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的,古人也经常旅游,不过是属于社会上层的。
2、“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诗圣杜甫的《丽人行》就描写了官宦和仕女春日郊游的情景。“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他的《秋兴》再次描写了这一盛况。“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荒苕春。”李贺的《天上谣》里也有所反映。“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韦应物的《东郊》写了自己的出游。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清明踏青的诗句。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都写了重阳节出游的风俗。
4、由于科举前要仕游,唐宋两朝描写春游和秋游的诗多了。各朝代写的游记也不少啊!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不都是名篇吗?到了明代,八股文的出现才使得读书人的出行减少了。
5、旅游,在古代是身份的象征,普通百姓没有份儿的。
《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是一首行旅诗,是诗人在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所著。三峡两岸,猿啼猴鸣,此落彼起,不绝于耳;江上轻舟,飞速行驶,重山叠岭,瞬息穿过。
《秋浦歌》唐·李白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此写顺水泛舟时所见青山夹岸、花香拂面的景象,表现的是一种轻快愉悦的行旅感受。
《午憩僧房》宋·严粲黄尘吹不到禅房,窗纸风翻叶叶凉。触热行来牵昼梦,孤蓬听雨下潇湘。潇湘,指今湖南省境内。此写行旅途中的孤寂之情。“听雨”一词,既表现了旅途的孤寂无聊,又体现了一种文人生活的浪漫情趣,别有一种凄美的色彩。
《扶风歌》晋·刘琨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系马长松下。废鞍高岳头。发鞍,御下马鞍。此写行旅之途的起歇情形,对偶工整,音律和谐。“长松”、“高岳”所营造的情境,也令人回味无穷。
《赴洛道中作》陆机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安辔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顿辔倚高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徂,往。衔思,含着忧思。晚上睡觉时抱着自己的孤影而眠,早上出发时含着忧思而行。这是何等孤寂、凄凉的行旅之途呢?
《感遇》岑参北山有芳杜,靡靡花正发。未及得采之,秋风忽吹杀。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四时常作青黛色,可怜杜花不相识。唐朝著名诗人岑参,长于七言歌行,他的诗选材广泛,包括述志、山水、赠答、行旅等多方面,其中尤以边塞诗最为出色。难道你没看见那身高百丈,正在那里拨弄着云彩的松树枝吗?秋风即便是用尽了所有的方法,也奈何不了它。
《拂晓行军诗》明·朱元璋忙着征衣快着鞭,回头月挂柳梢边。两三点露不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这首诗描写诗人清晨旅行诗所见到雨露、星光等景色,意境十分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