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史,留下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国古代散文和诗歌,源远流长,长盛不衰,名篇佳作,不胜枚举。
古代散文通称古文,肇始于商代卜辞,只是一些用文字记载的句子,很少有完整的章节。《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典籍之一,虽诘屈聱牙,仍可算是古代散文的发端。战国时代,游说之风盛行,巧言善辩,形诸文字,先秦诸子散文蜂起,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论语》、《孟子》、《荀子》、《墨子》都以记言说理为主,《庄子》多用神话,《韩非子》多用历史故事,均独立成篇;至《吕氏春秋》、《淮南子》形成结构完整自成体系的著作。《春秋左氏传》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叙事完整翔实,把千头万绪的战争叙述得层次分明,刻画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字句谨严,是先秦散文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此外,《国语》记事简括朴实;《战国策》以人物活动为记叙中心,人物形象风姿各异,文笔酣畅,长于状物体情,均对先秦散文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纪传的体制,行文委婉自然,刻画人物栩栩如生,语言峻洁生动,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历史巨著,历来被推崇为我国传记文学的典范。自汉魏两晋至宋、齐、梁、陈、隋,骈文写作鼎盛,作文讲究辞藻对仗,强调音韵,大量用典,追求形式技巧的新奇完美,散文的作用相对降低。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提倡古文运动,起衰救弊,力挽狂澜,为古代散文的历史发展开创新路。柳宗元与韩愈此呼彼应,他们的创作,交相辉映,登上散文创作的峰巅。宋代欧阳修继承并进一步发展韩愈的文学主张,高举诗文革新的旗帜,在他的奖引下,王安石、曾巩和苏洵、苏轼、苏辙父子所创作的散文,都取得很大的成就。韩、柳、欧、苏等“唐宋八大家”的创作,代表我国散文自秦汉之后出现的第二个高峰。明清两代,散文流派纷呈,有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以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的“公安派”,直至清代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等。他们的文学创作主张,或推崇秦汉之文,提倡“文必秦汉”;或推崇《史记》及唐宋散文,提倡文学创作要独树一帜;或主张义理、考据、词章三端相济,以挽救明清散文深受八股经学束缚,渐趋衰落之势。
为展示我国历代散文发展的脉络,自古以来均有编选古文选本的传统。南朝梁萧统编的《昭明文选》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分类诗文选集,共六十卷,选录自东周至梁八百年间的诗歌434篇,辞赋99篇,杂文219篇,共计752篇,其中不少作品的集子早已失传,因而《文选》是研究梁以前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自《昭明文选》以后,各种诗文选本层出不穷,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通代选本,所收文章跨度大,篇幅长,如宋代编的《文苑英华》,1000卷,上续《昭明文选》,收南朝梁末至唐代末年作家2200余人,作品近2万篇。又如清代姚鼐编的《古文辞类纂》,75卷,选录《战国策》、《史记》、两汉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以及明清作家的古文辞赋700余篇,以唐宋八大家的作品为主。二是断代选本,规模大,尽量收辑完备,如《全唐文》、《宋文鉴》、《元文类》、《明文海》、《清文汇》等,其中《全唐文》1000卷,收文18488篇,计作家3000余人。《明文海》482卷,可谓明代文章之渊薮,有很高的文学史料价值。三是名家名著选本,如唐宋古文兴盛,就有《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文举要》的编纂。总之,目前存世的著名古文选本,数以百计,这些选本保存了大量的作家作品,但由于规模较大,篇幅过多,有的文章比较深奥庞杂,其对于研究古文,有弥足珍贵的价值,却不适宜一般读者阅读。从普及传统文化的角度看,篇幅适中,雅俗共赏的选本比较罕见。
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先后出现过两种著名的选本,一为编纂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的《古文观止》,一为编纂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的《唐诗三百首》。这两种堪称诗文双璧的选本,所收诗文均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名篇荟萃,包含多种风格,作为家塾训蒙课本,广受欢迎,问世之后,立即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三百年来,一再重印,其影响持久不衰。
《古文观止》的编者吴乘权(字楚材)、吴大职(字调侯),系叔侄二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他们均是乡间塾师,以课业授徒为生。吴楚材学识丰富,除《古文观止》外,还编有《纲鉴易知录》传世。吴调侯随叔父吴楚材一起授课,《古文观止》就是他们共同编选的讲授古文的教材。他们编选此书的宗旨十分明确:“杂选古文,原为初学设也。”(吴乘权《例言》)编选时,他们既注意继承古文选本的优良传统,又有创新:“集古人之文,集古今人之选,而略者详之,繁者简之,散者合之,舛错者厘定之,差讹者校正之云尔。”(吴乘权、吴大职《序》)康熙三十四年(1695)春天,吴楚材、吴调侯将编好的《古文观止》寄给吴楚材的伯父吴兴祚。吴兴祚,字伯成,号留村,累官至两广总督。其时他正在归化(今呼和浩特市)任右翼汉军副都统。收到《古文观止》后,他给予高度评价:“阅其选简而该,评注详而不繁,其审音辨字无不精切而确当。披阅数过,觉向时之所阙如者,今则冁然以喜矣。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厥功岂浅鲜哉!”(吴兴祚《序》)于是吴兴祚就在当年五月端阳日“亟命付诸梨枣”,这是《古文观止》的最初刊本。原刻本已佚,存世者有鸿文堂、映雪堂两种翻刻本。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仲冬,吴楚材、吴调侯在浙江家乡又应乡先生之请,刊刻《古文观止》,即文富堂本。两种版本大体相同而又稍有差异,为通行本。此后的各种刻本多由这两个本子繁衍而成。
吴楚材、吴调侯为什么把他们编的古文选本,冠以“观止”之名?其用典见《左传·季札观周礼》篇(《古文观止》卷二):“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此处写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看乐舞《韶箾》时,认为其表演十分精采,臻于完美,无以复加,吴楚材、吴调侯认为他们所选的古文均为上乘作品,尽善尽美,应为最佳选本,其余选本不足观也。吴楚材、吴调侯还在《序》中借乡先生之口,说出以“观止”作为书名的用意:“诸选之美者毕集,其缺者无不备,而讹者无不正,是集古文之成者也,观止矣!”
