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古文辞类纂.上
古文辞类纂.下
古文辞类纂.上
出版说明
序
卷一 论辨类一
过秦论上 / 贾生
过秦论中 / 贾生
过秦论下 / 贾生
论六家要指 / 太史公谈
卷二 论辨类二
原道 / 韩退之
原性 / 韩退之
原毁 / 韩退之
讳辩 / 韩退之
对禹问 / 韩退之
获麟解 / 韩退之
改葬服议 / 韩退之
师说 / 韩退之
争臣论 / 韩退之
守戒 / 韩退之
杂说 / 韩退之
伯夷颂 / 韩退之
封建论 / 柳子厚
桐叶封弟辨 / 柳子厚
晋文公问守原议 / 柳子厚
复性书三首录其末 / 李习之
卷三 论辨类三
本论 / 欧阳永叔.
朋党论 / 欧阳永叔
为君难论二首 / 欧阳永叔
唐论 / 曾子固
易论 / 苏明允
乐论 / 苏明允
诗论 / 苏明允
书论 / 苏明允
明论 / 苏明允
谏论二首 / 苏明允
管仲论 / 苏明允
权书 / 苏明允
衡论 / 苏明允
卷四 论辨类四
志林 / 苏子瞻.
伊尹论 / 苏子瞻
荀卿论 / 苏子瞻
韩非论 / 苏子瞻
始皇论 / 苏子瞻
留侯论 / 苏子瞻
贾谊论 / 苏子瞻
晁错论 / 苏子瞻
大臣论二首 / 苏子瞻
卷五 论辨类五
商论 / 苏子由
六国论 / 苏子由
三国论 / 苏子由
汉文帝论 / 苏子由
唐论 / 苏子由
原过 / 王介甫
复仇解 / 王介甫
息争 / 刘才甫
卷六 序跋类一
十二诸侯年表序 / 司马子长
六国表序 / 司马子长
秦楚之际月表序 / 司马子长
汉兴以来诸侯年表序 / 司马子长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 / 司马子长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序 / 司马子长
战国策序 / 刘子政
记秦始皇本纪后 / 班孟坚
汉诸侯王表序 / 班孟坚
卷七 序跋类二
读仪礼 / 韩退之
读荀子 / 韩退之
韦侍讲盛山十二诗序 / 韩退之
荆潭唱和诗序 / 韩退之
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 / 韩退之
张中丞传后序 / 韩退之
论语辩二首 / 柳子厚
辩列子 / 柳子厚
辩文子 / 柳子厚
辩鬼谷子 / 柳子厚
辩晏子春秋 / 柳子厚
辩鹖冠子 / 柳子厚
愚溪诗序 / 柳子厚
卷八 序跋类三
唐书艺文志序 / 欧阳永叔
五代职方考序 / 欧阳永叔
一行传序 / 欧阳永叔
宦者传论 / 欧阳永叔
伶官传论 / 欧阳永叔
集古录目序 / 欧阳永叔
苏氏文集序 / 欧阳永叔
江邻几文集序 / 欧阳永叔
释惟俨文集序 / 欧阳永叔
释秘演诗集序 / 欧阳永叔
卷九 序跋类四
战国策目录序 / 曾子固
新序目录序 / 曾子固
列女传目录序 / 曾子固
徐干中论目录序 / 曾子固
范贯之奏议集序 / 曾子固
先大夫集后序 / 曾子固
馆阁送钱纯老知婺州诗序 / 曾子固
书魏郑公传 / 曾子固
卷十 序跋类五
族谱引 / 苏明允
族谱后录 / 苏明允
元祐会计录序 / 苏子由
会计录民赋序 / 苏子由
周礼义序 / 王介甫
书义序 / 王介甫
诗义序 / 王介甫
读孔子世家 / 王介甫
读孟尝君传 / 王介甫
读刺客传 / 王介甫
书李文公集后 / 王介甫
灵谷诗序 / 王介甫
汊口志序 / 归熙甫
题张幼于裒文太史卷 / 归熙甫
书孝妇魏氏诗后 / 方灵皋
海舶三集序 / 刘才甫
倪司城诗集序 / 刘才甫
卷十一 奏议类上编一
楚莫敖子华对威王
张仪司马错议伐蜀
苏子说齐闵王
虞卿议割六城与秦
中旗说秦昭王
信陵君谏与秦攻韩
李斯谏逐客书
李斯论督责书
卷十二 奏议类上编二
至言 / 贾山
陈政事疏 / 贾山
论积贮疏 / 贾山
请封建子弟疏 / 贾山
谏封淮南四子疏 / 贾山
谏放民私铸疏 / 贾山
卷十三 奏议类上编三
言兵事书 / 晁错
论守边备塞书 / 晁错
复论募民徙塞下书 / 晁错
