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神经—大隐静脉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
作 者 : 朱增强
学位授予单位 :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学位名称 : 硕士
导师姓名 : 高振平
学位年度 : 2014
关键词 : 隐神经;大隐静脉;解剖
摘 要 : 目的:研究隐神经的相关解剖学特点和局部解剖关系包括隐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相关测量以及隐神经与大隐静脉的位置关系,为临床手术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提高相关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和手术的成功率。方法:用6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和红色乳胶溶液灌注的教学用成人尸体下肢标本,标本完整。下肢结构无病变畸形,年龄不详。充分暴露隐神经、大隐静脉及隐神经的主要营养血管。详细观测隐神经的相关解剖学特点和局部解剖关系包括隐神经的起始、走行、长度、宽度、厚度、分支的分布情况及其营养血管的走行、长度、分支、外径以及隐神经与大隐静脉的位置关系。结果:1.隐神经长全为35.92±2.64cm,其中最长的为65.20cm,最短的为25.84cm。其营养血管为4-8条,4条者占8.33%,5条者占51.67%,6条者为33.33%,7条者占5.00%,8条者占1.67%。2.隐神经上段起始点的宽为(3.41±0.72)mm,厚度为(1.31±0.25)mm,中段起始点的宽为(2.39±0.62)mm,厚度为(1.18±0.17)mm,下段起始点的宽为(1.75±0.57)mm,厚度为(1.03±0.07)mm。3.隐神经的营养血管有明显的多源性和节段性分布,其近段主要是由隐动脉供血,中下段主要是由胫后动脉肌间隙支供血,此外,下段还有骨皮穿支和大隐静脉-隐神经的营养血管网分布。在股部,隐神经的分支数为0~3支,在小腿段,隐神经的分支数为2~5支。其中髌下支是隐神经最长的分支,15.00%隐神经髌下支未穿行于Hunter’s管内,直接股三角内股神经发出,76.67%髌下支起自隐神经,其中有80.00%发自隐神经穿出Hunter’s管之前,仅5.00%在隐神经穿出Hunter’s管前壁腱板后发出。隐动脉是隐神经营养血管的主要来源动脉,其中86.67%源自于膝降动脉,13.33%起自股动脉。其长度为(7.82±2.57) cm,其中最长者为14.36cm,最短者为2.94cm,隐动脉的外径为(1.56±0.41)mm,隐动脉于股骨内上髁下方8.03±0.34cm处穿出深筋膜,在此处位于隐神经前方的占46.67%(28侧),位于神经深面的占了36.67%(22侧),在神经后缘的占了16.67%(10侧)。4.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在小腿上段有1~3支,外径为(1.53±0.47)mm;中段有2~3支,外径为(0.65±0.21)mm;下段有1~4支,外径为(0.72±0.23) mm。5.隐神经和大隐静脉主要是在小腿上相互紧密伴行,在小腿上1/3段,二者位置关系有3种类型,其中76.67%大隐静脉主要位于隐神经前面,16.67%静脉行于神经浅面,仅6.67%静脉出现在神经的后面,未见静脉和神经互相缠绕或位于两神经干之间的现象。在小腿中1/3段,二者位置关系有4种类型,43.33%静脉位于神经前面,38.33%静脉位于两神经干之间,10%静脉位于神经后面,8.33%静脉位于神经的浅面,未见静脉和神经相互缠绕的现象。在小腿下1/3段,二者位置关系也有5种类型,其中35.00%静脉位于神经前面,31.67%静脉位于两神经干之间,18.33%静脉位于神经后面,11.67%静脉和神经相互缠绕,5.00%静脉位于神经的浅面。结论:1.隐神经及其髌下支穿出Hunter′s管前壁腱板时,神经夹于大收肌和股内侧肌肌腱之间,易导致隐神经或髌下支发生机械性卡压。2.在小腿中、下1/3段隐神经和大隐静脉紧密伴行,甚至出现神经和静脉互相缠绕及静脉被夹于两神经干之间的情况,在此两段进行大隐静脉剥脱易造成隐神经的损伤。3.隐神经带血管蒂皮瓣或筋膜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有丰富可靠的血供、皮瓣设计方式灵活多样、移植效果好等优势。
-
-
下载参考地址:
-
隐神经_大隐静脉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_朱增强.caj
-
-
-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