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崩地裂三百年——两晋南北朝的泣血悲歌
两晋南北朝,是指从泰始元年十二月晋武帝司马炎代魏起,到隋朝灭陈,统一南北的这一段历史,前后共有三百二十三年(公元266年2月到589年2月)。
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代,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独特的地位,可惜,真正了解这一时代的人却并不多。
究其原因,是人们受传统史家的正统观念的束缚,无法客观、全面而公正地对待和研究这一段历史。
的确,在这长达三百多年的时间里,除了西晋王朝有过短短三十七年统一外,中华大地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前前后后出现了三十多个大小不一的割据政权。政权间混战不休,国民经济遭到了剧烈的破坏,万物凋敝,市井萧条,华夏文明饱受摧残,几至毁灭,长安、洛阳、邺城、建康、江陵等名城满目疮痍。人口锐减,数十万以至上百万人口成群结队逃难迁移的惨状屡屡出现……
而随着数百万胡族民众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原,各族之间、各阶级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新的重组,交流和融合成为了历史的主流。可以说,中华各民族血肉交融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高潮。
尽管有相互虐杀的悲惨事实,交流、融合仍然是中华各民族的主旋律。各种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得到了崭新的重组。士族门阀经历了从巅峰到谷底的过程,中华文化的发展、民族的血肉交融也在这一时期攀升到一个高峰。
一活跃在魏晋舞台上的贾充
贾充,字公闾,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东北)人,曹魏豫州刺史贾逵的幼子。
贾逵年老病逝,贾充才十一岁,小小年纪,在治丧期间,举止得体,颇有法度,让人稀奇,享有孝名。
年长,入仕曹魏,任尚书郎,典定法律法令。
曹魏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春,跟随魏执政大臣、大将军司马师前往乐嘉城(在南顿县北四十里)镇压魏镇东将军(镇寿春)毋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的叛乱。
平叛行动进展得非常顺利:斩杀了毌丘俭,打跑了文钦。
不过,那一段日子里,司马师患上了眼疾,眼有瘤疾,经常流脓。
逃入了孙吴的文钦不甘心就此失败,派儿子文鸯领兵回袭司马师大营。
病中的司马师受到惊吓,眼球震出眼眶,一病不起,只好匆匆返回许昌,留贾充督诸军。
在各路兵马的配合下,叛乱终归被平息。贾充功劳居首,增邑三百五十户。
这样的胜利,还是没能挽回司马师的生命。
一代枭雄司马师于当年三月不治身亡,头也不回地直赴阴曹地府了。弟弟司马昭接掌他的权力,操控魏国大权。
司马昭除了接收哥哥的权力,也接收了他留下的班子成员。
贾充作为一个初立大功的新晋,很快走进了司马昭的视线。
司马昭将之擢为大将军司马,不久,又转为右长史。
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诞,曾与贾充一起跟随司马师征讨毌丘俭、文钦的叛乱,战后论功,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不久,追击东吴军有功,再获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任征东大将军。
实际上,诸葛诞和造反派毌丘俭、文钦等人是一起扛过枪,一起喝过酒,一起吹过牛的战友。
毌丘俭和文钦等人的叛乱虽是自取灭亡,但毌丘俭死得那么难看,他的家属、亲友、族人都被牵连诛杀,诸葛诞不免兔死狐悲,同时,心中横生出许多不安。为求自保,他在当地收买人心,蓄养数千死士,大造新城。
此举,得到了东吴人的支持,同时,也招致了司马昭的忌恨。
贾充向司马昭献计:以劳军为名,试探诸葛诞的虚实。
司马昭接受了他的建议。
贾充到了寿春,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对诸葛诞说:“司马氏的人望如日中天,天下人都希望魏君行禅让之礼,禅位让国与他呢。”
诸葛诞一下子就跳了起来,大声切责贾充说:“你还是不是贾豫州的儿子?你们父子深受魏国厚恩,你怎么忘恩负义,想着把魏国社稷转给别人呢?我把实话撂在这里,谁要敢在京师搞小动作,我跟他没完!”
贾充被呛得脸青一阵红一阵,作声不得。
回到洛阳,他对司马昭说:“诸葛诞在扬州已有根基,威信也高,很多人愿为他效死力,迟早会发动谋反,不如下令调他到京师里来。”
司马昭沉吟不语。因为,诸葛诞真要有反心,调是肯定调不动的,而调令一下,只能逼着他造反。
贾充看出了他内心的犹豫,说:“早反祸小,迟反祸大!”
一语惊醒梦中人。
司马昭省悟过来,下定了决心,立即请魏主曹髦下了一道诏书,拜诸葛诞为司空,召他速回京师上任。
诸葛诞接到了诏书,当然不肯回京师自投罗网,随即起兵抗拒,并向东吴称臣求救。
司马昭便亲自督军二十六万南征,贾充也在随军之列。
诸葛诞集结起十几万大军固守扬州,东吴也发兵三万助战。双方你来我往地打了好几仗,虽说魏兵占了上风… …
(如何免费下载: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361图书馆”,在对话框内发送“验证码”三个字,系统自动回复数字验证码,将验证码输入网站中,即可免费下载所需内容。)
>>>下载前特别提醒<<<<
1、手机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UC浏览器,360浏览器,夸克浏览器,谷歌浏览器
2、电脑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opera浏览器
3、支付后不跳转或者支付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4、不能正常解压或解压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5、城通网盘下载教程?[解决方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