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楼的诗词文化
作 者 : 徐锦
刊 名 :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出版日期 : 2010
期 号 : 第10期
ISSN : 1009-7252
影响因子 : 0.0232(2018)
关键词 : 黄鹤楼;滕王阁;洞庭湖;孟浩然;江南;词文化;对联;长江;滕子京;李白
参考文献格式 : 徐锦.江南三楼的诗词文化[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0,(第10期).
摘 要 : 徐锦(江苏省铜山县夹河中学) 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被誉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以下简称“三楼”)。三楼皆依水而建,岳阳楼傍洞庭湖,黄鹤楼依长江,滕王阁临赣江,且三楼的形胜之势,又因为文人诗赋更名扬四海。如果从最早的始建年代算起,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间虽屡经兴废,但它们却始终以特有的风貌和魅力吸引了无数游客,使那些登临览胜和寻古凭吊的诗人学者为之吟诗作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独具特色而又成就卓然的创作舞台。 三楼诗文基本上都是登楼览景之作,即于楼阁之中观赏四面山水,并由景及情,产生无限感怀。这种于天地万物和山水景物之中寻求美感的思想一直为后人所继承。三楼诗文集中于两个方面:山水与楼阁。但又因为它们各自山水景色及风格的不同使得诗文也呈现出万千气象。 岳阳楼 岳阳楼前有一副对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这副对联道出与岳阳楼关系密切的主要人物:杜甫、范仲淹、滕子京。范仲淹一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让我们体悟出岳阳楼的魅力就在于包容,无欲则刚,有容乃大。所以文人墨客登临岳阳楼,都禁不住文思涌动,挥毫泼墨。 杜甫写出了岳阳楼水的雄浑——“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岳阳楼水势可谓浩瀚无际,气势磅礴。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使洞庭湖空旷无际的雄浑气象如在眼前。 韩愈在岳阳楼边送别友人,写下一首《岳阳楼别窦司直》:“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在岳阳楼边的离别情绪似乎被掩盖在浩大的水势之下。后人又有“吐吞九水波涛阔,出纳三光境界宽”(宋·王十朋《岳阳楼》),“日月鸿蒙里,风沙浩荡前”(元·傅若金《登岳阳楼》)来续写岳阳楼的烟波浩渺之势。 大诗人李白则在《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一诗中则把岳阳楼想象成了天宫仙宇:“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黄鹤楼 黄鹤楼身上萦绕着许多神仙故事,南北朝时,传说仙人王子安乘鹤经过这里;明清时,人们把黄鹤楼同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联系起来。这些美丽动人的传说,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吟咏赋诗。而这其中以崔颢《黄鹤楼》一诗最妙,传为千古绝唱: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大诗人李白读了这首诗也赞叹不已,他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然而李白在黄鹤楼也有佳作问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还有《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游黄鹤楼所作。黄鹤楼上听到笛声《梅花落》,在这位迁谪之人的内心激起无限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白居易也有一首写黄鹤楼的好诗《芦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 江边黄鹤古时楼,劳致华筵待我游。 楚思淼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 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总是平生未行处,醉来堪赏醒堪愁。 这诗虽是答谢主人的应酬之作,但诗中不仅写了登黄鹤楼所见的迷人景致,还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忧虑。 黄鹤楼除了萦绕着神仙气质和墨香神韵以外,还充盈着天地间的赤诚忠烈与浩然正气。岳飞镇守武昌七年,三次北伐都以武昌为基地,一曲《满江红·登黄鹤楼》豪气冲天,令人荡气回肠。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滕王阁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显出一种凌空欲飞的美,气势奔放。 滕王阁的山水诗则更多地传承了王勃非凡的想象与豪迈:“帆樯星斗通南极,车盖风云拥豫章”(元·虞集《滕王阁》),“天提日月东南走,地辟山川昼夜浮”(宋·王庭珪《登滕王阁》)。 另外两位诗人则赋予它另一种情愫。王安石在《滕王阁》里多了一些缅怀:“白浪翻江无已时,陈藩徐孺去何之?愁来径上滕王阁,覆取文公一片碑。” 文天祥到滕王阁,眼前有“五云窗户瞰沧浪,犹带唐人翰墨香”的美景,可他想到的却是“江山一片画图长”“回首十年此漂泊,阁前新柳已成行”。至此,滕王阁已成了排遣寂寞之地,成了作者寻求寄托,与前人心灵对话的一方净土。 登高方能望远,山水之远和楼阁之高都是天地万物之大美——博大,高远,壮阔。三楼诗文内容各异,但大都是登高怀远,寄情山水之作。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三楼诗文也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寓万千感慨于山水图画之中,寄忧乐情怀于天地万物之间。借用清代诗人刘坤一的一副对联结束此文: 兴废总关情,睹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何如?
-
-
下载参考地址:
-
江南三楼的诗词文化1.pdf
-
-
-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