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平泉澄=皇国史观”,这是现今日本学界绝大多数人的观念。
平泉澄从大正十二年(1923)起,直到昭和二十年(1945)日本战败投降为止,都在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教授日本中世史。当时,他还常到海军大学、陆军大学演讲,在政界和军界都有巨大的影响力。日本战败后,平泉受到了撤销公职的处分,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白山平泉寺(即白山神社,福井县胜山市)。虽然平泉此后没有再回到大学任教,却一直没有停止演讲等各种活动。
昭和四十五年(1970),已76岁高龄的平泉澄写下《少年日本史》,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物语日本史》。平泉澄作为一位老者面对日本青少年讲述了他自己理解的本国历史。书中的论调,是他战前的一贯主张,即“皇国史观”。
所谓皇国,即以天照大神为皇祖的万世一系的天皇所统治的国家。皇国史观,就是认为日本国是皇国,将日本的历史看作皇国的历史的史观。
关于这一史观,日本中世史学者永原庆二在《皇国史观》(岩波ブックレットNo.20,岩波书店,1983)中有一针见血的分析。正如永原氏所指出的,皇国史观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中期以后的儒者、国学者的国体论和尊皇论。并且,其与明治时代之后的天皇制与民族主义有着密切的关联。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这种史观以彻底、强有力的形式出现在日本社会,是在进入昭和时代之后,例如昭和十八年(1943)文部省编纂的《国史概说》,它是文部省直接向日本民众展示日本历史的最终版本,即“正统的国史”。
平泉澄及其部分弟子,就是皇国史观的代表人物。
《物语日本史》的叙事特色
暂且抛开平泉的“皇国中兴”等论调,《物语日本史》和目前各种各样的日本通史普及读物相比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正如书名显示的,本书是以“物语”的形式来讲述日本历史的。全书语言简明,叙事生动,节奏轻快,每一章节即是一个小小的物语,虽然洋洋洒洒数十万字,内容几乎涵盖整个日本历史,却不会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非常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零散阅读。
第二,本书大量引用了日本的古典资料,包括和歌、物语等文学作品,也有“六国史”、《风土记》、《吾妻镜》等基础史料。如上卷中大量引用了《万叶集》、《古今和歌集》和“百人一首”等和歌集中的著名和歌,不仅展现了大和、奈良时期等日本早期文学的风采,更将平安时期的贵族文化的华美优雅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卷在描写乱世中的各种战斗画面,以及著名片段中的人物对话时,大篇幅地引用了《平家物语》和《太平记》;在描述日野俊基、后醍醐天皇、宗良亲王等朝廷一方的人被流放,或者逃亡各地的场面时,又引用了他们的和歌,抑或是后人为其所作的和歌来代替叙事,从而更加细腻地描绘了历史人物的心理动向。
第三,以人物为中心进行叙事。特别是下卷,从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这三位著名的“天下人”,到本居宣长、吉田松阴,再到明治天皇等人,基本每章都以人名作为标题。人们在既有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历史,而历史又是由人们的具体活动所构成的。在历史的舞台上,人们扮演着“剧中人”和“剧作者”的双重身份,既充当了历史的主体,又受历史条件的制约。活跃在历史前台并起重要历史作用的历史人物,亦不例外。[1]
以人物为线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深入历史事件,我们阅读的不是一个个写在史书上的既定史实,而是曾经真实地发生在某个历史人物身上的故事… …
目录
序言
1 国家建设
2 神武天皇
3 皇纪(上)
4 皇纪(下)
5 神代(上)
6 神代(下)
7 日本武尊
8 神功皇后
9 应神天皇
10 继体天皇
11 圣德太子(上)
12 圣德太子(下)
13 大化改新
14 天智天皇
15 藤原京
16 平城京
17 记纪、风土记
18 万叶集(上)
19 万叶集(下)
20 大佛
21 和气清麻吕
22 坂上田村麻吕
23 最澄与空海
24 平假名
25 片假名
26 《古今集》
27 《竹取物语》
28 《源氏物语》
29 延喜式
30 菅原道真
31 延喜、天历
32 藤原氏的全盛期
33 八幡太郎义家
34 后三条天皇
35 院政
36 保元之乱(上)
37 保元之乱(下)
38 平治之乱
39 平家的全盛
40 源三位赖政
41 平家逃离京城
42 源义经(上)
43 源义经(下)
44 源赖朝(上)
45 源赖朝(下)
46 承久的计策(上)
47 承久的计策(下)
48 北条时宗
49 后醍醐天皇
50 楠木正成
51 建武之中兴
52 吉野五十七年(一)
53 吉野五十七年(二)
54 吉野五十七年(三)
55 吉野五十七年(四)
56 室町时代
57 织田信长
58 丰臣秀吉
59 德川家康
60 德川家光
61 山鹿素行
62 山崎暗斋(上)
63 山崎暗斋(下)
64 本居宣长
65 水户光圀
66 井伊直弼
67 桥本景岳
68 吉田松阴
69 孝明天皇
70 明治维新
71 西乡隆盛
72 明治天皇
73 两大战役
74 大东亚战争
序言
希波克拉底有云“人生矩促,技艺长存”,又有俗话说“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为了让艺术成就能够长久流传、身后的名声荣誉能够万世不朽,就有必要让子孙后世理解和继承自己的功业。如果这些事情子孙不能理解、后世无法继承的话,那么这个人的人生就和泡沫一样转瞬即逝,他的所有成就也随着他的去世而烟消云散了。因此教育的真谛就在于让子孙后代理解和继承先人的功业,自古以来国家重视教育、家族严持庭训的目的也就在于此。
然而,自明治以来日本就以西洋文明的引进为要务,我的本意虽然不愿如此却也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到昭和二十年以后,由于占领政策的压制,想要继承父辈祖辈的精神、彰显他们的功业,变得完全不可能了。我在当时的小学生身上,看到了这一政策留下的惨痛伤痕。
这是终战两三年之后的事情。为了参加某个深山里的小村庄的秋天的祭典,我穿着木屐走在一条山道上。日光遍照山间,天气不太冷也不太热,风景秀丽,这一段山道我走得十分惬意,渐渐地放慢了脚步,被三四个开心地唱着歌儿的放学归来的儿童追上了。我问他们:“你们知道‘君之代’吗?”
“‘君之代’?没有听说过啊。”
“那你们知道日本这个国家吗?”
“日本?这也没有听说过啊。”
“那么,你们知道美国吗?”
“美国?这个倒是有听说过。”
… …
(如何免费下载: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361图书馆”,在对话框内发送“验证码”三个字,系统自动回复数字验证码,将验证码输入网站中,即可免费下载所需内容。)
>>>下载前特别提醒<<<<
1、手机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UC浏览器,360浏览器,夸克浏览器,谷歌浏览器
2、电脑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opera浏览器
3、支付后不跳转或者支付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4、不能正常解压或解压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5、城通网盘下载教程?[解决方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