馎饦,《新华字典》只说“古代一种面食”,而不指明到底是哪一种。这是很慎重的做法。《辞源》说“即汤饼”,引欧阳修和陆游的说法,以及更早些《齐民要术》的说法,俨然有根有据。不过汤饼也有多种,欧公、陆公俱未点明,我们只好猜想。《齐民要术》说的却像是揪面皮。问题就出在这里,容我细说之。
面粉的面字,《说文解字》云:“麦末也。”末就是粉末。“末”音mò很容易转为bó。《齐民要术》已经把细微的粉尘叫作勃了。历时千年之后,清代的段玉裁还听见民间把面粉叫作面勃,见《说文解字》的段注。其实这个勃就是麦末的末,只是读音变成bó了。为此,特造一个馎字,专指面粉。这个馎字必定是魏晋以后制造的。至于饦字,汉已有之。扬雄《方言》:“饼谓之饦。”如此说来,馎饦就是面饼。难怪蜀人把一块泥团叫作一饼泥巴或一饦泥巴,馎饦就是饼嘛。面饼概念大,汤饼仅其中之一。汤饼概念亦不小,揪面皮又是其中之一罢了。
馎饦,也有作“不托”的,寄音而已,亦唐宋之汤饼。揪面皮固然属汤饼,削面以及面条之类也属汤饼。馎饦究系何物,可能不同时代所指不同,然皆不出面食范围,所以《新华字典》只以“古代一种面食”释之。
馎,从bó音转为bō音,再重复之,便是饽饽,泛指今之馒头和其他饼状面食。饽饽又可叫作馍馍,亦音转耳。从语音角度看,饽和馍都同馎有关系,而其根底皆在《说文解字》所释“麦末”的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