我们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古文观止》还不是一本尽善尽美的古文选本,有些选目已不适应现代读者的需求,所选作品下限到明代末期,还不能反映中国古代散文的全貌,有待完善。因此,各种新编的古文选本仍然不断出版。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古文观止》是一个编得比较好的古文选本,特别是它作为旧时的启蒙读本,对普及传统文化产生巨大的作用,至今仍有阅读价值,其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举其要者,有以下数端。
一是选目精要,能概括地展示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及重要时代和作家的风貌。《古文观止》选目注重文学性,不收《尚书》和先秦诸子散文,却从《春秋左氏传》开端,选出34篇,在全部222篇中所占数量最多,这是因为《左传》往往被后代古文家奉为作文的楷模。由于同样的原因,《国语》、《战国策》和《左传》一起,被作为《古文观止》所收先秦散文的重点。汉代散文重点收司马迁的《史记》,而不收《汉书》。《古文观止》收“唐宋八大家”作品达78篇,构成全书的另一个重点。由于重点突出,兼顾其他风格的作家和作品,构成上自先秦下迄明代末期散文发展的长廊,使读者领略古代散文的精粹。
二是篇幅适中,所选文章大多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极便初学者诵读。《古文观止》按时代和作家编排,分为12卷,收作品222篇,其中绝大多数是散文,只有少量几篇是骈文,长篇多达数千言,短者不足百字,叙事论辩,写景抒情,咏物明志,各体兼备,大多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三是编者对所选文章均进行注释串讲,对“字义典故逐次注明,复另加评语,庶读之者明若观火”。同时“遍采名家旧注,参以己私,毫无遗漏”(吴乘权《例言》)。编者对所选作品,既有字词语句的简要注释和音读,还有对谋篇布局的点评,更有对史事和人物的评述,颇具识见,持论也较妥贴,对文章笔法的评析大多得其真髓,发人深省。凡此种种,对《古文观止》的流播,发挥重要作用。
本书译注的底本采用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本,此本即据映雪堂本排印。此次整理,译注者同时用有关史书或别集校勘,择善而从,不出校记。每篇作品均作题解、注释,并附译文,对吴楚材、吴调侯原有的讲评,有选择地加以辑录,保存在题解之中。本书在译注过程中,得到各位专家的鼎力支持,使之能顺利出版,特向他们表示衷心谢意。由于本书译注成于众手,难免有不妥之处,望方家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李国章1998年6月
目录
前言 李国章
卷一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周郑交质 《左传》
石碏谏宠州吁 《左传》
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
郑庄公戒饬守臣 《左传》
臧哀伯谏纳郜鼎 《左传》
季梁谏追楚师 《左传》
曹刿论战 《左传》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左传》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齐桓下拜受胙 《左传》
阴饴甥对秦伯 《左传》
子鱼论战 《左传》
寺人披见文公 《左传》
介之推不言禄 《左传》
展喜犒师 《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蹇叔哭师 《左传》
卷二
郑子家告赵宣子 《左传》
王孙满对楚子 《左传》
齐国佐不辱命 《左传》
楚归晋知 《左传》
吕相绝秦 《左传》
驹支不屈于晋 《左传》
祁奚请免叔向 《左传》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左传》
晏子不死君难 《左传》
季札观周乐 《左传》
子产坏晋馆垣 《左传》
子产论尹何为邑 《左传》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左传》
子革对灵王 《左传》
子产论政宽猛 《左传》
吴许越成 《左传》
卷三
祭公谏征犬戎 《国语》
召公谏厉王止谤 《国语》
襄王不许请隧 《国语》
单子知陈必亡 《国语》
展禽论祀爰居 《国语》
里革断罟匡君 《国语》
敬姜论劳逸 《国语》
叔向贺贫 《国语》
王孙圉论楚宝 《国语》
诸稽郢行成于吴 《国语》
申胥谏许越成 《国语》
春王正月 《公羊传》
宋人及楚人平 《公羊传》
吴子使札来聘 《公羊传》
郑伯克段于鄢 《穀梁传》
虞师晋师灭夏阳 《穀梁传》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礼记》
曾子易箦 《礼记》
有子之言似夫子 《礼记》
公子重耳对秦客 《礼记》
杜蒉扬觯 《礼记》
晋献文子成室 《礼记》
卷四
苏秦以连横说秦 《战国策》
司马错论伐蜀 《战国策》
范雎说秦王 《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颜斶说齐王 《战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赵威后问齐使 《战国策》
庄辛论幸臣 《战国策》
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
鲁仲连义不帝秦 《战国策》
鲁共公择言 《战国策》
唐雎说信陵君 《战国策》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乐毅报燕王书 《战国策》
谏逐客书 李 斯
卜居 《楚辞》
宋玉对楚王问 《楚辞》
卷五
五帝本纪赞 《史记》
项羽本纪赞 《史记》
秦楚之际月表 《史记》
高祖功臣侯年表 《史记》
孔子世家赞 《史记》
外戚世家序 《史记》
伯夷列传 《史记》
管晏列传 《史记》
屈原列传 《史记》
酷吏列传序 《史记》
游侠列传序 《史记》
滑稽列传 《史记》
