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航导弹(Cruise Missile)是导弹的一种,主要是以巡航状态在稠密大气层内飞行的导弹,旧称飞航式导弹。巡航状态指导弹在火箭助推器加速后,主发动机的推力与阻力平衡,弹翼的升力与重力平衡,以近于恒速、等高度飞行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单位航程的耗油量最少。其飞行弹道通常由起飞爬升段、巡航(水平飞行)段和俯冲段组成。它依靠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和弹翼的气动升力。巡航导弹在携带核弹头时还可以由飞机或是潜艇发射,也是核三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03月17日,日本政府表示,防卫省将首次开始研发国产远程巡航导弹,以提升本国军事力。
定义
巡航导弹是指依靠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和弹翼的气动升力、主要以巡航状态在稠密大气层内飞行的导弹。旧称飞航式导弹。
巡航状态即导弹在火箭助推器加速后,主发动机的推力与阻力平衡,弹翼的升力与重力平衡,以近于恒速、等高度飞行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单位航程的耗油量最少。其飞行弹道通常由起飞爬升段、巡航(水平飞行)段和俯冲段组成。从陆地、水面或水下发射的巡航导弹,由助推器推动导弹起飞,随后助推器脱落,主发动机(巡航发动机)启动,以巡航速度进行水平飞行。当接近目标区域时,由制导系统导引导弹,俯冲攻击目标。从空中发射的巡航导弹,投放后下滑一定时间,发动机启动,开始自控飞行,然后携带(小型)核弹头攻击目标。
基本简介
巡航导弹可从地面、空中、水面或水下发射(部分潜艇也可发射),攻击固定目标或活动目标。既可作为战术武器,也可作为战略武器。组成 巡航导弹主要由弹体、制导系统、动力装置和战斗部组成。弹体包括壳体和弹翼等,通常用铝合金或复合材料制成。弹翼有固定式和折叠式,为便于贮存和发射,折叠式弹翼在导弹发射前呈折叠状态,发射后,主翼和尾翼相继展开。制导系统常采用惯性、遥控、主动寻的制导或复合制导。远程巡航导弹一般采用惯性—地形匹配制导系统,利用地形匹配制导修正惯性制导的误差。使用卫星导航系统比惯性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比起以地图为基础的系统(地型匹配导航系统(TERCOM))更精密一些。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动力装置包括主发动机和助推器,主发动机多采用小型涡轮风扇发动机或涡轮喷气发动机,也有采用冲压式喷气发动机或火箭发动机的。战斗部为普通装药或核装,多安装在导弹前段或中段。
简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首先研制成功V-1巡航导弹,用于袭击英国、荷兰和比利时。战后,美国和前苏联等国家都发展了巡航导弹。美国首先研制了“斗牛士”、“鲨蛇”等地地巡航导弹,随后又研制“天狮星”舰载巡航导弹、“大猎犬”机载巡航导弹等十几种型号的巡航导弹。这些巡航导弹体积大,飞行速度慢,机动性差,易被对方拦截,多数在1950年代末被淘汰。前苏联的巡航导弹基本上是与弹道导弹同时研制的,在初期主要研制机载和舰载战术巡航导弹。
1967年10月21日,埃及使用“蚊子”级导弹艇及苏制舰载SS-N-2“冥河”巡航导弹,击沉以色列“埃拉特”号驱逐舰,开创了用巡航导弹击沉军舰的先例。继美、苏两国之后,中、法、英、意等国也都研制了巡航导弹。1970年代,美国研制新一代的巡航导弹,采用惯性—地形匹配制导系统、效率高的小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威力大的小型核弹头和微型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成果,先后研制成功AGM-86B机载巡航导弹和BGM-109“战斧”舰载巡航导弹。后者还改制成机载型和车载型。其中,车载陆基“战斧”巡航导弹采用了运输—起竖—发射三用车,平时可在基地隐蔽,战时进行机动发射。苏联也研制了 SS-N-12舰载巡航导弹和AS-6机载巡航导弹,还研制了新型SS-NX-21潜射巡航导弹、SSC-X-4等陆基巡航导弹,并对现役型号的导弹进行了技术改进。
现代巡航导弹在1970年代得到广泛的发展。不少国家已将战术巡航导弹装备部队,用于实战。在1982年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阿根廷使用法国研制的“飞鱼”机载巡航导弹,击沉英国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美、苏两国的战略巡航导弹也装备了部队。其中,美国的陆基“战斧”战略巡航导弹,还部署在一些西欧国家。
