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及作者简介
·中国古代有许多在青少年时候成才的伟人。他们为什么能够成才?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本书从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外因、内因进行详细分析,列举实例,并从中引发出几点裨益后人的教训与启发。勉励读者,应当怎样认识并充分发挥自己能够成才的内在因素,并及时把握住对自己有利的外在条件,使自己有所成就,贡献国家社会。
·朱仲玉,笔名铿锵、汪扬,浙江绍兴人,1926年生。私立上海法政学院肄业。曾任缅甸仰光中华商报副总编辑、新仰光报主笔,缅甸华侨中学文史地教师。归国后任中学教师、教导主任等职。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副教授,兼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暨《历史文献研究》编辑委员、海南大学四库全书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章太炎》、《南唐演义》、《中国历史故事》(上古~宋六本)等书。
中国自古以来对青少年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自古英雄出少年”。认为对青少年应该十分重视,因为英雄往往在他们当中产生。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千万要加以爱护。另一种看法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认为青少年的学识和经验都不够丰富,办起事情来毛手毛脚,常常会把事情办坏,所以不能依靠他们。必须等到他们长了胡须,即成年以后,积累了足够的学识和经验,办起事情来稳稳当当了,才能依靠他们。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哪一种正确?回答自然是前一种正确,后一种则是片面的观点。青少年当中确实有些人毛手毛脚,办起事情来勇敢有余,经验不足,办不成事情,甚至会把事情办坏。但是这不是普遍现象,大多数的青少年都具有上进心,把事情交给他们去办,只要事先耐心地加以指点和引导,他们还是会小心谨慎地从事,即使一次两次失败了,也可以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最终把事情办好的。嘴上长了毛的成年人或老年人,办起事情来也并不见得个个都是十拿九稳,失败也是难以避免的,所以不应该看到青少年当中有些人办不成事情,就说青少年都靠不住。事实上,年岁大小和办事成功与否没有必然联系。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是在青少年时代成才的。18岁以前就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或在保卫国家的战争中立了大功、或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或在科学上有所发明创造的人,为数是不少的;18岁至25岁之间在各方面做出了成绩的人,则更是多得不胜枚举。请看下面这些实例:
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是近邻,齐强鲁弱,齐国经常欺侮鲁国。有一次,齐国派兵攻打鲁国,鲁国危在旦夕,许多文官武将只顾自己逃命。这时候,少年汪踦〔yǐ 倚〕为了挽救国家的命运,不顾个人的安危,毅然站出来,带着乡亲们跟齐军血战于郎地(今山东鱼台县东)。最后汪踦虽然牺牲在战场上,但是齐军被打退,鲁国的安全得到了保障。汪踦年龄虽小,却做出了保家卫国的壮举,这说明他已经是一个成才的少年。对于汪踦英勇卫国的精神,连儒家的老祖宗孔子也大为感动,有人认为未成年而死称“殇〔shāng 伤〕”,不得隆重礼葬,孔子认为对汪踦这样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而献身的少年应破格对待,不能草草收殓,应当隆重礼葬。
战国时期,齐、楚、燕、赵、韩、魏、秦等七国,经常互相攻伐。秦王嬴政想要统一全中国,他首先想得到赵国的土地以扩充本国的河间(今河北省)之地,就先跟燕国和好。燕国派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秦国派张唐到燕国任国相。这时候,秦国有个12岁的少年甘罗,自告奋勇,愿到赵国去做说客,声称他可以不用一兵一卒,就能说服赵王,自动把河间附近的土地献给秦国。秦王真的派甘罗去出使赵国。甘罗见到了赵襄王以后,说:“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这回事吗?”赵襄王回答说:“听说了。”甘罗又问:“大王听说秦国派张唐到燕国任国相这回事吗?”赵襄王回答说:“也听说了。”甘罗说:“燕太子丹入质秦国,秦国张唐相燕,秦、燕两国和好了,你们赵国就要大难临头了。”赵襄王说:“这是怎么回事?”甘罗说:“这事情是明摆着的,秦国跟燕国和好的目的就是为了想打赵国,扩充河间之地。大王不如先主动把河间附近的五座城送给秦国,请秦国放归燕太子丹,然后跟秦国一起去攻打燕国。”赵襄王觉得甘罗的说法有道理,就真的把五座城送给了秦国。秦国也真的把燕太子丹放归,中断了跟燕国的和好。不久,赵国派兵攻打燕国,夺得了燕国上谷一带(今河北中部、西北及西部)的30座城,把其中的11座城送给了秦国。秦王嬴政认为甘罗这次外交很成功,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很多土地… …
(如何免费下载: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361图书馆”,在对话框内发送“验证码”三个字,系统自动回复数字验证码,将验证码输入网站中,即可免费下载所需内容。)
>>>下载前特别提醒<<<<
1、手机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UC浏览器,360浏览器,夸克浏览器,谷歌浏览器
2、电脑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opera浏览器
3、支付后不跳转或者支付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4、不能正常解压或解压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5、城通网盘下载教程?[解决方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