货殖列传序 《史记》
太史公自序 《史记》
报任安书 司马迁
卷六
求贤诏 刘 邦
议佐百姓诏 刘 恒
令二千石修职诏 刘 启
求茂才异等诏 刘 彻
过秦论(上) 贾 谊
治安策(一) 贾 谊
论贵粟疏 晁 错
狱中上梁王书 邹 阳
上书谏猎 司马相如
答苏武书 李 陵
尚德缓刑书 路温舒
报孙会宗书 杨 恽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后汉书》
诫兄子严敦书 马 援
前出师表 诸葛亮
后出师表 诸葛亮
卷七
陈情表 李 密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归去来辞 陶渊明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北山移文 孔稚珪
谏太宗十思疏 魏 徵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骆宾王
滕王阁序 王 勃
与韩荆州书 李 白
春夜宴桃李园序 李 白
吊古战场文 李 华
陋室铭 刘禹锡
阿房宫赋 杜 牧
原道 韩 愈
原毁 韩 愈
获麟解 韩 愈
杂说一 韩 愈
杂说四 韩 愈
卷八
师说 韩 愈
进学解 韩 愈
圬者王承福传 韩 愈
讳辩 韩 愈
争臣论 韩 愈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 愈
后二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 愈
与于襄阳书 韩 愈
与陈给事书 韩 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 韩 愈
送孟东野序 韩 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 愈
送董邵南序 韩 愈
送杨少尹序 韩 愈
送石处士序 韩 愈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韩 愈
祭十二郎文 韩 愈
祭鳄鱼文 韩 愈
柳子厚墓志铭 韩 愈
卷九
驳复仇议 柳宗元
桐叶封弟辨 柳宗元
箕子碑 柳宗元
捕蛇者说 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梓人传 柳宗元
愚溪诗序 柳宗元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钴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柳宗元
待漏院记 王禹偁
黄冈竹楼记 王禹偁
书洛阳名园记后 李格非
严先生祠堂记 范仲淹
岳阳楼记 范仲淹
谏院题名记 司马光
义田记 钱公辅
袁州州学记 李 觏
朋党论 欧阳修
纵囚论 欧阳修
释秘演诗集序 欧阳修
卷十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送杨寘序 欧阳修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五代史宦者传论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 欧阳修
丰乐亭记 欧阳修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秋声赋 欧阳修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泷冈阡表 欧阳修
管仲论 苏 洵
辨奸论 苏 洵
心术 苏 洵
张益州画像记 苏 洵
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 轼
范增论 苏 轼
留侯论 苏 轼
贾谊论 苏 轼
晁错论 苏 轼
卷十一
上梅直讲书 苏 轼
喜雨亭记 苏 轼
凌虚台记 苏 轼
超然台记 苏 轼
放鹤亭记 苏 轼
石钟山记 苏 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 苏 轼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苏 轼
前赤壁赋 苏 轼
后赤壁赋 苏 轼
三槐堂铭 苏 轼
方山子传 苏 轼
六国论 苏 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 辙
黄州快哉亭记 苏 辙
寄欧阳舍人书 曾 巩
赠黎安二生序 曾 巩
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
同学一首别子固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王安石
卷十二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 濂
阅江楼记 宋 濂
司马季主论卜 刘 基
卖柑者言 刘 基
深虑论 方孝孺
豫让论 方孝孺
亲政篇 王 鏊
尊经阁记 王守仁
象祠记 王守仁
瘗旅文 王守仁
信陵君救赵论 唐顺之
报刘一丈书 宗 臣
吴山图记 归有光
沧浪亭记 归有光
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 坤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王世贞
徐文长传 袁宏道
五人墓碑记 张 溥
[下载参考地址] :双盘下载(百度网盘+诚通网盘)
>>>下载前特别提醒<<<<
1、手机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UC浏览器,360浏览器,夸克浏览器,谷歌浏览器
2、电脑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opera浏览器
3、支付后不跳转或者支付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4、不能正常解压或解压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5、城通网盘下载教程?[解决方案]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