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论 第四章 肝胆病证 胁肋隐痛,口燥咽干诸症。 常用药:生地、枸杞、黄精,沙参、麦冬滋补肝肾,养阴柔肝;当归、白芍、炙甘草,滋阴养血,柔肝缓急;川栋子、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若阴亏过甚,舌红而干,可酌加石斛、玄参、天冬;若心神不宁,而见心烦不寐者,可酌配酸枣仁、炒栀子,合欢皮;若肝肾阴虚,头目失养,而见头晕目眩者,可加菊花、女贞子、熟地等;若阴虚火旺,可酌配黄柏,知母、地骨皮等。

[预防调护]

胁痛之发生,与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相关。因此,平素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避免过怒,过悲、过劳及过度紧张;同时注意饮食清淡,切忌过度饮酒或嗜食辛辣肥甘,以防湿热内生。

已患胁痛的病人,应积极治疗,按时服药。还应注意起居有常,防止过劳:忌食肥甘辛辣及嗜酒过度,饮食宜食用水果.蔬菜及豆制品等清淡食物。保持心情舒畅,忌恼怒忧思。

[结 语]

胁痛是指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疾病。胁痛的病因主要与情志、饮食,外感、体虚及跌仆外伤等方面因素有关。其病机属肝络失和,实证为肝气郁结,瘀血停滞,肝胆湿热,邪阻肝络,不通则痛;虚证为肝阴不足,肝脉失养,不荣则痛。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胆,又与脾、胃、肾相关。辨证当着重辨气血虚实,临床上以实证最为多见。胁痛的各个证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治疗上,以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治则,实证多采用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清利湿热之法;虚证则多以滋阴养血柔肝为治,同时佐以理气和络之品。

[临证备要]

1.治疗胁痛宜疏肝柔肝并举,以防辛燥劫阴之弊。胁痛之病机以肝经气郁,肝失条达为先,故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是治疗胁痛的常用之法。然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治疗之时

宜柔肝而不宜伐肝。疏肝理气药大多卒温香燥,若久用或配伍不当,易于耗伤肝阴,甚至助热化火。故临证使用疏肝理气药时,一要尽量选用轻灵平和之品,如香附、苏梗、佛手片、绿萼梅之类;二要注意配伍柔肝养阴药物,以固护肝阴,以利肝体。如仲景之四逆散中柴胡与白芍并用,薛己之滋水清肝饮中柴胡与生地配伍,均是疏肝柔肝并用的范例。

2.临证应辨证结合辨病,配合针对性药物。经检查,如属病毒性肝炎,可用疏肝运脾.化湿行瘀、清热解毒等治法,结合临床经验和药理研究,选择具有抗病毒,改善肝功能、调节免疫及抗纤维化作用的药物。如胁痛兼有砂石结聚者,治疗当注意通腑、化石、排石药的应用。若兼有湿热阻滞,肝胆气机失于通降,出现右胁肋部绞痛难忍,恶心呕吐, 口苦纳呆,治疗当清利肝胆,通降排石,方剂常用大柴胡汤加减。通腑泻下常用大黄、芒硝;化石

排石药物可选用鸡内金、海金沙、金钱草、郁金、茵陈、枳壳、莪术、炮山甲、皂角刺,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