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长篇小说,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两根故事线,一大家子人的悲欢离合,就这样交织重叠地,从作者笔下娓娓流出。“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玉的世界,一个是月的世界。霍达用穿插的笔法,写下了如此震撼人心的一部作品,为我们展示了穆斯林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人生历程,描绘了回族人民在“人生的舞台上,悲剧,喜剧,轮番演出,不舍昼夜,无尽无休……”的“演出”,体现了他们生生不息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作者简介 · · · · · ·
目 录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序一 一本奇书
序二 穆斯林诗魂
自序 二十年后致读者
序曲 月梦
第一章 玉魔
第二章 月冷
第三章 玉殇
第四章 月清
第五章 玉缘
第六章 月明
第七章 玉王
第八章 月晦
第九章 玉游
第十章 月情
第十一章 玉劫
第十二章 月恋
第十三章 玉归
第十四章 月落
第十五章 玉别
尾声 月魂
作者简介
霍达,女,回族。国家一级作家,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约六百万字。其中,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补天裂》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剧获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长篇小说和电视剧两个奖项,并被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评为建国五十周年全国十部优秀长篇小说之一;中篇小说《红尘》获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万家忧乐》获第四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消费者协会授予保护消费者杯全国个人最高奖及3·15金质奖章;报告文学《国殇》获首届中国潮报告文学奖;话剧剧本《红尘》获第二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电视剧《鹊桥仙》获首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电影剧本《我不是猎人》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奖;电影剧本《龙驹》获建国四十周年全国优秀电影剧本奖;散文《义冢丰碑》、《烟雨文武庙》获香港回归征文全国一等奖;散文《为了那片苍天圣土》获全国政协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优秀征文奖。此外,还曾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以及建国四十周年北京优秀文学创作奖、北京文学奖荣誉奖、北京市优秀图书奖、火凤凰报告文学奖、炎黄杯当代文学奖、花城文学奖等多种奖项。代表作尚有长篇小说《未穿的红嫁衣》、长篇报告文学《搏浪天涯》、大型历史电影剧本《秦皇父子》、电视连续剧本《苍天圣土》等。1999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六卷本《霍达文集》,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九卷本《霍达文选》。作品有英、法、俄、日、阿拉伯、乌尔都等多种文版行世。曾应邀出任开罗电影节国际评委、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代表、《港澳大百科全书》编委,并赴美、英、法、日、俄、意大利、西班牙、新加坡、马来西亚、芬兰、挪威、埃及等十余国进行访问和学术交流,生平及成就载人《中国当代名人录》和英、美版《世界名人录》。内容简介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深情回望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特定的时代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着力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文学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群像,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荡气回肠。
《穆斯林的葬礼》的创作完成于1987年秋,发表于《长篇小说》季刊总第17、18期,《中国作家》1987年第6期转载,1988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许多作家、评论家、穆斯林学者和广大读者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我国第一部成功地表现回族人民悠久历史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具有民族史诗的品格和当代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文学地位与美学价值。自1989年以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说连播》栏目多次全文播出本书,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许多地方电台也多次转播,深深地感动了无以数计的听众。自1991年以来,中国文学出版社和外文出版社陆续出版了本书的英、法、阿拉伯、乌尔都等多种文字的译本,1992年中国台湾《世界论坛报》以一年的时间连载本书,1993年中国台湾国际村文库书店出版了《穆斯林的葬礼》上、下册繁体字版,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将《穆斯林的葬礼》收入《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出版。
《穆斯林的葬礼》于1991年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此外,还曾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建国四十周年北京市优秀文学奖等多种奖项。本书问世以来,不断重印,仅本社一家的印数已超过一百四十万册,二十余年畅销不衰,先后被列入“北京市十大畅销书”、“全国文教类优秀畅销书”、“家庭书架百种常备书目”、“北京市青少年读书工程推荐书目”、“大学生所喜爱的作家及作品”、“中国青年最喜欢的二十本古今中外名著”,部分章节被选人高中和大学语文教材,创造了严肃文学作品长久地赢得读者、占领市场的奇迹,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序一 一本奇书
冰心
我认识霍达,是从读她写的《国殇》和《民以食为天》开始的。我喜爱这位年轻的女作家,因为从这些文字里,我看出了她是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人。但我还不知道她是位多产的作家,她写的电影剧本、戏剧本等等,我都没有看过。直到她送给了我一本《穆斯林的葬礼》,我才知道她是回族,而且写作的才能是惊人的!
