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颈联合部静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 者 : 王平
学位授予单位 : 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名称 : 硕士
导师姓名 : 孙俊
学位年度 : 2018
关键词 : 枕颈部;静脉丛;颅骨孔;应用解剖;颅内静脉血回流
摘 要 : [目的]通过观测颅骨的颈静脉孔、乳突孔、髁管及顶骨孔的孔径和穿过的导静脉,了解导静脉与枕颈联合部静脉丛的交通情况;模拟颈部后正中手术入路了解枕颈联合部静脉丛的分布情况,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对三所高校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内的290例成年人干性颅骨标本上顶骨孔、乳突孔、颈静脉孔及髁管外口数量进行观测。2.随机选取昆明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内30例成人干性颅骨标本,用电子游标卡尺对顶骨孔、乳突孔、颈静脉孔及髁管外口的孔径进行测量。3.模拟颈部后正中手术入路对10例成年男性尸体标本的枕颈部进行显微解剖。[结果]1.颈静脉外口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孔,左右各一,恒定存在;其短径长度左侧为5.90±1.65mm,右侧为7.18±1.99mm,p=0.16>0.05,无统计学意义,无显著差异;长径长度左侧为12.56±3.16mm,右侧为13.39±2.08 mm,p=0.015<0.05,有统计学意义,长轴的左右侧对比有显著差异。2.乳突孔的数量不恒定,本研究的290例颅骨中,左侧出现乳突孔的数量的平均值为1.43,右侧为1.47;左侧有32例未见乳突孔,右侧有20例未见乳突孔;有1个乳突孔的左侧有133例,右侧为137例;有2个乳突孔左侧见99例,右侧为108例;有3个乳突孔左侧见20例,右侧见21例,有4个乳突孔左见4例,右侧见2例。乳突孔孔径的均值F1为左侧1.23±0.63 mm,右侧1.18±0.66 mm;F2 为左侧 1.58±0.61 mm,右侧 1.29±0.96 mm;F3 为左侧 1.07±0.56 mm,右侧1.10±0.50mm;F4 为 0.55±0.04mm,右侧 1.92±0.48mm;乳突孔孔径的左右侧对比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无显著差异。3.髁管也不是恒定存在的,290例颅骨观测结果中138侧数据中未见髁管外口的比例为138/578,其中左侧为67例,右侧为71例,左右对比差异不大(p>0.05)(数据未展示);髁管外口的直径,左侧为2.15±0.83mm,右侧为2.73±0.91mm,其左右侧对比p=0.17>0.05,无统计学意义,无显著差异;左侧最大值为3.75mm;右侧为4.04mm。4.顶骨孔的出现也不是恒定的,主要以左右各一的形式存在,也可见少数顶骨出现单侧双顶骨孔,偶尔可见单侧存在三个甚至四个顶骨孔的情况。按侧别讲,未见顶骨孔的比率为115/472,左侧未见顶骨孔的顶骨多于右侧;双顶骨孔出现的比例为15/472,p<0.05差异有显著性;三个(1/472)或四个(1/472),顶骨孔的情况随机测量的30例颅骨的顶骨孔数据显示:1)第一个顶骨孔的平均孔径左侧为1.03±0.49mm;右侧为0.88±0.38mm;2)第二个顶骨孔平均孔径左侧为0.90±0.46mm;右侧为0.27mm(30例标本中仅见一例标本右侧出现第二个顶骨孔);左右对比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无显著差异;3)左侧顶骨孔最大孔径为1.92mm,右侧为1.51mm。5.根据上述孔径的测量,可计算出四类孔的面积均值,分别为颈内静脉(132.7mm2±7.2mm2)>髁管外口(6.9mm2±6.3mm2)>乳突导静脉孔(5.6mm2±4.2mm2)>顶骨孔>(1.2mm2±1.0mm2)。从而推算出左、右四类孔总面积均值,右侧孔径总面积均值为83mm2±33.1mm2大于左侧的总面积均值63.5mm2±26.2mm2(p=0.004<0.05,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显著差异)。6.枕颈联合部浅层的静脉丛分布于头夹肌与枕骨之间,其主要收集来自枕静脉丛、乳突导静脉、耳后静脉及枕导静脉等静脉血,继而自头上斜肌筋膜的深面注入枕颈联合部深层的静脉丛(或在乳突前下方注入颈外静脉)。7.枕颈联合部深层静脉汇集部位于头半棘肌与枕下三角肌群浅层之间,枕颈联合部深层静脉丛还发出深支经枕下三角肌群中间间隙与寰枢后膜深面静脉丛相汇,该部位静脉分布丰富;主要收纳来自颅内及枕静脉丛浅层的静脉血,然后汇入椎静脉、椎后静脉丛、颈深静脉及颈外静脉等部。8.静脉汇集点距颅底的距离左侧为9.23±0.94 mm,右侧为9.47±0.93 mm;距寰椎后弓的垂直距离为左侧为11.60±1.22mm,右侧为11.79±1.11mm;距后正中线的距离为左侧为27.85±1.91 mm,右侧为27.55±2.76mm;静脉汇集点与颅底、后正中线及寰椎后弓的距离左右侧对比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无显著差异。9.寰枢后膜深层有较为丰富的静脉丛(椎内后静脉丛),该部的静脉丛位于寰枢后膜深面,寰椎后弓与枢椎椎弓板之间,硬脊膜的外侧;其在寰枢椎之间的分布自后中线向外侧部逐渐密集,左右侧椎内后静脉丛在后中线部交汇不明显。[结论]1.乳突导静脉、髁导静脉与枕导静脉等与枕颈联合部存在广泛的交通构成了枕颈联合部浅层的静脉丛,故在术中损伤时,也是导致术中出血较多的原因之一;这些导静脉在颅内静脉血回流方面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它们发挥的功效以右侧占优为主,静脉血回流量的大小可能为髁导静脉>乳突导静脉>顶导静脉。2.枕颈联合部的静脉丛可分为三个部分:浅层、深层及寰枢后膜深层(椎内后静脉丛):①第一部分位于头夹肌与枕骨之间,主要收集乳突导静脉、枕导静脉、枕静脉丛及额顶部的静脉血,汇入下颌后静脉、颈外静脉或枕颈联合部深层的静脉丛;②第二部分位于头半棘肌的深面,寰枢后膜或枕下三角肌肌群浅层之间,其还发出一分支自枕下三角肌群间隙与寰枢后膜深面静脉丛相交通,该处静脉汇集部主要收纳来自寰枕后膜深面,颅内发出的静脉血及枕颈联合部浅层的静脉血,然后汇入椎静脉、椎后静脉丛、颈深静脉及颈外静脉等部;③第三部分位于寰枢后膜的深面,寰枢椎后弓之间硬脊膜的外侧;在收纳枕颈联合部深层的静脉血后与椎内后静脉丛共同将静脉血汇入椎静脉丛、颈内静脉等部,其在寰枢椎之间的分布自后中线向外侧部逐渐密集,左右侧椎内后静脉丛在后中线部交汇不明显。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