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为根据中国固有文化所创设之宗教,其立教的过程,追溯历史约可划分为十个演变时期。

(一)中国上古代文化一统于“道”。乃原始观察自然的基本科学,与信仰天人一贯的宗教哲学混合时期。约当公元前四、五千年,中国上古史所称的三皇五帝,以至黄帝轩辕氏的阶段,为道教学术思想之远古渊源所本。

(二)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开始发达,从此建立民族文化具体的规模;而以政治教化互为体用,是君道师道合一不分的时期。约当公元前二千二、三百年开始,即唐尧、虞舜、夏禹三代,为道教学术思想的胚胎阶段。

  • 下载参考地址:

  •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pdf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道教学术思想的文化渊源

    第一节 道教立教的过程

    第二节 道教学术思想的渊源

    第三节 道教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神仙方士

    第二章 道教的建立

    第一节 汉末三国时期的道教

    第二节 魏晋时期的道家

    第三章 道教的成长

    第一节 北魏时代道教的定型与道佛之争

    第二节 南朝的道教与陶弘景

    第四章 道教的扩张

    第一节 唐初开国与道教

    第二节 新兴道教的吕纯阳

    第五章 道教的演变

    第一节 宋初儒道归元的华山隐士陈希夷

    第二节 宋代的皇帝与道教

    第三节 正统道教南宗的崛起

    第六章 宋元时期新兴的道教

    第一节 北宋道教全真道的建立

    第二节 元代敕封天师道与其他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道教

    第一节 明太祖与周颠

    第二节 明成祖与武当山的张三丰

    第三节 明世宗与陶仲文的前因后果

    第四节 明末清初道家派别的分支

    第五节 康熙雍正与道教

    第八章 二十世纪的道教

    第一节 十九世纪末道教的衰落

    第二节 当代学人研究道教学术的活动

    第三节 研究道教学术的人士

    附录:

    海内外道教士之统计

    台湾省道教会章程

    推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之一的《道藏》缘启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道教正式创立于东汉末年,其标志是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

    南北朝时期经过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洪景等人努力和改革,道教成为与佛教并列的中国正统宗教之一。

    南北朝以后,五代统治者基本上都重视儒释道三教,只是各个皇帝对每个教的喜爱、信奉程度有差异,有的更重视佛教,有的更重视道教。在尊奉的同时,统治者也加强了对佛道二教的控制。

    唐宋时期,道教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而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多种流派,元以后逐步形成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流派。明代道教走向衰落,对统治阶级的影响远逊于唐宋时期。

    到了清代,皇室尊崇藏传佛教,对道教采取严厉限制的方针,道教更加衰落,活动主要在民间。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道教亦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和西方思想的冲击。道教进一步衰败,在中国五大宗教中降为教团势力和政治影响最弱的一个。许多道士文化素质低下,宗教知识缺乏。道教组织松散,各地联系和团结不够紧密。但仍有一批道士潜心修炼,著书立说,课徒传戒,使道教法脉得以延续。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道教界配合上地改革,开展了宗教制度民主改革运动。

    经过民主改革,中国道教徒加强了联系和团结,在沈阳太清官方丈岳崇岱道长的倡仪和政府的支持之下,1957年4月于北京召开了道教界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成立了中国道教协会,由岳崇岱任第一届理事会会长。中国道教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