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本书是迄今为止中国学者撰写的唯一一部禅宗通史著作,全面叙述从印度禅学到清末禅宗的流变历史,时间跨度两千多年。本书以系统阐述众多禅思潮、派系、典籍和人物为主,深入分析禅学与戒律学、般若学、唯识学、华严学、天台学、净土、密教的多方面交流和整合,记述了禅学与道教、儒教为主体的中国固有思想文化的冲突、融合和互动过程。本书还注重揭示制约禅宗兴衰的政治、经济、民族和文化等因素,考察禅宗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和对外传播中的作用。同时,本书在探讨诸多重要历史和理论问题方面,也提出了不少新观点。

杜继文,1930年生。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科学与无神论》杂志主编。曾任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佛教与无神论的研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主要著作有《佛教史》(主编)、《中国禅宗通史》(合著)、《中国佛教史》(合著)、《气功与特异功能解析》(独著)等,是任继愈主编的《宗教大辞典》、《佛教大辞典》的副主编和主要撰稿人。

魏道儒,1955年生。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毕业。现为中国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博士

作品目录
出版说明
作者的话
导言
第一章 禅宗前史——禅学和禅僧团
第一节 禅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 早期禅法
第三节 禅学的独立化运动(东晋十六国)
第四节 禅僧团的出现和北朝的官禅
第五节 下层禅众和菩提达摩禅系
第六节 楞伽师与南天竺一乘宗
第二章 禅宗的形成及其分布(隋与唐代初期)
第一节 形成期的历史特点
第二节 禅宗史上的里程碑——黄梅禅系的形成
第三节 牛头禅系和润州僧群
第四节 弘忍门徒之一——嵩山禅系
第五节 弘忍门徒之二——京师楞伽禅系
第六节 弘忍门徒之三——京师神秀禅系
第七节 弘忍门徒之四——四川禅系
第三章 禅宗的南北对立和诸家态势(中唐之一)
第一节 禅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 关于慧能生平及其与神秀对立的传说
第三节 南宗的创业者和他们的禅特色
第三节 《坛经》的思想结构和历史地位
第四节 禅宗的南北对立与中唐政治
第四章 诸家竞起和它们的分布(中唐之二)
第一节 南阳慧忠的“无情有性”说及其对南方禅师的批判
第二节 牛头宗的南移与径山禅
第三节 江西禅系的崛起
第四节 关于湖南石头宗系及其禅风的考察
第五章 晚唐五代十国的形势与禅宗五家的分立
第一节 排佛和毁佛的升温与佛教整体的禅宗化趋向
第二节 藩镇割据下的河北禅宗
第三节 赣湘禅宗的复兴和沩仰宗
第四节 惟俨禅系的兴起和曹洞宗
第五节 福州雪峰禅系与韶州云门宗
第六节 法眼宗及其在南唐、吴越的发展
第六章 两宋社会与禅宗巨变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临济宗的振兴和禅家新风
第三节 云门宗的扩展和多头开拓
第四节 两宋之际的临济两支
第五节 宏智正觉与曹洞宗复起
第六节 南宋中后期的禅宗
第七章 元代禅宗及其南北分流
第一节 元代社会与禅宗
第二节 金元之际的北方禅宗
第三节 元代南方临济宗
第八章 明代禅宗的衰退和分解
第一节 朱元璋与明代佛教
第二节 明初禅宗与禅师的讲、教兼施
第三节 明中叶的义学纷纭与禅宗落寞
第四节 禅宗最后的兴盛与明末临济宗
第五节 无明慧经与明末曹洞宗
第九章 清初禅宗的最后活跃及其终结
第一节 清初诸帝与禅宗
第二节 天童系与磐山系
第三节 云门系与寿昌系
大事记
新版后记

(圆智及其弟子……)年三十五,因洞山良价推荐,得往潭州石霜山,道吾亦随之而至。及至洞山、道吾相继逝世,远方禅侣多来围绕,遂进入深山无人之境,聚众五百,结茅宴坐,而游学者晨夕叩击。如是二十年,学众中有长坐不卧、屹若珠屼者,“天下谓之石霜枯木众”。 据赞宁考,这种“枯木众”,在南方即称之为“丛林”,与“禅那”之被译为“功德丛林”的宗旨相结合。死后,谥“普会大师”。传说唐僖宗曾赐紫衣,不受。 庆诸的弟子玄泰,曾纂其言行传世。这位玄泰,生平不详,于衡山东结兰若而居,不立门徒,四方后进前来依附者,皆用交友之礼。这也是一种风格。曾撰《畲山谣》,就山民斩木烧舍,毁灭衡山林木的习俗,歌咏讽喻,多方劝止,成效显著。引自 惟俨禅系

