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广州救捞局与英国的某个探测救捞公司合作,在广东阳江海域寻找一艘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莱茵堡号,却意外地发现了另一条深埋在23米之下的中国古沉船,这便是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的名字,源于我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创始人俞伟超先生。这是一艘尖头船,长30.4米,宽9.8米,在那个时候,可以算作是“超级航母”了,能够代表当时世界造船业中最高级的水平。哪怕到现在,它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会游泳的人,都知道在水里迈步比在陆地上走路费力气,那是因为水里面会有阻力。所以,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别,水下考古的条件也比陆地上的考古工作复杂和困难很多。因此,南海一号的打捞工作花了整整二十年的时间,一直到2007年才把船整体打捞出来。在此之前,它一直静静地躺在海面下二十多米深的地方,身上覆盖着两米厚的淤泥,船体保存得非常完好,既没有翻掉、也没有侧躺,而是端端正正地立在海底,仿佛下一秒就可以重新启航。
那么这艘八百年前的船出海是去做什么的呢?经过七年的清理,人们发现它上面承载着六到八万件的文物,其中六万多件,都是精美的南宋瓷器,既有景德镇、龙泉窑等著名窑口的精品瓷器,也有带着浓郁阿拉伯风情的瓷器,这是一艘即将进行远洋航行的商船。那些异域风情的瓷器,也许就是为了符合客户的口味而制造出来的。除此之外,还有各种金器、铜器和铜钱,以及船员的生活用品。打捞出水的第一件金器,就是《国家宝藏》节目中,广东省博物馆的“宋金项饰”。在发现的一个铁锅里,还有一块猪骨头,应当就是船员们残留下来的食物吧。
借由这艘伟大的沉船与大量的文物,我们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在八百多年前的一天,一艘满载着为国外客户制作的瓷器的贸易商船,从国内的某个港口出发了,它的目的地是东南亚或者更加遥远的中东地区。这是一次漫长的旅行,也是一笔非常赚的大生意,船上的所有人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某一天,商船行驶到了广东省台山与阳江交界处的一片海域,这里处在中国东南沿海通往东南亚地区的主要航道上,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但是,非常突然地,船只沉入了海底。沉船的原因现在还不能确定,是遭遇了风暴?走错了路线?船只太重超载了?还是因为遇到了凶猛的大鱼?
不论如何,这艘船就这样在海里静静地沉睡了八百多年。时光飞逝,鱼儿从它身边游过,泥沙慢慢覆盖住了它,直到三十年前被人们发现。
在南宋时期,每年有上千艘像南海一号这样的商船出海贸易。如果说,汉唐是伴随着驼铃与马蹄声,穿河西走廊过戈壁绿洲,缔造陆地丝绸之路,让更多的人认识了神秘的东方古国,那么宋人就是用海船与风帆,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把华夏文明带到了遥远的彼岸。南海一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者和经历者,宛如一座庞大的海底博物馆,让我们看到了八百年前伟大的文化艺术、频繁的贸易往来和发达的船舶制造水平,在它的背后,是一个伟大的航海时代和一个富庶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