关于回族,我知道的很少,因为我的亲戚朋友里,没有一个回族人。我只知道回族人都爱干净,不吃猪肉,男人们戴着一顶医务工作者那样的白帽;北京有一条牛街,里面住的都是回教人,还有教堂(清真寺),如此而已。
看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就如同走进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书里每一个细节,我都很“陌生”,只有书中小主人公新月在北京大学生活的那一段,因为北京大学的校园就是燕京大学的故址,我对燕大校园的湖光塔影,还是熟悉而且有极其浓厚的感情的。
回来再讲这本小说,我觉得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它以独特的情节和风格,引起了“轰动的效应”,这“效应”之广之深,大家知道得比我还多,我就不必细说了!
现在,我知道这本书正在译成许多外国文字,在海外出版,虽然里面有些删节,我对此还是十分欢喜。我愿意全世界的读者都知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之中,有十个民族是穆斯林,而且在中国十亿人民之中,就有一位年轻的回族女作家,她用汉文写出了一本极富中国性格的、回族人民的生活故事。关于这本小说,在中国的言论和评价,真是多得不得了,好得不得了。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谚,说“百闻不如一见”,亦愿海外的朋友们,都来读一读这本中国回族女作家写的奇书!
1990年7月,古尔邦节
(此系冰心先生特为《穆斯林的葬礼》外文版所写的序言,发表于1990年8月18日《文艺报》)
诗人拜伦说过:“真有血性的人,决不去以求的别人的尊重,也不怕别人的忽视。”别人的误解、偏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自信;如果你是自信的,就什么话都不用说了。真理从来都是最简单、最朴素的,除了它本身之外,并不需要额外地加以解释,正如一个真正美丽的人,任何附加的首饰都是多余的。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终于走到了一起,像镜子一样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无猜疑,当它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不离开你!那么,爱情就已经悄悄地来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它们分开了!”
人生是一场梦吗?不,梦醒之后还可以忘却,人生可以忘却吗?
人生是一部书吗?不,书成之后还可以删改,人生可以删改吗?
人生从没有蓝图,度过了人生,才完成了人生。
历史,是人的足迹。但并不是所有留下足迹的人都敢于正视自己的历史。
一切都过去了,一切都留下了。
“不要哭,和我告别,背我翻译的拜伦的诗”严教授喃喃的说,“那一首,《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
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
消磨这幽深的夜晚,
尽管这颗心仍旧爱着,
尽管月光还是那样灿烂。
因为剑能够磨破了剑鞘,
灵魂也把胸膛磨得难以承受,
这颗心啊,它得停下来呼吸,
爱情也得有歇息的时候。
虽然这夜晚正好倾诉衷肠,
很快的,很快的就要天亮,
但我们已经不再一起漫游,
踏着这灿烂的月光。
严教授在纯美纯情的诗意中停止了呼吸他安详的闭着眼睛,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容,仿佛静静的睡去了……
—-摘自《穆斯林的葬礼》
[下载参考地址] :双盘下载(百度网盘+诚通网盘)
>>>下载前特别提醒<<<<
1、手机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UC浏览器,360浏览器,夸克浏览器,谷歌浏览器
2、电脑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opera浏览器
3、支付后不跳转或者支付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4、不能正常解压或解压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5、城通网盘下载教程?[解决方案]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