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生要去的二十八个地方,也许并非奇峰绝景,但却是华夏民族的生命场地。余秋雨用温暖的文字,带我们领略大地山河的文化灵魂。他以自己亲身游历的所见所闻所感,探询中国大地的文化经纬。《山居笔记》初版十五年后的重新思索,积淀下来的不仅是时光,还有对中华文化三条最大的天地之线漫长踩踏的厚实与坚定。当文化与山河相互交融,光影和文字摇曳出华夏大地最美的时空!

中国国家地理全新图文修订版,最美的文字邂逅最美的光影,孕育出余秋雨作品最美的版本。 华人世界最温暖的的一支笔,20年的行走经历,28个中华民族的生命现场解读,80张摄影师的精彩照片,恢弘再现中国最美文化山河,为您开启一场心灵与视觉的文化探寻之旅   目录   我的文化山河 蚩尤的后代 我本是树 西域喀什 都江堰 废井冷眼 道士塔 莫高窟 沙原隐泉 阳关雪 三峡 白发苏州 杭州宣言 黄州突围 天涯眼神 山庄背影 宁古塔 抱愧山西 风雨天一阁 一个庭院 青云谱 上海人 考古上海 江南小镇 贵池傩 伞下侗寨 追回天籁 故乡   文摘   我的文化山河 一 一个人,迟早会经历一次极大的恐惧。 不是生老病死,不是瘟疫猖獗,不是盗匪来袭,而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位美丽的女教师在教室里讲“常识”课。她说:“宇宙没有边际,地球微不足道,即便是它围着转的太阳,也只是银河系中很多恒星中小小的一颗。” “银河系里,大约有多少颗恒星?”一个同学怯生生地问。 “三千亿颗。”女教师平静地回答,却把“亿”读成重音。 课堂里“嗬”的一声。 “银河系这么大,宇宙里还有别的星系吗?”同学又问。 “太多太多星系了。”女教师说。 “大概多少?”学生追问。 “也以千亿计,至少。”女教师回答。 这么几句问答,使同学们再也不好意思问地球的事。 过了几天,大家从一位男教师那儿得知,微不足道的地球,倒也已经出现了四十多亿年,而人类的出现才三百多万年,不到千分之一,相当于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最后一分钟。 “请记住”,男教师赶紧补充说,“这最后一分钟,是在比喻三百万年。 如果要说人类开始创造文明,至多是近一万年里边的事儿,太短促了,匆匆一瞬 之间,任何比喻都使不上。” ——这番师生问答,产生在孩子们正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时候,实在有一种震天动地的恐惧。 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容易转移情绪。身边的快乐、争吵、比赛,立即替代了三千亿、四十亿这些数字。在他们心中,大大的真相变成了故事,小小的游戏变成了真实。 只有一个孩子没有完全转移,那就是我。我不断地研习这些令人恐惧的话题,而且越来越明白,当年老师所说范围还是太小、太浅。也许是老师怕伤害了幼小的心灵,他们没有进一步说明,在宇宙间无数星系的不息运动中,没有一种力量可以保证地球不消失,也没有一种智慧可以判断消失的时间是很远,还是很近。 即使地球暂时不消失,人类也可以轻易陨灭。非洲加蓬发现了二十亿年前的疑似核反应堆,估计运转了五十万年;土耳其的一幅古代地图,似乎只能绘制于宇航之后。越来越多的遗迹让人渐渐相信,在人类产生之前很久,已经出现过不少“史前超文明”,又都一批批陨灭了。那么,怎么证明,现在的人类能够破例长存? 这一切,构成了我世界观的基础:一种彻底看破了周遭功利的宏伟悲观。 但是,这种悲观中的“悲”也被看破了,因为悲喜本是人类的作态。 二 当然,在看破一切之后也看破了自己:区区凡胎肉身,无法逃离脆弱生存,唯一能做的事情是打量同类,再打量自己。 我的朋友周涛写过这样一个场面:两只蚂蚁在大地上相遇了,由于矜持互相没理。爬过很久都后悔了,毕竟是同类啊,怎么没有拥抱一下? 我们就是这样的蚂蚁。 我们再渺小,也算拥有了生命。生命,有它的本性。 本性之一是聚集,本性之二是延续。对于智能高于蚂蚁的人类而言,就会因为聚集和延续,呼应前后左右,既自我安慰,又互相安慰。 人类的自我安慰和互相安慰,主要办法是寻找“意义”。生存的意义,生命的意义,聚集的意义,延续的意义??这在早期比较容易,只要有聪明人站出来一说“意义”,大家就相信;一到现代就难了,既然大家从小已经知道了银河系和地球的一点点真相,那就很难再从根本上信任各种“意义”。所以,现代智者特别苦恼,他们必须把知道了的一切当做不知道。用我的话来说,叫做“通过切断思维来捕获意义”。这种情景,就像哈维尔(V.Havel)所说的那样,在汪洋大海中寻找一个“意义的岛屿”。 “意义的岛屿”可以让人忘了茫茫大海,忘了惊涛骇浪,产生精神上的安全感,从而居住下来。这,便是文化。 居住在“意义的岛屿”上,极有可能产生纷争,甚至产生对意义的争夺,因此必须把意义层层细分,以便各守其事、各司其职、各耗其身。随之,文化也必须把自己的宏观能力自动缩小,使之越来越专业化、偏执化、琐碎化。结果,很多更狭隘的“意义”就冒出来了。 每一种“意义”一旦成形,都会自我增量,以证明自己存在的理由。例如,个体的意义、群体的意义、家庭的意义、民族的意义、国家的意义、西方价值的意义、东方价值的意义,如此等等。这么多“意义的岛屿”,都在宣称自己的极端重要。但在私底下,真觉得有那么重要吗?又是那个哈维尔说的了,每一个岛屿都会自问是否连接着“海底山脉”。如果有连接,“意义”就让人安心;如果只是“珊瑚礁”,“意义”就要重新更替。按照哈维尔的自述,他从原来东欧国家的意识形态系统中拔身而出,成为捷克总统,就是因为发现了原来“意义”的不可靠。 但是,他找到的新的岛屿,是可靠的吗?怎么证明,它连接着海底山脉? 而且,即使连接了,又怎么证明能够抵御海啸?   内容简介   你一生要去的二十八个地方,也许并非奇峰绝景,但却是华夏民族的生命场地。余秋雨用温暖的文字,带我们领略大地山河的文化灵魂。他以自己亲身游历的所见所闻所感,探询中国大地的文化经纬。《山居笔记》初版十五年后的重新思索,积淀下来的不仅是时光,还有对中华文化三条最大的天地之线漫长踩踏的厚实与坚定。当文化与山河相互交融,光影和文字摇曳出华夏大地最美的时空!   作者简介   余秋雨 浙江余姚人,国际着名文化史学者、文学家、散文家、作家、我国当代着名艺术理论家。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院院长、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剧协副主席、青歌赛评委。2006年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台湾、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响。海内外读者高度评价他集“深度研究、亲历考察、有效传播”于一身,以整整二十年的不懈努力,为守护和解读中华文化作出了先于他人的杰出贡献。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