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淮海战役战果看,挺进大别山那年,真的把刘邓大军“拖瘦”了

从淮海战役战果看,挺进大别山那年,真的把刘邓大军“拖瘦”了
刘伯承、邓小平统率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从解放战争初期开始,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兵团之一。其前身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129师,是一支身经百战的英雄部队,一向以战斗作风过硬、善打巧仗闻名。解放战争第1年,刘邓大军取得了与陈毅、粟裕华东野战军不相上下的辉煌战绩,但到了淮海战役期间,战果就有了极大的差别。

中原野战军战绩明显不如华野
在淮海战役这场规模空前的战略决战中,从兵力对比看:华东野战军共投入15个纵队36万人左右,中原野战军则仅有7个纵队十余万人;从最后战果看,淮海战役歼灭国民党军5个野战兵团、3个绥靖区部队共55万5千人。其中,4个兵团是以华野为主歼灭的,而中野主要阻击南线援敌。
中野部队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下打得英勇顽强,但仅在华野3个纵队参战情况下歼灭了黄维第12兵团,而且战斗进行得非常艰苦。包围该兵团后,原定3天时间就可全歼敌人,结果经过21天激战才解决战斗。参战的7个纵队中,除陈谢兵团的4纵、9纵以及战力最强的6纵外,1纵、2纵、3纵以及11纵都基本丧失了攻击能力。
中野面对的对手的确强悍
两大野战军的战果悬殊如此之大,当然也有对手的强弱因素。华东野战军消灭的4个兵团虽然也并不是弱旅,但其中最先被消灭的黄百韬兵团大半部队是杂牌,5个军中2个属于粤军、1个属于川军,还有第100军则是刚刚编组过来的原第9绥靖区部队。后来被一勺烩的邱清泉、李弥和孙元良兵团,先是从徐州撤退时溃散了不少,又遭到了长期围困,战力遭到了极大削弱。
中原野战军消灭的黄维第12兵团是国民党军中数一数二的头等精锐兵团,下辖第10军、第14军、第18军、第85军和第4快速纵队,全部都是嫡系中央军,装备精良、弹药粮饷充足。其中的第18军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中资历最老、建军最早的部队,也是陈诚土木系起家的资本,前后曾走出30余名高级将领。
黄维兵团本来就以顽强著称
北伐战争结束后不久,陈诚担任第18军前身整编11师的师长,狠抓军队纪律和作风整顿,还非常重视内部的培训和政治教育,因此基层官兵的素质非常高,许多老兵到了其他部队,直接就能当排长使用;军官被抽调到其他部队后,也能很快上手。加上陈诚是蒋介石头号爱将,因此无论是抗战前补充德械装备,还是后来换装美械,第18军都是第一波。
此时的第12兵团里,第10军、第14军许多军官都是从第18军调任的;第4快速纵队干脆就是该军调出1个师改编的,因此作战齐心、合作无间。该兵团司令黄维此前长期担任第18军军长,从黄埔军校期间就以性格倔强、思想顽固著称,为了报答蒋介石提拔之恩,即使被中原野战军包围后也从未考虑投降,始终督促部队死守。
刘邓大军在转战大别山期间损失过半
在刘邓大军这边,装备方面:1947年千里跃进大别山时,由于要通过40公里黄泛区,因此所有的重武器,特别是大炮全部丢奔,这无异于将几个主力纵队解除了一半武装。据统计,即使到了参加淮海战役时,中原野战军全部重武器也只有几十门大炮、200多门迫击炮,而华野部队在济南战役前,就已经拥有各种口径火炮1174门,因此攻坚能力比中野强大了不是一星半点。
兵力方面:挺进大别山时,刘伯承、邓小平率1、2、3、6等4个主力纵队13个旅共12.4万余人渡河南征,可谓兵强马壮。在鲁西南战役中,面对强敌围攻,一举歼敌9个半旅5.6万,保持着非常强大的战斗力。但从1947年8月到1948年2月在大别山区艰苦转战6个月,部队遭到了严重削弱,前后减员5万余人,致使部队作战能力大不如前。
战斗经历方面:1948年春夏间,刘邓所部转出大别山区向中原集中,在此之前与豫西的陈赓所部汇合。在此之前,中原野战军除陈赓率领的第4纵队外,所进行的几次战役规模都较小,战绩也不理想。其间进行的襄樊战役歼敌2万余人,属较大胜仗,但消灭的也是战斗力较差且处孤立分散状态的“绥靖区”川军部队。

由于无法取得大的胜利,装备就难以改善,兵员也难以补充;装备与兵员不足,就打不了大的歼灭战,这就进入了无法破解的怪圈,因此刘邓野战军在1947以后,总兵力不增反减,战斗力也落后于华东野战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