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一
布莱恩·阿瑟的《复杂经济学》一书曾经引用了经济思想史学者大卫·柯南德尔(David Colander)讲述的一个寓言:
一个世纪以前,经济学家站在两座高耸山峰之间的底部,而山峰则隐蔽在云层当中。他们想爬上高峰,但是不得不先决定要攀爬的是哪一座山峰。他们选择了有明确定义、遵循数学秩序的那座山峰。但是,当他们费尽千辛万苦登上了那座山峰,站到了云层上之后,才发现另外一座山峰要高得多。那就是过程和有机主义之峰。
我很喜欢这个寓言。但我还想加上一句话,那就是当经济学者费尽千辛万苦登上那座山峰之后,却发现那是一座假想的山峰,真实的山峰是另外那座。
多年来,我曾经努力攀爬那座假想的山峰,最终无功而返,遂决定尝试攀登那座真实的山峰。《新经济学》是我勉力攀登新山峰所记录的风景和感受。书分五卷,自成一体。

第一卷题为《主流经济学批判》。当今主流经济学就是新古典经济学,它有严格的理论假设、优雅的数学模型、完整的逻辑结构和精妙的基本定理。经由标准教科书、大学课堂、期刊和学术著作的传播,新古典经济学已成为人类经济社会里居支配地位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人们分析经济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成为全球多数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那个乌托邦式的完全竞争一般均衡体系则成为经济学者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简言之,新古典经济学是数百年来无数经济学大师知识和智慧凝聚成的巍巍高山。
然而,这座巍巍高山的基石却是脆弱和虚幻的。因为哲理基础的脆弱和虚幻,新古典经济学的学术大厦有着无法克服的内在逻辑矛盾。更为重要的是,哲理基础的脆弱和虚幻导致新古典经济学绝大多数的所谓定律、定理、理论结论与真实经济世界完全脱节。新古典经济学根本不能解释人类体系最重要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
第一卷《主流经济学批判》旨在全面检讨新古典经济学脆弱和虚幻的哲理基础,并试图给经济学确立一个全新的、更加坚实的哲理基础,以此创建新的经济学范式。经济学范式转变的关键是重新认识人性的本质或人的本质。新范式的核心则是以人心内在且本具自足的面向未来的无限创造性取代新古典经济学的人性自私或理性经济人假设。

第二卷题为《新经济学范式》。新经济学范式的哲理基础是人心本具自足的面向未来的无限创造性。人心面向未来的无限创造性乃是“一心开二门”,即人心本具自足的无限的道德(精神)创造性和本具自足的无限的知识(物质)创造性。
以此为基础,我重新分析和定义人的经济行为,将人类的经济行为区分为旨在实现现有资源最优配置的适应性经济行为和面向未来的创造性经济行为。新古典经济学的着力点是分析人们致力于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适应性经济行为,却无力对面向未来的创造性经济行为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以此观之,新古典经济学可以算是新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经济学范式成功的关键是系统研究人的创造性活动或创造性经济行为的基本规律,这是真正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第二卷《新经济学范式》只是做了非常初步的尝试。要全面、系统、深刻地认识人的创造性活动或创造性经济行为的基本规律,必须进行跨学科研究,必须综合运用脑科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认知科学等众多学科的最新发现。我将继续沿着这个方向不懈努力。
第二卷的重心是从新经济学范式的新视角,全面检讨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市场理论、公司理论、增长理论和制度经济学。从市场到公司再到制度,代表着新古典经济学数百年不断精进的基本方向。从面向未来的无限创造性视角来重新审视市场、公司、制度和人类经济增长,我们会得到与新古典经济学完全不同的全新认识和崭新结论。新的市场理论、新的公司理论、新的增长理论和新的制度经济学由此应运而生。我必须承认,第二卷绝不意味着这项最重要的学术工作的结束,它仅仅是一个开端。我期待更多的年轻学者能够从崭新的视角来重新考察人类经济体系里最重要的经济现象和制度演化。


