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骨影像立体解剖学研究
作 者 : 田旭
学位授予单位 : 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名称 : 博士
导师姓名 : 高志强
学位年度 : 2013
关键词 : 颞骨;影像学;解剖;MSCT;三维测量;耳蜗管长度;测量;个性化耳蜗电极
摘 要 : 第一部分颞骨MSCT立体解剖数据采集及三维模型建立目的采集中耳、内耳、内听道及CPA区(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解剖结构三维空间定位数据,建立经外耳道中耳、内耳立体解剖模型和经乙状窦后入路到内听道及CPA区的立体解剖模型,使外科手术医生在头脑中建立相关区域立体空间意象,为耳内镜下和显微镜下在相关区域手术提供参考。方法对5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使用MSCT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行颞骨薄层扫描,将得到的颞骨CT扫描数据进行MPR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获得标准化图像,然后导入3-DRestruction影像三维空间测量软件分别测量中耳、内耳、内听道及CPA区重要解剖结构三维空间定位数据,即基准点到各解剖标志连线的俯仰角、方向角和距离参数,通过测量得到以骨性外耳道口中心点(基准点)为坐标原点的中耳内耳相关解剖标志的立体空间定位数据和以星点(基准点)为坐标原点的内听道及CPA区相关解剖标志的立体空间定位数据。利用Auto-CAD2010软件建立经外耳道中耳内耳立体解剖模型和经乙状窦后入路到内听道及CPA区的立体解剖模型。结果通过实验证实3-DRestruction空间测量软件用于颞骨CT图像的三维重建及立体空间测量的方法准确可行;应用3-DRestruction空间测量软件测量得到了中耳、内耳、内听道及CPA区结构三维空间定位数据及正常参考值;利用Auto-CAD2010软件建立了经外耳道中耳内耳立体解剖模型和经乙状窦后入路到内听道及CPA区的立体解剖模型,用以显示所关注解剖结构的三维立体关系,该模型可以根据研究和操作需要多角度旋转和自由移动。结论颞骨MSCT扫描、MPR重建技术和3-DRestruction空间测量软件可以用于颞骨影像立体解剖研究;3-DRestruction空间测量软件可以准确、便捷的用于中耳、内耳、内听道及CPA区重要解剖结构立体定位数据的采集;应用Auto-CAD2010软件建立的经外耳道中耳内耳立体解剖模型和经乙状窦后入路到内听道及CPA区的立体解剖模型,可以很好的显示所关注解剖结构的三维立体关系,为研究颞骨及侧颅底结构之间的立体解剖关系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第二部分中国人耳蜗管长度MSCT测量与个性化耳蜗电极定制目的确立耳蜗管主要形态学参数及耳蜗管长度的正常测量值范围,为个性化耳蜗电极的定制提供解剖学参考数据。方法对5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首先行MSCT颞骨高分辨率薄层扫描,然后利用MPR多平面重组及最小密度投影(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nP)三维重建获得标准化耳蜗立体图像,测量耳蜗管各主要形态学参数,并且对侧别和性别组间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应用数学模型的公式计算耳蜗管长度,分别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的耳蜗管长度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耳蜗管各形态学测量结果如下:耳蜗管基底转长径男女分别(9.04±0.30)mm和(8.80±0.39)mm;耳蜗管基底转宽径男女分别(6.70±0.33)mm和(6.38±0.29)mm;耳蜗管长度男女分别(29.35±1.08)mm和(28.47±1.45)mm;耳蜗管各形态学测量数值在男女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左右侧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SCT三维重建测量及数学模型计算公式可作为耳蜗管形态和耳蜗长度评估的一种有效方法,初步制定了正常中国人耳蜗管主要形态学参数和耳蜗管长度测量的正常参考值,为个性化耳蜗电极的定制提供相对准确的解剖学参考。

  • 下载参考地址:

  • 颞骨影像立体解剖学研究.caj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