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例急性肾衰竭临床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作 者 : 高艳
学位授予单位 : 南昌大学医学院
学位名称 : 硕士
导师姓名 : 陈钦开
学位年度 : 2009
关键词 : 急性肾衰竭;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早期诊断
摘 要 : 背景和目的: 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可见于临床各科室,发病率逐年升高,病情也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近年来其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本研究旨在探讨ARF的发病率、病死率、病因学、预后及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等临床特点,以提高ARF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高生存率,改善ARF的预后。 方法: 1.收集病例: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月近5年的ARF患者。 2.分组:按年龄分组:少年组≤20岁,青年组21~40岁,中年组41~60岁,老年组≥61岁。按患者来源分组:(1)社区获得性ARF;(2)医源性ARF。按临床转归分为4组:(1)治愈组:症状体征消失,肾功能恢复正常;(2)好转组:症状体征好转,肾功能未完全恢复正常(Scr>132.8umol/l),但不需透析治疗;(3)无效组:依赖透析生存或放弃治疗自动出院;(4)死亡。 3.所有数据资料使用统计软件SPSS12.0进行分析。 结果: 1.ARF总发病率为0.17%。男性275例,女性135例,男:女=2.04。平均年龄48.15±18.33岁,≥61岁123例,占30%。夏季发病167例,占40.73%。 2.肾前性110例,占26.83%,病因主要为严重感染。肾实质性201例,占49.02%,病因主要为肾小管坏死。肾后性99例,占24.15%,病因主要为肾与输尿管结石(64例,15.61%)。 3.CVVH治疗组患者病死率及自动出院率最高,治愈率最低。保守治疗组病死率高于HD组。 4.总病死率9.02%,高于非ARF患者。随着△Scr增加,患者住院天数也随之增加,死亡患者Scr基础值及峰值均较其它转归组低,△Scr组间预后有统计学差异,△Scr越高,其预后越差。 5.单因素分析,发现与院内转归的有关系的因素分别为:肾病史、MODS、高血钾、低Hb、HCT、Alb6个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MODS、高血钾及低Hb是导致ARF预后差的危险因素。 结论: 1.急性ARF患者的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夏季6~9月的高温潮湿季节,以中壮年在职劳动者多发。 2.肾前性ARF病因主要为感染,肾性ARF主要为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后性病因主要为泌尿系结石。 3.老年组病死率最高,原发疾病伴MODS是老年组患者主要死亡原因。 4.Scr并非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治疗前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患者虽然Scr水平不高但存在严重电解质紊乱或多器官功能损害时,应尽早透析有利于改善预后。 5.MODS、低HB、高血K是影响死亡率的危险因素。
-
-
下载参考地址:
-
410例急性肾衰竭临床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pdf
-
-
-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