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窦及窦汇区的显微及内窥镜解剖
作 者 : 毕方
学位授予单位 : 山东大学
学位名称 : 硕士
导师姓名 : 孙金龙
学位年度 : 2013
关键词 : 横窦;窦汇;内窥镜;解剖
摘 要 : 研究横窦及窦汇区的大体及显微解剖,研究横窦的静脉回流、窦汇区分流优势方向、引流桥静脉特点、横窦腔内纤维索结构、蛛网膜颗粒及窦汇区的内窥镜解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0具(20侧)成人头颅的湿标本,去除颅盖,观察横窦及窦汇区的大体解剖、颞枕部桥静脉、labbe静脉和小脑桥静脉形态及分布特点、与其他静脉的交通及窦汇处分流方式。内窥镜下研究横窦窦腔内纤维索结构、桥静脉注入口特点、蛛网膜颗粒及窦汇区的原始结构特征;最终纵行剖开管腔,显微镜下观察纤维索、蛛网膜颗粒及窦汇区解剖。结果:横窦续于上矢状窦和直窦,容量主要和上矢状窦血流量相关,右侧优势型5例,左侧优势型3例,左右均势型2例。内窥镜下观察横窦管腔内纤维索分三种类型:瓣膜状、小梁状、板层状。瓣膜状纤维索静脉口处多见,窦汇内直窦开口处也可存在瓣膜状纤维索,具有防止血液返流作用;小梁状纤维索孤立出现或多个连续呈平行排列出现,起支撑两侧静脉窦壁正常结构免受外在压力的影响;板层状常见,将横窦管腔分隔成两个或多个大小不同的管道,与增加流速减轻静水压有关;桥静脉开口均位于硬膜窦角,开口常见瓣膜状纤维索;蛛网膜颗粒可单独出现,亦可成簇出现,常于侧壁及静脉隐窝处呈指状突起突入窦腔。横窦桥静脉主要引流颞枕叶及小脑半球静脉血,颞枕叶桥静脉平均每侧2.4±1.1条,左侧2.r3±1.0条,右侧2.4±1.2条,小脑桥静脉平均每侧5.7±2.5条,左侧5.5±2.4条,右侧5.7±2.9条,两侧数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横窦主要引流上矢状窦及直窦血流,多为右侧优势。2.横窦桥静脉主要引流颞枕叶及小脑半球静脉血,两侧数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内窥镜下观察横窦管腔内纤维索分三种类型:瓣膜状、小梁状、板层状。瓣膜状纤维索静脉口处多见,窦汇直窦考口处叶可存在瓣膜状纤维索,存在防止血.液返流作用;小梁状纤维索孤立出现或多个连续呈平行排列出现,起支撑两侧静脉窦壁正常结构免受外在压力的影响;板层状常见,将横窦管腔分隔成两个或三个大小不同的管道,与增加流速减轻静水压有关;桥静脉开口均位于硬模窦角,开口常见瓣膜状纤维索;蛛网膜颗粒可单独出现,亦可成簇出现,常于侧壁及静脉隐窝处呈指状突起突入窦腔4.应用内窥镜比常规解剖手段更容易直观地观察横窦及窦汇腔内结构的原始形态特征。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