(唐五代)农禅:流民的乌托邦 vs. (宋元)士大夫禅:精神的退路(呵风骂雨)
禅宗最恒定的特点:一切归心(如来藏变作了“心”之“体”),《起信论》体系
以表面的冷漠对抗现实的悲痛
禅宗三支:“心学”支,“即心是佛”,“平常心是佛”等;“理学”支,“万法唯心”“随缘自在”;“般若学”支,“本来无事”,“无心可用”
后期“文字禅”和“默照禅”的两个极端:围绕文字这一大重点
原逻辑导向神秘主义

两朝
“禅”~“定”~“止”:求静。“禅”与“观现(践行的过程,对理论理解之后的契合过程)”(达摩壁观)。
外来僧侣把持神通,僧团发展禅宗。
组织上:以师承为核心,多山野僧团,好自立门派,拉帮结派。
达摩-慧可:《楞伽经》,秉承虚宗,楞伽师与南天竺一乘宗:与禅师部分重叠。
楞伽师多为跌至民间遁世的上层人物,“口出玄理,不出文记者”。“狂诞邪慧之徒”。

初唐
[黄梅禅系]
道信:使僧团开始定居生活,强调“闭门坐”
东山弘忍:“坐作并重”,集体劳动的群体,其门徒众多。
[润州禅系]
牛头法融:多讲学,近三论。
泛神论:草木禽兽皆通佛性。智威:“林中饲鸟兽”。
[嵩山禅系]
法如:少林寺的庄园体系。“顿入”与“密意”的意义。老庄影响,“得意忘言”。南宗的重要先驱。
老安:“一切任他”,不受禁戒。
[京师禅系]
神秀:“安心息乱”,“明心见性”,勿使惹尘埃。方法论上,“借题发挥”,语录体的诞生。进入京师。传普寂。
[四川禅系]
资州智詵,南山念佛门

中唐
慧能:传说众多,后世塑造。较早版本:“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北方禅师多被纳入体系,严格控制,腐化堕落。南宗代表普通百姓,被歧视的“南人”,落魄逃来的中原贵族。以及后世被贬的文人将儒道哲学带入南地。南宗是一场群众运动。
菏泽神会:高举慧能的大旗开创了南宗,与京派楞伽禅对抗。渐赢得帝王支持。“无念无作”,反对修道。同时奠定“祖师”系统,强调“师”的绝对重要性。取代普寂成为七祖。
永嘉玄觉:行孝。《证道歌》。“无生”~“静”。深山静游,靠近士大夫口味。证观方式更加古典。
《坛经》:“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自性起念”,“本心”。外在崇拜转向向内的自信。“识心见性,自成佛道”。
坛经的道德化:远离泛灵论,关心人与善恶,接近“仁”。
普寂一系的重兴:禅宗迷信最少,最能影响世俗生活,北宗最受戒律。得到南方军事力量与上层文官支持。
[牛头宗]
“南阳国师”慧忠:“道无不在,华野莫殊”,“无情有性”。泛神论:佛心的混沌。法身与肉身同样尊贵。“无心无佛”。
牛头宗南迁:径山法钦(道钦):万物有灵,戒荤。运用空观,开发明觉。“本无事而忘情”。
[江西禅系/洪州宗]
南岳怀让:无持不住。“说似一物即不中。”“磨砖尚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道非色故,云何能见?”
马祖道一:弘扬“自心是佛”。“见色即见心”,触境皆如。传说为“喝”之始祖。
京禅类:惟宽、怀辉、鹅湖大义、如满。
理禅类/大珠慧海:“求心不求佛”,无受即解脱。去“佛”而“觉”。“无情无性”。“饥来吃饭,困来则眠。”
农禅类/百丈怀海:行同于众。“心如木石”,不受情爱染污。“自由分,不求布施”。劳动入禅。“普请钁地,鸣鼓吃饭”。宗教社会主义:下民的天堂,士大夫心目中的桃花源。“禾麦豆”。肯定自然本性。
南泉山普愿:“佛性是常,心是无常,所以智不是道,心不是佛。”“平常心是道。”“百事不思最好。”“山下作一头水牯牛去。”斩猫。
长沙景岑:“要眠即眠,要坐就坐。”“热即取凉,寒即向火。”
[湖南禅系]
青原行思
石头希迁:“无事僧”。“理”的客体化,遍在化。“乘灵智,游性海。”“碌砖,木头。”《参同契》,名“参禅”为“参玄”。事物共性为理。性理为根(本),事相为叶(末)。带动“言下便悟”,语录体的发展。马祖要求外在化“真如”,万物同我,石头强调要在客观事物中见到本质“道”,即唯识空观。