现代巡航导弹与1950年代研制的巡航导弹相比,其主要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便于隐蔽和机动发射;命中精度高,可打击导弹发射井一类的坚固目标,提高了毁伤目标的效能(见表);导弹的雷达波有效反射面小,可在低空机动飞行,对方不易发现和拦截,提高了突防能力;既能在地面、空中发射,也能在水面、水下发射,攻击活动的和固定的各种点目标和面目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多用途进攻性武器。展望新型巡航导弹发展,特别是远程和洲际巡航导弹,一些国家正在研制高性能和高推重比的发动机,以提高导弹的飞行速度和增大射程;选择性能好的结构材料和吸收材料,以减轻导弹的重量,减小雷达波有效反射面,进一步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发展新的制导系统,使导弹可自行搜索、识别和攻击目标。
1970年代后,诞生了以美国的“战斧”式为代表的高性能新型巡航导弹,其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雷达波有效反射面小,可超低空机动飞行,不易被发现和拦截,既能在地面、空中发射,又可从水面、水下发射,命中精度高,既能核装药又可常规装药。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向伊拉克的重要目标发射了数百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大都准确击中了目标。巡航导弹是长距离的发射后不管型武器,它可以自己找到目标。与其它所有的炮兵部队相同的是,巡航导弹没有任何的近距离攻击或防御力,只能进行远程轰炸。现代军事武器中最有效率的武器之一应该就是巡航导弹。AGM-86和战斧型巡航导弹都可以在几百英里外发射,以超低空飞行来避免雷达和其它侦测设施,然后以无比的精确度击中战略目标。它们也可以用短程攻击的方式摧毁诸如舰船之类的战术目标。
在此功能下,一枚价值一百万美元的巡航导弹可用来摧毁或重创一艘价值8000万美元的战舰。此种多功能武器可以由空中、海上、或是陆地上发射,而且丝毫不影响其效率。它是依靠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和弹翼的气动升力,主要以巡航状态在大气层内飞行的导弹,曾被称为飞航式导弹。它可从地面、水面或水下发射,攻击地面,水面固定目标或移动目标。
世界上第一枚巡航式导弹是德国的V-1导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曾向英国发射了10500枚V-1导弹,但落在英国本土的只有约3200枚。战后,美、苏借鉴V-1的技术,分别研制了本国的第一代巡航导弹。它们大都比较笨重、体积大、速度慢、飞行高度高、命中精度低,机动性差,易被对方发现和拦截。但大都装备了核弹头。
起源与实战
导弹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战争利器,自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它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导弹从当初单一的地地导弹演变为地空、舰空、空地等许多类型导弹,射程也从几十公里发展到一万多公里。在现代战争中,不管战机或军舰技术多么先进,奔赴战场最前沿直接打击敌方的仍是这些由飞机或军舰发射的导弹。可以说,导弹就是古代士兵的刀与矛,直接在敌人身上砍杀。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导弹的开发与研制。世界各大国军队的主战武器都已实行了导弹化,涌现出一批世界闻名的导弹,例如美国的“爱国者”、“鱼叉”、俄罗斯的“日炙”以及以色列的“箭”式等等。由于导弹自身带有主动或被动寻的功能,在二战时击沉一艘军舰可能要用几十发巨型炮弹,在导弹出现之后只要一两发导弹就可以了。英阿马岛战争之中,阿根廷空军“超级军旗”战机发射的“飞鱼”导弹一举击沉了英军“谢菲尔德”号巡洋舰,使导弹名声大震。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以及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各种类型的导弹都大显身手。
发展
巡航导弹是在和弹道导弹竞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195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都非常重视发展巡航导弹,但由于这种有翼导弹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缺陷,为了满足核战争准备及核威慑的需要,美国和前苏联从1960年代起就转向发展弹道导弹,直到1970年代中期以后,巡航导弹才得以迅速发展。巡航导弹已成为美国三位一体核威慑力量的一根支柱,已作为核反击力量和常规攻击力量广泛布置于欧洲前沿防线、海军水面舰艇、潜艇和空军的轰炸机。60多年的竞争性发展表明,巡航导弹是一种用途广泛,成本低廉,通用性好,作战效能高的先进武器。海湾战争中首次实战应用的战果就充分证明这一点。 [2]
