当时,已经隐伏着深刻的政治危机。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夕,就看到了当时最高统治集团的荒淫腐败和贫富对立尖锐化的社会现象。他的《丽人行》、《兵车行》以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诗,揭示了“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一系列矛盾,这是当时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表现。安史之乱后,杜甫有机会更多地接触人民生活,写出了像《北征》和“三吏”、“三别”等著名的篇章,形象地表现了重大政治题材。尽管他只是对人民疾苦表示了同情,没有提出什么解决办法,然而还是比较真实地、广阔地反映了唐代历史巨大转折时期的政治局势和社会面貌,因此后人称之为“诗史”。杜甫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命运,总是和他的忠君思想联系在一起的。在他看来,要消除战争动乱,恢复唐朝盛世,减轻人民负担,主要依赖君主的圣明,所以在诗里也总是那样寄希望于皇帝。当他追求个人功名或安于自己的小康生活时,诗中就流露出更多的不健康情绪。这些都是杜甫思想上的阶级烙印。
杜诗艺术有多方面的成就,无论古体、近体、五言、七言,都有他独到的长处。他的古体诗,以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为代表,创造性地发展了汉魏乐府的优良传统;在近体上他以创作实践推进了格律诗的发展。杜甫广泛地学习前人的创作经验,并积极吸取民歌的营养,做到了他诗中所说的,“不薄今人爱古人”。杜诗在语言艺术上曾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有时千锤百炼,沉郁顿挫;有时朴素自然,鲜明生动。无论抒情,叙事,写人物,写自然景物,都体现了诗人的形象思维。杜诗对后世诗歌发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并不是偶然的。
杜诗到了宋代日益受人重视,注家蜂起,当时就号称有千家注杜。后来又有人陆续为杜诗作了一些评注。清初朱鹤龄、钱谦益都有杜诗注本,稍后,仇兆鳌(公元一六三八——一七一三以后)汇集各家注本,辑为《杜诗详注》(又名《杜少陵集详注》)。他前后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几经增补,搜集了大量资料,为研究杜诗提供了方便,至今还不失为阅读杜诗的一种基本参考资料。详注的好处是详尽,把康熙以前各家注释差不多都已汇集起来,起了集解的作用。缺点是烦琐冗沓,还有一些穿凿附会和陈腐无聊的地方。仇注的疏漏错误,后出的注本如杨伦的《杜诗镜诠》、浦起龙的《读杜心解》,都有所补充纠正。尤其是施鸿保的《读杜诗说》一书,专门驳难仇注的失误,读者可以参看。
《杜诗详注》自序作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一六九三),但书刻成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一七〇三),以后又不断有所增订。我们现在采用的是有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公元一七一三)附记的后印本(详见本书一七二六页、一九三七页附记)。这个后印本较初印本多两卷,上卷为《诸家咏杜附录》和《逸杜附录》,下卷为《杜诗补注》和《诸家论杜》。我们已把《逸杜附录》的诗移到第二十三卷末,把《杜诗补注》连同诗后、卷后增加的补注一起移到每首诗相应的位置,以免读者前后翻检。个别原注和补注有重复和矛盾的地方,我们作了一些删节。原书第二十五卷所附元稹墓系铭等文,现改为附编。
仇注所据杜诗正文,曾参校各本,并附有一作某字的校语,但还有一些遗误,我们参考《续古逸丛书》影宋本《杜工部集》和《杜工部草堂诗笺》,改正了少数错字,并另作校勘记附在书后。仇注回避清朝忌讳,不少地方把杜诗中的“虏”字改成“卤”字,“胡”字改成“湖”字,现已改回,不再出校。
仇注引书常有错误,如《大招》误作《招魂》,王粲《游海赋》误作《海赋》,江淹《恨赋》误作潘岳《恨赋》,陶渊明《九日闲居》误作《桃花源记》等,其他脱文误字,不一而足。我们在标点过程中发现了就加以改正,但无法一一查对原著,也不再出校。仇注引书常用简称或代称,现在仍旧不改,适当加上书名号。仇注引文往往有所删节或概述大意,标点时一般不加引号,只在引诗、对话及易于引起误解的地方加上引号。
我们这次整理重印,除对全书加了标点外,还把注文加上注码,移到每段之后,分段仍依照仇注原书。一个题目下的诗有两首以上的,在其间加了“其二”、“其三”等小题。整理工作中错误不当之处在所不免,希望读者随时指正。
中华书局编辑部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
原序
