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医学分科的演变,可以看出中医骨伤科发生和发展的变化。

  在周代,医学分为四门:食医(营养医)、疾医(内科)、疡医(外科)和兽医。疡医又分为:肿疡、溃疡、金疡和折疡,而骨伤科就直接包含后两疡,同时前两疡(肿疡、溃疡)中如骨肿瘤和骨的慢性感染与骨伤科也是有关系的,看来古代的疡医主要是指骨伤科了。

  隋代太医署曾将骨伤科的治疗和教学任务一度归于按摩科中,并一直延续至唐代,说明骨伤科已首次升入太医院的教学殿堂。

  宋代分为九科,其中疮肿兼折疡和金镞兼书禁二科系属于骨伤科范畴。

  元代十三科有正骨兼金镞科。

  明代十一科中将接骨科改为正骨科,而除去金镞。

  清代为分为正骨科和伤科。

  民国后,南方称伤骨科,北方称骨伤科。新中国成立后,直至近十几年才统称为骨伤科。

 《五十二病方》描述了“伤痉”临床表现,是破伤风最早记载;应用水银膏治疗外伤感染,是水银用于外伤科最早记载。

  《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了下颌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手法;记载用竹夹板固定。

  《诸病源候论》提出清创四要:清创要早,清创要彻底,要正确分层缝合,要正确包扎。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著。

  《世医得效方》记载了悬吊复位法用于治疗脊柱骨折。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骨伤科学方面教学及经验著作大量涌现。

  中医骨伤科学与中医药学关系:

  从起源看,根据文字及古物研究,骨伤科起源可能先于其它医学学科,长时期的医疗实践也为骨伤科形成和独立创造了条件,为骨伤科理论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从分类来看,中医骨伤科仍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过与其他内、外、妇、儿相比较,更具有其相对独立性。

  因此,中医骨伤科学隶属于中医药学,属于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受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指导和约束。但无论在病因病机上、辩证施治上,又有其特殊性。有是一门独立性很强的医学分支。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