近二十年来,中国巡航导弹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除现役的解放军“航母杀手”—“东风”-21D导弹外,还有很多种导弹可对敌固定及移动目标实施有效打击。“东海”-10型陆基巡航导弹(DH-10)便是一款出色的导弹。该导弹又称“长剑”-10型导弹(CJ-10:由中国航天部三院牵头负责研制),射程大于1500公里,精确率小于10米,作战速度1.5—2.5马赫,战斗部500公斤,能够打击有价值的地面目标,与“东风”-21D各有专攻。
特点
首先,巡航导弹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各种平台携载。海军攻击型核潜艇可垂直携载12—24枚,并可抵近敌沿海发射,因而可打击其纵深1300~2500公里的重要军政目标。水面舰艇一般每舰可携带8~32枚,采用MK-41垂直发射装置后,一艘舰甚至可携带100余枚,由于它能在水面机动发射,所以不易被探测。轰炸机的携载量也越来越大,B-52G经改进后可由12枚提高到20枚,B-1B可携带30枚,改装后的DC-10能携带50~60枚,改装后的“波音-747”则能携带70~90枚。地面发射的“战斧”导弹装在机动的运输—起竖—发射式车上,每辆车载4枚,4台车为一个导弹连,即可发射16枚导弹。导弹发射连的重装备可由C-130或C-5等运输机空运至前沿阵地或发射场。
其次,巡航导弹的射程远,飞行高度低,攻击突然性大。例如,“战斧”巡航导弹射程最远达2500公里,最短为450公里,均在敌火力网外发射,因此发射平台很难被对方发现。导弹在海面飞行高度7~15米,平坦陆地为50米以下,山区和丘陵地带为100米以下,基本是随地形的起伏而不断改变飞行高度,而这一高度又都在对方雷达盲区之内,所以也很难被对方发现,极易造成攻击的突然性。另外,导弹采取有效隐身措施后,其雷达反射面积仅为0.02~0.1平方米,相当于一只小海鸥的反射面积。新一代巡航导弹在雷达荧光屏上更是只有针尖大小的一个目标光点,很难被探测到。
第三,巡航导弹的命中精度高,摧毁能力强。射程2500~3000公里的巡航导弹,命中误差不大于60米,精度好的可达10~30米,基本具有打点状硬目标的能力。携带常规弹头的巡航导弹可摧毁坚固的地面目标,也能用子母弹杀伤和摧毁面状目标。携带20万TNT当量核弹头的巡航导弹由于命中精度高,一般比弹道导弹的作战效能高3~4倍。巡航导弹由于飞行时间长,速度低,飞行高度又恰好在轻武器火力网之内,所以很易遭枪弹等非制导常规兵器的拦击,海湾战争中有3枚“战斧”导弹就是这样被伊拉克击毁的。
战术特点总结:可机动发射,生存能力强。巡航导弹体积小,重量轻,弹翼可折叠,便于各种机动平台(地基海基和空基)发射,因而提高了武器系统的机动性和生存能力。目标特性不明显,突防能力强。巡航导弹发射时具有一定的尾焰红外辐射,但由于处于低空且时间很短,很难进行发射段探测。在巡航段,它以亚音速飞行,气动加热不严重,因此红外辐射特性不明显。又因尺寸小且进行了隐身处理,使得雷达散射特性也不明显。加之它实行飞行高度控制,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隐蔽飞行,从而实施巡航段拦截也将十分困难。采用组合(复合)制导方式,飞行弹道不固定。巡航导弹通常采用惯导、地形匹配制导、GPS制导和景象匹配制导等组合制导方式。命中精度达10—30m,因而可以有选择地攻击高价值的目标,且可实现隐蔽飞行、绕道飞行,有效攻击目标。飞行速度慢,巡航导弹以亚音速飞行,若假定末段10公里才发现巡航导弹,实施末段拦截也有三、四十秒钟。
弱点
巡航导弹上计算机系统内输入的地貌数据信息(从空间获得经处理后的地貌照片)精度不高,难于保障导弹对小丘陵等绕障飞行。弹上测高仪会受到干扰的影响,巡航导弹系统本身会由于地形、季节、天气变化和输入信息老化而迷航。巡航导弹飞行速度慢,飞行高度低,其弹道呈直线,航线由程序设定,无机动自由,在目标区域巡航导弹无垂直机动,简单方法即可有效进行对抗。比如GPS就特别容易受到干扰。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巡航导弹装备的GPS多次受到干扰,导致误伤事故。
(如何免费下载: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361图书馆”,在对话框内发送“验证码”三个字,系统自动回复数字验证码,将验证码输入网站中,即可免费下载所需内容。)
>>>下载前特别提醒<<<<
1、手机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UC浏览器,360浏览器,夸克浏览器,谷歌浏览器
2、电脑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opera浏览器
3、支付后不跳转或者支付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4、不能正常解压或解压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5、城通网盘下载教程?[解决方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