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心理学课程发展研究
作 者 : 王洁
学位授予单位 : 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名称 : 硕士
导师姓名 : 王小丁
学位年度 : 2016
关键词 : 民国时期;心理学;课程
摘 要 : 中国的心理学课程发展是伴随着西方科学心理学的传入而不断成熟完善的,它经历了1920年前的初创期,直到1920后,各高校相继建立心理学系(组),心理学课程才走向成熟的道路,活跃在国际舞台之上。然而现有研究,却鲜少对这一新兴学科的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对民国时期高校心理学课程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民国时期的心理学发展情况,也扩充了教育史以及心理学史的研究领域,更加有助于我们反思现今高校心理学课程设置的褒贬。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西方心理学的传入有其历史、社会及文化背景,其传播途径主要是传教士的介绍、创办新式学堂、翻译西书等手段,留学生在心理学的传入方面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教会大学对心理学课程的引入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心理学课程的开设与民国时期的学制与法规、师范教育以及“教育救国”思想息息相关,梳理并比较分析了民国时期各高校的心理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组织,总结特点,并对心理学的开设院校进行了统计,分析设置心理学课程的院校特点。考察分析了各高校心理学课程的师资队伍、教材及图书、教学方法、心理学实验测验课程开展情况以及学术研究情况,全面总结分析了心理学课程的特点。综合以上内容,民国时期高校的心理学课程目标定位略有不同,主要分两类,一类注重心理学基础研究,一类注重心理学应用研究;课程内容丰富而全面,兼顾前沿科研与基础理论研究,但又过于繁杂;课程设置美国化倾向,通识教育的做法为培养心理学优秀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注重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注重学术交流;在师资方面,具备优秀的师资队伍,但又师资匮乏;注重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学术研究成果显著。反观现今的心理学课程设置,我们应当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充实并完善课程结构,重视通识教育,合理设置课时安排与学分分配,注重课程与教材的匹配,注重实践类课程,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增加对心理学课程的设备投入等。心理学的课程体系构建、创新还需要不断求索,充满期待。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