论贵粟疏 / 晁错
谏猎书 / 司马长卿
谏伐闽越书 / 淮南王安
言世务书 / 严安
论伐匈奴书 / 主父偃
禁民挟弓弩议 / 吾丘子赣
谏除上林苑 / 东方曼倩
化民有道对 / 东方曼倩
卷十四 奏议类上编四
尚德缓刑书 / 路长君
论霍氏封事 / 张子高
谏击匈奴书 / 魏弱翁
陈兵利害书 / 赵翁孙
屯田奏三首 / 赵翁孙
入粟赎罪议 / 萧长倩
罢珠厓对 / 贾君房
卷十五 奏议类上编五
条灾异封事 / 刘子政
论甘延寿等疏 / 刘子政
论起昌陵疏 / 刘子政
极谏外家封事 / 刘子政
上星孛奏 / 刘子政
上政治得失疏 / 匡稚圭
论治性正家疏 / 匡稚圭
戒妃匹劝经学威仪之则疏 / 匡稚圭
罢边备议 / 侯应
讼陈汤疏 / 谷子云
讼陈汤疏 / 耿育
治河议 / 贾让
谏不许单于朝书 / 扬子云
毁庙议 / 刘子骏
出师表 / 诸葛孔明
卷十六 奏议类上编六
禘祫议 / 韩退之
复仇议 / 韩退之
论佛骨表 / 韩退之
潮州刺史谢上表 / 韩退之
驳复仇议 / 柳子厚
.卷十七 奏议类上编七
论台谏言事未蒙听允书 / 欧阳永叔
移沧州过阙上殿疏 / 曾子固
卷十八 奏议类上编八
上皇帝书 / 苏子瞻
卷十九 奏议类上编九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 / 苏子瞻
徐州上皇帝书 / 苏子瞻
圜丘合祭六议札子 / 苏子瞻
卷二十 奏议类上编十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 王介甫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 王介甫
进戒疏 / 王介甫
卷二十一 奏议类下编一
对贤良策一 / 董子
对贤良策二 / 董子
对贤良策三 / 董子
卷二十二 奏议类下编二
对制科策 / 苏子瞻
卷二十三 奏议类下编三
策略一 / 苏子瞻
策略四 / 苏子瞻
策略五 / 苏子瞻
决壅蔽 / 苏子瞻
无沮善 / 苏子瞻
省费用 / 苏子瞻
蓄材用 / 苏子瞻
练军实 / 苏子瞻
倡勇敢 / 苏子瞻
教战守 / 苏子瞻
卷二十四 奏议类下编四
策断中 / 苏子瞻
策断下 / 苏子瞻
君术策五 / 苏子由
臣事策一 / 苏子由
民政策一 / 苏子由
民政策二 / 苏子由
卷二十五 书说类一
赵良说商君
陈轸为齐说楚昭阳
陈轸说楚王无绝齐交
陈轸说齐以兵合于三晋
苏季子说燕文侯
苏季子说赵肃侯
苏季子说韩昭侯
苏季子说魏襄王
苏季子说齐宣王
苏季子自齐反燕说燕易王
苏代止孟尝君入秦
苏代说齐不为帝
苏代遗燕昭王书
苏代约燕昭王
苏厉为齐遗赵惠文王书
苏厉为周说白起
卷二十六 书说类二
张仪说魏哀王
张仪说楚怀王
张仪说韩襄王
淳于髡说齐宣王见七士
淳于髡说齐王止伐魏
淳于髡解受魏璧马
黄歇说秦昭王
范雎献书秦昭王
范雎说秦昭王
范雎说昭王论四贵
乐毅报燕惠王书
周止魏王朝秦
孙臣止魏安釐王割地
卷二十七 书说类三
鲁仲连说辛垣衍
鲁仲连与田单论攻狄
鲁仲连遗燕将书
触詟说赵太后
冯忌止平原君伐燕
蔡泽说应侯
魏加与春申君论将
汗明说春申君
遗章邯书 陈余
卷二十八 书说类四
谏吴王书 / 邹阳
狱中上梁王书 / 邹阳
说吴王书 / 枚叔
复说吴王 / 枚叔
报任安书 / 司马子长
遗盖宽饶书 / 庶子王生
报孙会宗书 / 杨子幼
移让太常博士书 / 刘子骏
卷二十九 书说类五
与孟尚书书 / 韩退之
与鄂州柳中丞书 / 韩退之
再与鄂州柳中丞书 / 韩退之
与崔群书 / 韩退之
答崔立之书 / 韩退之
答陈商书 / 韩退之
答李秀才书 / 韩退之
答吕毉山人书 / 韩退之
答窦秀才书 / 韩退之
答李翊书 / 韩退之
答刘正夫书 / 韩退之
答尉迟生书 / 韩退之
与冯宿论文书 / 韩退之
与卫中行书 / 韩退之
与孟东野书 / 韩退之
答刘秀才论史书 / 韩退之
重答李翊书 / 韩退之
上兵部李侍郎书 / 韩退之
应科目时与人书 / 韩退之
为人求荐书 / 韩退之