第三卷题为《人心的无限创造性》,它代表我一个雄心勃勃却并没有完全实现的学术理想,即融会中西思想,贯通古今哲理,重新认识人性(人心)的本质或人的本质。
一切社会科学或一切人学,只有一个源头或基本出发点,那就是认识人性(人心)的本质或人的本质。古往今来,一切伟大宗教和哲学思想的差异,就在于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各有各的不同。
第三卷《人心的无限创造性》的目标是寻求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终极形而上哲学基础。
追求人类经济体系或人类经济行为背后的终极规律,从一开始就是经济学者的崇高理想。芝加哥学派大宗师雅各布·瓦伊纳(Jacob Viner)曾经明确指出,亚当·斯密和整个苏格兰启蒙运动皆深受牛顿物理学革命的影响,《国富论》就是试图发现人类经济体系或人类经济行为背后的“自然规律”,也就是堪与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相媲美的普适规律。
斯密之后的历代经济学者,有很多人坚信人类经济体系或经济行为必定拥有类似物理世界那样内在的、客观的规律,经济学必定能够达到堪与物理学相媲美的“硬科学”地位。196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设立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最重要的理由就是经济学已经接近或达到堪比物理学那样的科学水准,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的皇冠明珠”(萨缪尔森语)。其重要标志就是经济学已经能够高度数学化,最前沿的数学研究成果往往首先应用于经济学研究。张五常教授在辉煌巨著《经济解释》里也明确指出,经济学规律的普适性与物理学定律的普适性并无二致。
尽管如此,在绝大多数经济学者(或许是所有经济学者)内心深处,恐怕也很难真正同意经济学已经达到或能够最终达到堪与物理学相媲美的科学水准。最让经济学者丧气或让普通大众对经济学丧失信心的,就是经济学预测未来经济现象或经济趋势的能力根本算不上精准,甚至根本就没有能力预测。物理学公式能够极其精确地预测物理世界的运行轨迹,从苍茫太空的庞大星系到深邃莫测的微观粒子,预测的精确度甚至能达到亿万分之一!但是经济学者却连自己身边的经济形势变化也无法准确预测。早在20世纪40年代,芝加哥学派另一位大宗师弗兰克·奈特(Frank H.Knight)就坦率地承认,经济学者知道的,普通人也知道;普通人不明白的,经济学者也不明白!奈特因此郑重其事地致信芝加哥大学校长,建议取缔经济学这门学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让经济学者颜面扫地,就连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大名鼎鼎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时,也禁不住问那些世界知名的经济学者:为什么没有人察觉到危机呢?
这就牵涉到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基本性质或本质特征。经济学真的能够达到像物理学那样精准的硬科学水平吗?经济学到底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问?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先回答如下问题:人类经济世界真的是一个像物理世界那样的客观世界吗?人类的经济行为或人类自己创造的经济世界真的具有像物理世界那样的客观规律或客观性吗?
数千年以来,哲学家和科学家一直为两个世界的划分而困惑和苦恼:一个世界是离开人自身而独立存在的外在的客观世界,另一个世界则是人自身内在的主观世界。东西方哲学思想对所谓两个世界的认知从一开始就是截然相反的。西方哲学家至少从柏拉图开始,就坚信物理世界(还有数学世界)是离开人类而独立存在的;东方智慧则始终坚信我们从本质上无法区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1930年,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与伟大的哲学家和诗人泰戈尔有过一场精彩的对话,最能彰显东西方智慧之殊途。
爱因斯坦认为,关于宇宙的本性,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第一,世界是依存于人的统一整体;第二,世界是离开人的精神而独立的实在。即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得不认为我们所用的物品都具有离开人而独立的实在性。我们之所以这么认为,那是为了用一种合理的方式来确定我们感官所提供的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如,即使房子里空无一人,这张桌子仍然处在它所在的地方。无论如何,只要有离开人而独立的实在,那也就有同这个实在有关系的真理;而对前者的否定,同样就要引起对后者的否定。
泰戈尔则坚信,不可能有别的看法。这个世界就是人的世界。关于世界的科学观念就是科学家的观念。因此,独立于我们之外的世界是不存在的。我们的世界是相对的,它的实在性有赖于我们的意识。赋予这个世界以确实性的那种理性和审美的标准是存在的,这就是永恒的人的标准,其感觉是同我们的感觉相同的。
现代科学家依然为这些问题困惑不已。譬如,牛津大学著名的数学物理学家、霍金的合作者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认为人的周围不仅仅只有一个客观世界,而是有三个神秘的世界。这三个世界分别是意识感知的世界、物理现实的世界和数学形式的柏拉图世界。第一个世界是我们所有精神影像的家园,包括我们看到自己孩子笑脸时的欢欣愉悦,欣赏落日余晖壮美景色时的心旷神怡,或者观察触目惊心战争场面时的恐惧和憎恶。第一个世界还包括爱、嫉妒、偏见、害怕,以及我们欣赏音乐、闻到美食时的各种感觉。第二个世界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理世界,包括鲜花、阿司匹林药片、白云、喷气式飞机、各种星系、原子、狒狒的心脏、人类的大脑……所有这些真实存在的东西构成了物理世界。第三个世界是数学形式的柏拉图世界,这里是数学的家园。对彭罗斯而言,与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一样,数学世界也是真实存在的。这里有自然数(1、2、3、4……)、欧几里得几何学所有的图形和定理、牛顿运动定律、弦理论、突变论,以及研究股票市场行为的各种数学模型等。
彭罗斯还给出了三个世界之间神秘相连的各种现象,不过他最终认为:“毫无疑问,并不真正存在3个世界,而是只有1个世界。并且直到目前为止,对于这个真实世界的本质,我们对它的认识甚至连肤浅都谈不上。”无论是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简单划分,还是彭罗斯既描述又最终否认的三个世界划分,都没有回答我们急需答案的一个基本问题:人类的经济世界(经济体系、经济制度、经济行为、经济现象)到底属于哪个世界。它似乎既属于客观的外在世界,又属于主观的内在世界;既属于人的精神世界,又属于真实的物理世界,而且还属于数学形式的柏拉图世界。
人类的经济体系、经济制度、经济行为、经济现象毫无疑问是人自身的创造物,却又不是人类凭空的创造物。如果我们对人的经济世界的本质没有清楚的认识和深刻的辨析,我们就不可能真正理解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本质,我们将会永远陷入一种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而难以自拔。实证经济学方法论本质上就是试图将人类的经济世界看作客观的物理世界那样进行研究。事实证明,实证经济学方法论所取得的成果是非常有限的,其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并不稳固。
《新经济学》第三卷将带领读者进入“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本质”这样一个充满各种困惑和陷阱的陌生领域。尽管充满各种困惑和陷阱,但是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如果希望真正理解人类经济行为或经济世界的本质,我们就必须深刻认识人心的无限创造性。因为人间的一切创造皆是人心的创造。