臣观昔之论杜者备矣,其最称知杜者莫如元稹、韩愈。稹之言曰:“上薄风骚,下该沈宋,铺陈终始,排比声韵,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愈之言曰:屈指诗人,工部全美,笔追清风,心夺造化,“天光晴射洞庭秋,寒玉万顷清光流”。二子之论诗,可谓当矣。然此犹未为深知杜者。论他人诗,可较诸词句之工拙,独至杜诗,不当以词句求之。盖其为诗也,有诗之实焉,有诗之本焉。孟子之论诗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诗有关于世运,非作诗之实乎。孔子之论诗曰:“温柔敦厚,诗之教也。”又曰:“可以兴观群怨,迩事父而远事君。”诗有关于性情伦纪,非作诗之本乎。故宋人之论诗者,称杜为诗史,谓得其诗可以论世知人也。明人之论诗者,推杜为诗圣,谓其立言忠厚,可以垂教万世也。使舍是二者而谈杜,如稹、愈所云,究亦无异于词人矣。甫当开元全盛时,南游吴越,北抵齐赵,浩然有跨八荒、凌九霄之志。既而遭逢天宝,奔走流离,自华州谢官以后,度陇客秦,结草庐于成都瀼西,扁舟出峡,泛荆渚,过洞庭,涉湘潭。凡登临游历,酬知遣怀之作,有一念不系属朝廷,有一时不痌瘝斯世斯民者乎?读其诗者,一一以此求之,则知悲欢愉戚,纵笔所至,无在非至情激发,可兴可观,可群可怨。岂必辗转附会,而后谓之每饭不忘君哉。若其比物托类,尤非泛然。如宫桃秦树,则凄怆于金粟堆前也。风花松柏,则感伤于邙山路上也。他如杜鹃之怜南内,萤火之刺中官,野苋之讽小人,苦竹之美君子,即一鸟兽草木之微,动皆切于忠孝大义,非他人之争工字句者,所可同日语矣。是故注杜者必反覆沉潜,求其归宿所在,又从而句栉字比之,庶几得作者苦心于千百年之上,恍然如身历其世,面接其人,而慨乎有馀悲,悄乎有馀思也。臣于是集,矻矻穷年,先挈领提纲,以疏其脉络,复广搜博征,以讨其典故。汰旧注之楦酿丛脞,辩新说之穿凿支离。夫亦据孔孟之论诗者以解杜,而非敢凭臆见为揣测也。第思颛蒙固陋,纰漏良多,幸逢圣世作人、文教诞兴之日,从此益扩见闻,以补斯编之阙略,是又臣区区之愿尔。
时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岁长至日,翰林院编修臣仇兆鳌谨序。
旧唐书文苑本传
刘昫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朱注:《晋书·杜预传》云:京兆杜陵人。又《周书·杜叔毗传》云:其先京兆人,徙居襄阳。《唐书·宰相世系表》载襄阳杜氏,出自预少子尹。公自称预十三叶孙,其为尹之后明矣。后又自襄阳徙居河南。故公之田园,都在巩洛。其族望本出杜陵,故诗每称杜陵野老。《进封西岳赋表》亦云:臣本杜陵诸生也。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当作开元末。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拜右拾遗。朱注:公自京师西窜,谒肃宗于凤翔,《旧史》误也。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是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辅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朱注:公不赴京兆功曹,乃武再帅剑南时,史误。辩详诗集。上元二年冬,当作广德二年春。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据《新书》在武再帅剑南时表荐者。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此句当删。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一有至字。而适卒。朱注:适自西川入朝,在严武再镇前,拜散骑常侍,乃卒。《旧书》误也。宝应元年,避徐知道之乱,入梓州,居东川者三年,亦未尝依高适。辩详年谱。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朱注:公居江陵及公安颇久,其时江陵无警。《旧书》曰“未维舟”及“江陵乱”者,误也。公尝往来梓阆间,《新史》云往来梓夔,亦误。二史载居夔下峡事,皆不详。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当作大历五年。啗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唐诗纪事》谓公卒于岳阳。时年五十有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西北首阳山之前。天宝末诗人,甫与李白齐名,而白自负文格放达,讥甫龌龊,有饭颗山头之嘲诮。朱注:唐《本事诗》:太白戏杜曰:“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盖讥其拘束也。《酉阳杂俎》:众言李白惟戏杜考功饭颗山头之句。白有祠亭上宴别杜考功诗。按饭颗山头诗,《太白集》不载。柯古所言,特据流俗传闻。又子美未尝为考功,其诬可不攻而破。刘昫以之入史,谬也。苕溪渔隐亦有辩。元和中,词人元稹论李杜之优劣曰:“余读诗至杜子美云云……特病懒未就尔。”自后属文者,以稹论为是。甫有集六十卷。元稹序铭见末卷… …
[下载参考地址] :双盘下载(百度网盘+诚通网盘)
>>>下载前特别提醒<<<<
1、手机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UC浏览器,360浏览器,夸克浏览器,谷歌浏览器
2、电脑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opera浏览器
3、支付后不跳转或者支付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4、不能正常解压或解压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5、城通网盘下载教程?[解决方案]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