与陈给事书 / 韩退之
上宰相书 / 韩退之
后十九日复上书 / 韩退之
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 / 韩退之
卷三十 书说类六
寄京兆许孟容书 / 柳子厚
与萧翰林俛书 / 柳子厚
与李翰林建书 / 柳子厚
答吴秀才谢示新文书 / 柳子厚
卷三十一 书说类七
与尹师鲁书 / 欧阳永叔
寄欧阳舍人书 / 曾子固
谢杜相公书 / 曾子固
上韩枢密书 / 苏明允
上欧阳内翰书 / 苏明允
上王兵部书 / 苏子瞻
答李端叔书 / 苏子瞻
上枢密韩太尉书 / 苏子由
答韶州张殿丞书 / 王介甫
上凌屯田书 / 王介甫
答司马谏议书 / 王介甫
《古文辞类纂》是清代学者姚鼐编纂的一部古文总集。全书共七十五卷,选录自先秦时代到清代的古文名家散文、辞赋作品七百余篇,按文体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十三类,加以校勘和点评。
姚鼐(1731—1815),字姬传,室名惜抱轩,安徽桐城人,是清代著名的桐城派文学家和理论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他编纂的这部《古文辞类纂》充分体现了桐城派的文学主张,是清末至民国时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部古文选本,长期以来一直获得读者们的好评。晚清的另一位文学家吴汝纶曾称誉道:“姚选《古文》为古文第一善本。”
《古文辞类纂》的一大特色在于选目。此书重点选择了先秦、两汉、唐宋八大家、明代归有光和清代桐城派的文章,突出了姚鼐推崇的文学典范,体现了要求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桐城义法”。而姚鼐为各篇文章所添加的评语也有独到之处。无论是指出文章流变的线索,揭示不同作家之间的渊源关系,还是对作品进行艺术分析,对错句讹字进行校勘,皆不乏精辟的见解。
《古文辞类纂》在姚鼐生前并无刊刻。嘉庆、道光年间,陆续有根据姚鼐中年订本刊刻的康绍镛刊刻本和根据姚鼐晚年订本刊刻的吴启昌刊刻本出现,然皆未臻完备。至光绪年间,李承渊得姚鼐晚年圈点本,又取康、吴二本与之对校,勘定付梓,称为李氏求要堂本,最为精善。本次我们即选取根据李氏求要堂本刊印的中华书局四部备要1924年铅印本为底本整理出版,以飨读者。整理过程中,我们将原书断句改为现行新式标点,将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酌改了原书中个别明显有误的错字,最大可能地保留了原版的风貌。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整理未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序
鼐少闻古文法于伯父姜坞先生及同乡刘耕南先生,少究其义,未知深学也。其后游宦数十年,益不得暇,独以幼所闻者,置之胸臆而已。乾隆四十年,以疾请归,伯父前卒,不得见矣。刘先生年八十,犹喜谈说,见则必论古文。后又二年,余来扬州,少年或从问古文法。夫文无所谓古今也,惟其当而已。得其当,则《六经》至于今日,其为道也一。知其所以当,则于古虽远,而于今取法,如衣食之不可释;不知其所以当,而敝弃于时,则存一家之言,以资来者,容有俟焉。于是以所闻习者,编次论说,为《古文辞类纂》。其类十三:曰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颂赞类、辞赋类、哀祭类。一类内而为用不同者,别之为上下编云。
论辨类者,盖原于古之诸子,各以所学著书诏后世。孔孟之道与文,至矣。自老、庄以降,道有是非,文有工拙。今悉以子家不录,录自贾生始。盖退之著论,取于《六经》、孟子,子厚取于韩非、贾生,明允杂以苏、张之流,子瞻兼及于庄子。学之至善者神合焉;善而不至者貌存焉。惜乎子厚之才,可以为其至,而不及至者,年为之也。
