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哀歌是《圣经》旧约的一卷书,本卷书共5章。记载了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和圣殿被毁(公元前五八六年)之后所作的哀歌。
这本小书的名称,恰当地道出了本书的内容。这五章圣经,记录了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和圣殿被毁(主前五八六年)之后所作的哀歌。王下二十五及耶五十二提供了历史事实:哀歌的五首诗则捕捉了当时的感伤。
七十士及武加大译本都有类似的题目:「哀哭之歌」或「挽歌」(希腊文 Threnoi,拉丁文 Threni)。武加大译本的副题是 Id estLamentationes Jeremiae Prophetae,成为英文(及中文)译本的题目(耶利米哀歌)。希伯来文的名称eka来自哀歌一个特有字眼——哀哉!(在希伯来文圣经,这是第一、二及第四章开首的第一个字。)
在希伯来圣经,哀歌是「五卷」中的第三卷:五卷是在犹太人每年的节期及禁食中使用的经卷。传统上,犹太人会在埃波月九日(七月中)为圣殿被毁哀哭(悼念尼布甲尼撒摧毁所罗门的圣殿及主后七十年罗马将军提多摧毁的「第二圣殿」)。在这个日子诵读耶利米哀歌的习俗,相信始于被掳早期(那时哀歌所描写的悲剧刚刚结束)。耶利米曾记录有八十个来自示剑、示罗、及撒玛利亚的人,在五八五年前到访圣殿遗址(耶四十一4、5)。而且,撒迦利亚(五一八)提到第五月(埃波月)及第七月(提斯利月)的禁食礼,是一个有七年历史的习俗(七1—7)。
日期及作者。哀歌是犹太人饱经悲惨失败和痛苦放逐生涯而有的作品。它的内容决定了年期的范.——五八六至五三○年。一至四章那些生动的描写,令人相信这些哀痛的篇章是在城陷不久就写成。第五章的内容显示,剧烈的亡国之痛已经淡化了,但却变成被掳那种延续的苦楚;所以第五章可能是被掳时期的作品。
哀歌的作者是隐名的,经文本身没有谈及作者。在基督降生之前,犹太人已经有一个传统的讲法,认为哀歌是耶利米的作品。支持和反对耶利米为本书作者的论据可算是不相伯仲。支持传统讲法的论点有:耶利米书与哀歌有相同的语调,尤其是对犹大苦难的敏锐描述;哀歌有深邃的神觉洞见,并结合了审判与恩典的主题,与耶利米书相似:另外还有文笔的相似点(如,两卷书都以受击打的女子形容犹大:耶十四17:哀一15)。反对耶利米为作者的论点有:(1)为何耶利米只顾哀哭,而不呼召余民悔改及揭示神那新的一天呢?(2)二9谈及先知异象已经失效,四12、17也似乎暗示一些耶利米反对的事,难道这些经文应该归给耶利米吗?(3)哀歌中有不同的诗歌风格,字母诗的字母次序亦有不同,难道不是证明了哀歌有多位(而不是一位)作者吗?
哀歌既没有留下作者的名字,我们就让它这样好了。虽然传统的观点不能予以证实,但它也有一点好处,它指出那位受感的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1)作者细致地描述惨剧的经过,相信是一个目击证人(2)作者不单捕捉了犹大痛苦的景况,也看见了可怕的审判背后,有更深的信仰根源,因此他可能是一个渊博的神学家:(3)他是一个出色的诗人;(4)他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他为国家灭亡而悲哀,但也深知唯有经历死亡,才能有新生的希望。
我们所认识的旧约人物之中,没有一个比耶利米更符合这个作者的特征。历代志的作者也记载耶利米曾在约西亚死的时候背诵哀歌(代下三十五25)。耶利米曾努力预备犹大面对这场浩劫,并期望有人与他并肩作战。如果哀歌的作者不是耶利米,犹大就真是有福了,因为犹大民众之中,有另一个像耶利米那样的人,与他们一起面对苦难。但无论如何,在这个讨论之中,我们相信哀歌不是一本诗歌选集,它是一位作者的作品:这位作者满有属灵的恩赐、深邃的见解和优秀的文彩。
-
-
下载参考地址:
-
耶利米哀歌-唐佑之.pdf
-
-
-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