晚唐
修生不修死。排佛(大寺院与僧侣的寄生生活,与儒家观念不和)与禅宗化。佛之三教对应禅之三宗:有宗(密意依性说相教、息妄修心宗)、空宗(密意破相显性教、泯灭无寄宗)”、性宗“显示真心即性教、直显心性宗”。
宗密主张三教合一:推荷泽。儒道为天人教,小乘教与大乘三教,共为五教。
[河北禅宗]
赵州从谂:被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奉为信仰纽带。使“平常心是道”大行。孤独,愤懑,悲凉,宣泄,自嘲。“庭前柏树子”。“驴与驴粪”。
临济义玄:行脚僧。棒喝应机,毁佛毁祖,逢着便杀。关于“参禅”与“应机”。“临济四宾主”,主客对应的方法。普化辅佐。
[湘赣禅宗]
黄檗希运:临济宗祖师。语势兼用。生死出离问题。“即心是佛,无心是道。”灵性不灭,本无所有。
沩仰宗:沩山灵佑:安置大批流民。与寒山拾得有接触。体用兼得,不可偏废。名实并重,不忘本心。顿悟渐修。
仰山慧寂:践行。作相示意(义学)。参禅变为参玄。“理”与“色”之辩。体一用多。脱离平民接近士大夫。剔除迷信,不求行通求理通。
[惟俨禅系]
药山惟俨
华亭德诚:“船子和尚”。“上无片瓦遮头,下无卓锥之地。”败落情绪,避世禅。弟子澧州夹山会善。不做“撑船汉”做“弄潮人”。
潭州道吾山圆智:《乐道歌》。“乐道山僧纵性多,天回地转任从他,闲卧孤峰无伴侣,独唱无生一曲歌。”“慈悲恩爱落牵缠,棒打教伊破恩爱。”弟子潭州石霜山庆诸,不受紫衣。洞山、道吾逝世后,聚众五百人入山,长坐不卧“道吾枯木众”。弟子玄泰,不立门徒,来者皆用交友之礼。
潭州云岩昙晟:“失去人身(人性)最苦,无苦于此苦”。憎恶人生虚伪。
曹洞宗:洞山良价:师友伦理学。
曹山本寂:出家报恩说。与世决绝又关切世事。禅宗政治学:君臣五位,释以五相。以理事关系(体用、动寂、偏圆)为主题。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
[福州雪峰禅系]
德山宣鉴:德山棒,临济喝。
雪峰义存:“入地狱去”,断绝学者一切期望。
玄沙师备:闽王扶持。奉迦叶为祖。“顿超”超越一切境界。唯识空观:以佛性为“金刚眼”,反对“知”,以传心为“正法眼”。
[韶州云门宗]
云门文偃:南汉王扶持。“三句语”:“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坚决截断葛藤:“三斤麻,一匹布。”告诫莫被经教误:“食人涎唾,记得一堆;一担骨董到处逞,驴唇马嘴夸我解。”尽在杖头:“总在这里。”
[法眼宗]
桂琛
清凉文益:“一切见成(体一用多)”——华严宗“理事不二”。法眼宗的唯识观与理事论。“道眼”。宣扬读经说教。调解五家。
天台德韶:“佛法现成,一切俱足。”为天下平安祈福。
永明延寿:促进禅宗向整个佛教整合。禅宗即“心宗”。法相宗成万法唯识,华严宗明万行必要,天台宗检约身心。“境”的概念,心学向理学。净土宗进入禅宗,法眼宗渐微。