序跋类者,昔前圣作《易》,孔子为作《系辞》《说卦》《文言》《序卦》《杂卦》之传,以推论本原,广大其义。《诗》《书》皆有序,而《仪礼》篇后有记,皆儒者所为。其馀诸子,或自序其意,或弟子作之,《庄子•天下篇》《荀子》末篇皆是也。余撰次古文辞,不载史传,以不可胜录也。惟载太史公、欧阳永叔表、志、叙、论数首,序之最工者也。向、歆奏校,书各有序,世不尽传,传者或伪。今存子政《战国策序》一篇,著其概。其后目录之序,子固独优已。
奏议类者,盖唐、虞、三代圣贤陈说其君之辞,《尚书》具之矣。周衰,列国臣子为国谋者,谊忠而辞美,皆本《谟》《诰》之遗,学者多诵之。其载《春秋》内外传者不录,录自战国以下。汉以来有表、奏、疏、议、上书、封事之异名,其实一类。惟对策虽亦臣下告君之辞,而其体少别,故置之下编。两苏应制举时所进《时务策》,又以附对策之后。
书说类者,昔周公之告召公,有《君奭》之篇。春秋之世,列国士大夫或面相告语,或为书相遗,其义一也。战国说士,说其时主,当委质为臣,则入之奏议;其已去国,或说异国之君,则入此编。
赠序类者,老子曰:“君子赠人以言。”颜渊、子路之相违,则以言相赠处。梁王觞诸侯于范台,鲁君择言而进,所以致敬爱陈忠告之谊也。唐初赠人始以序名,作者亦众。至于昌黎,乃得古人之意,其文冠绝前后作者。苏明允之考名“序”,故苏氏讳“序”,或曰引,或曰说。今悉依其体,编之于此。
诏令类者,原于《尚书》之《誓》《诰》。周之衰也,文诰犹存。昭王制,肃强侯,所以悦人心而胜于三军之众,犹有赖焉。秦最无道,而辞则伟。汉至文、景,意与辞皆美矣,后世无以逮之。光武以降,人主虽有善意,而辞气何其衰薄也?檄令皆谕下之辞,韩退之《鳄鱼文》,檄令类也,故悉附之。
传状类者,虽原于史氏,而义不同。刘先生云:“古之为达官名人传者,史官职之。文士作传,凡为圬者、种树之流而已。其人既稍显,即不当为之传,为之行状,上史氏而已。”余谓先生之言是也。虽然,古之国史立传,不甚拘品位,所记事犹详。又实录书人臣卒,必撮序其平生贤否。今实录不纪臣下之事,史馆凡仕非赐谥及死事者,不得为传。乾隆四十年定一品官乃赐谥,然则史之传者,亦无几矣。余录古传状之文,并纪兹义,使后之文士得择之。昌黎《毛颖传》,嬉戏之文,其体传也,故亦附焉。
碑志类者,其体本于《诗》,歌颂功德,其用施于金石。周之时,有石鼓刻文,秦刻石于巡狩所经过,汉人作碑文,又加以序。序之体,盖秦刻琅邪具之矣。茅顺甫讥韩文公碑序异史迁,此非知言。金石之文,自与史家异体,如文公作文,岂必以效司马氏为工耶?志者,识也。或立石墓上,或埋之圹中,古人皆曰志。为之铭者,所以识之之辞也。然恐人观之不详,故又为序。世或以石立墓上曰碑,曰表,埋乃曰志,及分志、铭二之,独呼前序曰志者,皆失其义。盖自欧阳公不能辨矣。墓志文,录者尤多,今别为下编。
杂记类者,亦碑文之属。碑主于称颂功德,记则所记大小事殊,取义各异,故有作序与铭诗全用碑文体者,又有为纪事而不以刻石者。柳子厚纪事小文,或谓之序,然实记之类也。
箴铭类者,三代以来,有其体矣。圣贤所以自戒警之义,其辞尤质,而意尤深。若张子作《西铭》,岂独… …
[下载参考地址] :双盘下载(百度网盘+诚通网盘)
>>>下载前特别提醒<<<<
1、手机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UC浏览器,360浏览器,夸克浏览器,谷歌浏览器
2、电脑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opera浏览器
3、支付后不跳转或者支付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4、不能正常解压或解压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5、城通网盘下载教程?[解决方案]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