第四卷题为《经济体系的动态演化》。人类自己创造的经济体系是一个动态演化的生命体系,这是新经济学范式的根本哲理基础——人心面向未来的无限创造性——必然推导出的基本结论。从动态演化生命体系的视角来研究人类经济体系,是新经济学范式和新古典经济学范式的最本质区别。
从生物学视角研究人类经济活动,恰恰是新古典经济学之父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的终极梦想。马歇尔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著作《经济学原理》第8版序言里明确指出:
经济学者的朝圣之地不是动态经济学而是经济生物学。然而,生物学的概念比机械学的概念要复杂得多,因此,一部论述经济学基础原理的著作必须将大部分篇幅给予整个经济体系里堪与机械体系类比的那一部分。正因此,我们就不得不经常使用均衡的理念或术语,均衡当然总是蕴含着一种静态的意义或类比。此外,本书所关注的重心乃是现代社会人类生活的正常条件或状态。二者结合以来,决定了本书的中心思想是静态理念,而不是动态理念。然而,尽管如此,对动态变化力量的考察和分析却贯穿全书的始终。全书的关键词是动态,而不是静态。
遗憾的是,马歇尔的继承者并没有沿着他所期望的方向前进。相反,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所着力分析的静态均衡模型却成为真正的主流经济思想。
从动态演化生命体系视角研究人类经济体系,就必须引入物理学家所创造的“熵”或“熵减”理念。自从克劳修斯引入熵的概念以来,科学家围绕熵的真正含义一直争论不休。薛定谔在他那本著名的小册子《生命是什么》里以“负熵”来描述生命的本质。《新经济学》第四卷则首次以“生命内能”或“创造性内能”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生命的本质。生命内能或创造性内能正是人心无限创造性的内在原动力,也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尤其是创造性经济活动的原动力。
从动态演化生命视角研究人类经济体系,就必须抛弃新古典经济学视作理所当然的那些基本概念,如静态、均衡、简单、线性,并重新引入现代复杂科学所开创的新理念,如动态、非均衡、复杂、非线性。这必将开辟经济学研究的崭新天地。