士大夫禅。爱国主义禅。
[临济禅]
汾阳善昭:磨炼机锋,公案颂古。“了万法于一言。”代语、别语。禅师言论走向油腔滑调。
黄龙慧南:三关“佛手、驴脚、生缘。”过关者不需过多解释,未透关者再解释也无济于事:启导自悟。
慧洪觉范:以“言”通“大道”。言中“无言之趣,妙至幽玄”。充满世俗情感,文字禅。
杨崎方会:机锋棒喝,巧言善辩。门下佛眼清远,佛鉴慧勤,佛果克勤。
[云门宗]
圆通居讷,佛印了元,雪窦明觉。雪窦重显:《颂古百则》。玄言变作词藻之学。
佛日契嵩:三教融合,以佛“心”为本。“性同情别”。将“孝”合法化,南方多僧人娶妻生子。
[两宋之际的临济宗]
圆悟克勤:棒喝为儿戏。《碧岩录》,以烦琐文字注解颂古。
大慧宗杲: 善于说禅。排默照禅,烧碧岩录。忠君爱国。“看话禅”,参究“话头”。一种故意达到的烦闷、困惑之感。“狗子无佛性”,理解与践行的鸿沟。批判口快,批判“不受”。彼我为一,一切由我。存“情”说。人伦之情。
[曹洞宗复起]
投子义青:结合华严宗“圆通无碍”,呼应宋王朝歌舞升平。徒芙蓉道楷。
宏智正觉:“默照禅”。“心寂休歇”,“净治揩磨”。
[南宋]
紫衣、师号可以买卖。
天童如净:曹洞。参禅是身心脱落,坐禅才是明心见性。
日本僧人多此时来华学禅。


喇嘛教绝对统治。全真教抗禅抗儒。汉传尊教抑禅。西藏僧人促进禅显密融合。
[金元北方禅]
海云印简:临济,早期与蒙贵族建立友好关系。推荐儒学。
万松行秀:曹洞,承碧岩录,以评唱为曹洞宗风。《从容庵录》收野狐禅,融入儒道古论。
[南方临济宗]
宗杲后,灵隐之善与北礀居简;崇岳派,古林青茂、昙芳守忠:功利禅,靠近政治势力带领禅宗发展。五山十刹多由其带领。行棒行喝。
祖先系:草栖浪宿,结岸而居。不与朝廷来往。反对评唱,主张看话头。与日本交流较多。
高峰原妙:话头禅。持戒谨严,反对放荡。倡导“起疑”:“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据信起疑,疑必须决。“如痴如兀”,如泥塑木雕。“无心三昧”,只是起疑。
中峰明本:反对诠释、评唱。严持戒律,主张“看话头”,只得“无”字话头,不起“第二念”。禅净合一,“念话头”与“念佛”合一。密、教(天台、华严、唯识)、禅、律合一。
[士大夫逃禅]
天如唯则:变“西方净土”为“唯心净土”。
千岩元长:以禅解密。


加强管制,限制宗派,严分僧俗。禅师或转向,或多说法讲经,主持法会。抑禅扬净。义学占上风。仅“话头”传下来。禅净进一步融合。
明末流民增多。密云圆悟,“白棒禅”。“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本,纠正反复学风。
无明慧经:农禅模式。以话头代评讲。
博山元来:禅律并重,重天台之坐禅观想,倡导净土。
永觉元贤:救儒禅。注经宏禅。


明遗民与禅宗结合。清帝严加管制。“雍正禅”。集大成开始。
[临济]
天童系:隐元隆崎。唯心净土,重在修行。
川滇黔禅系:破山海明。参禅念佛。
磐山系:玉林通琇。政治斗争复杂。
[曹洞]
云门系:湛然圆澄。
寿昌系:天然函罡,祖心函可。

[解压密码] :http://361tsg.com

      • 温馨提示:
      • 受版权和分享条例限制,现所有文件都隐藏了文件名并加密处理,解压密码统一为“http://361tsg.com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如遇到下载超时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 下载过程中提示“文件超时”,请使用客户端,客户端下载地址如下
      •  

请关注我们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