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修复Ⅱ区指屈肌腱防治粘连的解剖研究
作 者 : 王建
学位授予单位 : 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名称 : 硕士
导师姓名 : 张文龙
学位年度 : 2018
关键词 : 指屈肌腱;肌腱粘连;肌腱愈合
摘 要 : 目的本文设计错位缝合手指屈肌腱Ⅱ区的方法,用上肢解剖标本进行实验,证明错位修复手指屈肌腱,预防肌腱粘连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手指屈肌腱Ⅱ区损伤中的指位固定和损伤手指屈肌腱的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并探讨临床上手指屈肌腱Ⅱ区错位缝合法的治疗效果。方法1采用解剖标本进行错位修复屈肌腱模拟实验,证明该方法预防肌腱粘连的可行性。结合解剖实验中所获取的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进一步为临床工作进行指导。实验选用正常成人手标本15个,从标本中取示、中、环、小指各15根,共60指,将其分为3组,每组20指。显露屈肌腱Ⅱ区,固定掌指关节(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MPJ)、近侧指间关节(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joint,PIPJ)、远侧指间关节(Distal interphalangeal joint,DIPJ)于三组不同指位,解剖刀横形切断屈肌腱Ⅱ区指深、浅屈肌腱,制作屈肌腱断裂模型。A组:手指MP关节,PIP关节和DIP关节屈0°伸直位时,于屈肌腱Ⅱ区用解剖刀横形切断指深、浅屈肌腱。B组:手指MP关节屈60°,PIP关节和DIP关节屈0°安全位时,于屈肌腱Ⅱ区用解剖刀横形切断指深、浅屈肌腱。C组:手指MP关节屈80°,PIP关节屈90°和DIP关节屈10°握拳位时,于屈肌腱Ⅱ区用解剖刀横形切断指深、浅屈肌腱。三组均用记号笔在屈肌腱断端处做标记,采用M-Tang缝合法修复指深、浅屈肌腱,缝合后固定于手指MP关节屈60°,PIP关节和DIP关节屈0°安全位,计算指深、浅屈肌腱两个吻合口在安全位时需要切除的长度。2临床实践运用: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我科收治手指屈肌腱Ⅱ区新鲜断裂急诊患者33例41指,全部采用埋头式改良汤氏缝合法错位修复手指屈肌腱,即切除指深屈肌腱或指浅屈肌腱远端0.6cm~1.0cm,使鞘管裂口、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缝合断端呈阶梯式错位分布,从而减轻术后粘连程度。术后将腕关节置于屈曲20°~30°位,并将其用石膏固定。同时用石膏将掌指关节于屈曲60°位固定,远、近指间关节均屈曲0°安全位固定。在手术医师的指导下,术后第4~5天即进行支具内伤指主动屈曲、被动伸直功能锻炼,每天要求早晨、晚上2组,每组主动屈曲3次,被动伸直3次。3周后进行复查,去除石膏逐渐增加锻炼幅度,直至完全主动屈曲手指。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时需根据总主动活动度的评分系统。结果1解剖实验:实验共60指结果显示,通过切除远端0.6cm~1.0cm指深屈肌腱或指浅屈肌腱,石膏固定手指MP关节屈60°,PIP关节和DIP关节屈0°安全位,保持指深屈肌腱吻合口和指浅屈肌腱吻合口在不同矢状面上,水平距离为1cm,可以达到预防肌腱术后粘连目的。2临床实践运用:该组病例伤口愈合情况为:33例患者中伤口Ⅰ期愈合的共39指,为31例患者。Ⅱ期愈合共2指,为2例患者。33例患者获得5~17个月随访记录,平均8.3个月。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时依据手总主动活动度的评分系统,评定结果如下:22根手指为正常,17根手指为良好,2根手指为一般,算得优良率为95.1%。结论1不同指位下屈肌腱Ⅱ区断裂时,通过术中短缩0.6cm~1.0cm指深屈肌腱或指浅屈肌腱,使两个吻合口在安全位时水平距离为1cm,采用M-Tang缝合法错位修复指深、浅屈肌腱,术后石膏固定于手指MP关节屈60°位、PIP关节和DIP关节屈0°安全位,为临床中手指屈肌腱Ⅱ区应用错位修复提供解剖依据。2在临床实践运用中,错位缝合屈肌腱Ⅱ区断裂具有较强抗拉强度,外露线头少,可早期功能锻炼,两个屈肌腱断端吻合口呈阶梯状错位分布,有效预防肌腱粘连,是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断裂较好方法。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