第五卷题为《创造、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旨在探索和总结人类创新活动和创新体系的基本规律。
新古典经济学没有企业家、创新和创造的概念。翻阅当今任何一本权威经济学教科书,你几乎找不到关于企业家、创新和创造的论述,因为新古典经济学所描述的经济体系本质上是一个没有主角、毫无特色、了无生机的静态均衡体系。
然而,企业家才是人类经济活动尤其是创造性经济活动的真正主角。正如20世纪伟大的经济学者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所说:“企业家是刺激和发动其他一切事情的中枢。我们所说的企业家或创新者就是这样一类特殊人种,他们四处寻找艰难和挑战,为了改变而寻求改变,他们敢于冒险,乐此不疲。”
人类群体里最能彰显人心面向未来的无限创造性者,毫无疑问是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和企业家。新经济学范式认为企业家是一切创造性经济活动的中枢或主角。要真正认识人类经济体系动态演化的本质,就必须深入研究企业家创造性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
其实,《新经济学》全五卷的内容皆是在探索创造和创新的内在规律。我们从人心面向未来的无限创造性的本质出发,开启探索人类经济体系复杂性丛林的艰难历程,饱览人类无数超级天才所创造的辉煌成就,见证硅谷和以色列创新生态体系所创造的惊人奇迹。我期望以此总结出人类创新创造活动和创新体系的内在规律。

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海森堡曾经生动地描述他当年的创造性心路历程:
爬山的时候,你想爬某个山峰,但往往到处是雾……你有地图,或别的索引之类的东西,知道你的目的地,但是仍坠入雾中。然后……忽然你模糊地,只在数秒钟的工夫,自雾中看到一些形象,你说:“哦,这就是我要找的大石。”整个情形自此而发生了突变,因为虽然你仍不知道你能不能爬到那块大石,但是那一瞬间你说:“我现在知道我在什么地方了。我必须爬近那块大石,然后就知道该如何前进了。”
如果说《新经济学》记录了我试图攀登经济世界那座真实山峰的一些模糊风景和点滴感受,那么我必须承认,我至今还没有看到那座山峰的全貌,甚至连海森堡所描述的茫茫大雾中那块大石头的影子也还不是很清晰。
然而我坚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高山,人生的理想就是不断攀爬和努力登顶这座心目中的山峰。这是一个充满惊喜和满怀激情的艰难征程,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朋友和我一同进发。
布莱恩·阿瑟.复杂经济学:经济思想的新框架[M].贾拥民,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26.
A.爱因斯坦. 走近爱因斯坦[M]. 许良英,王瑞智,编.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197–198.
李维. 数学沉思录:古今数学思想的发展与演变[M]. 黄征,译.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Alfred. Marshall, Principles of Economic, Macmillan and Co., Ltd. 1920, p.v–xvii.
Joseph A. Schumpeter,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 Inquiry into Profits, Capital, Credit, Interest, and the Business Cycl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4, p.93–94.
杨振宁.杨振宁文录:一位科学大师看人和这个世界[M].杨建邺,选编.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281.

[下载参考地址] :双盘下载(百度网盘+诚通网盘)

>>>下载前特别提醒<<<<

1、手机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UC浏览器360浏览器夸克浏览器谷歌浏览器

2、电脑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opera浏览器

3、支付后不跳转或者支付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4、不能正常解压或解压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5、城通网盘下载教程?[解决方案]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20金币
  • 会员免费
  • 永久会员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

如果您已经成功付款但是网站没有弹出成功提示,请联系站长提供付款信息为您处理,联系方式QQ:2879219949 邮箱2879219949@qq.com 提供如如下信息 1、支付凭证截图 2、下载页面的网址或者截图 3、在本网站上注册的账号(如果没有账号,建议使用QQ邮箱注册一个账号,以便我们将相应的积分充值到您的账户上)

最常见的情况是下载不完整: 可对比下载完压缩包的与网盘上的容量,若小于网盘提示的容量则是这个原因。这是浏览器下载的bug,建议用百度网盘软件APP或城通网盘软件APP下载。 若排除这种情况,可在对应资源底部留言,或联络我们,联系方式QQ:2879219949 邮箱2879219949@qq.com。 密码见括号内,不包括括号(http://361tsg.com)或(361tsg)或资源说明。 如果发生错误,一般是两种可能: 第一、密码的前后是不是输入了空格,解决方案检查密码重新解压。 第二、下载的过程中发生了错误,解决方案重新下载 第三、如仍有问题请参考如下教程 https://361tsg.top/jieyawenti

网络资源属于虚拟商品,具有可复制性,可传播性,一旦授予,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退款、换货要求。请您在购买获取之前确认好 是您所需要的资源

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