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有读者嘲笑我说:“腊月过年还早着呢,怎么就在说腊肉了。”是的,或该嘲笑。吾蜀要到每年农历腊月上旬才动手熏腊肉(是用柏枝烟熏),然后挂在檐下风干,以备除夕祭祖,阖家享用。写此文时,还在农历闰七月里,确实太早。但是我说的这腊肉不是你说的那腊肉。你说的那腊肉,腊是简化字,繁体字作臘。腊月的“腊”也是简化字,繁体字也作臘。不仅此也,便是狩猎的猎,繁体字作獵。古人所谓腊月就是狩猎之月。腊月里庄稼都收完了,平川一望无际,正好狩猎。猎物制成肉块,便是腊肉。腊音là,猎音liè。腊猎双声,可以对转,古音相同。这是你说的腊肉。而我此文所说腊肉,腊音xī。俗话说:“四川人生得憨,认字认半边。”这回认半边,读xī,却又认对了。
这个腊字首见《周易》,义为晒干的肉,不是腊字简体,而是有三千年老资格的正体字。从前腊和臘,各具音义,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个字。半个世纪以前,搞简化字运动,腊字被剥夺了干肉一义,又被喑哑了自己的xī音,仅剩一副躯壳,拿去充当臘字简体,全不想想后人读《易经·噬嗑》遇“噬腊肉遇毒”一句时,会闹出怎样的笑话来。
篆文昔:
音xī的这个腊也编入了《说文解字》,其字作昔,不用肉(月)旁。许慎解释昔字说:“干肉也。从残肉,日以晞之。”请看昔字篆文,上面便是两块“残肉”,下面日,表示晒。肉字篆文象形,猪后腿也。猪身上最肥美可口的是后腿,正好用来代指肉类。去掉肉字篆文周边曲线,剩下两条折线,表示后腿已被切割,不完整了,故曰“残肉”。昔字篆文上面共有四条折线,合左右各一腿。猪后腿本来就有两条嘛。
篆文肉:
古人造这个肉字,细想起来,煞费苦心。肉类多种,牲畜的、禽鸟的、水族的、爬虫的,选择哪一种的拿来造字?动物身上,肢体的、胴体的、臀部的,选择哪一处的拿来造字?一一比较之后,唯猪后腿不但肥美可口,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容易象形成字,三画就能勾出来,一眼就能看出那是猪后腿。今之火腿仍作此形,真是一个象形管四千年(假设轩辕黄帝实有其人,而所有的古文字都是他的文臣仓颉一人所造)。昔是晒干的肉,干肉便于储存,储存动辄数月,乃至经年,所以昔字又引申出久远一义,如昔日与昔年。引申义被常用,本义遂隐。怎么办?再加一个肉(月)旁,作腊(音与昔同),专指晒干的肉。这就是我说的腊肉,与你说的腊肉完全是两码事。文字早已弄混淆了,很难说清楚了。若不提倡国学,叫读四书五经,混淆了也不必说清楚。那也很好,鄙人就用不着在此啰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