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着重训练学生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同时适当增加了一些与当前生产实践、生物工程应用有关的新技术。

全书共分十三章,涵盖56个实验,其中包括显微镜使用技术、微生物形态结构、病毒、培养基配制、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微生物的生化反应、微生物生长、遗传与育种、菌种保藏、免疫技术、微生物发酵、饮用水和食品中做生物检测等实验技术。书后还附有培养基配制、灭菌与消毒、接种技术、培养方法、染色液及试剂等配制、教学常用菌种学名、常用汉英微生物学词汇、细菌鉴定及检索、主要参考书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微生物学基础实验课教材。其中的各个实验相对独立,因而根据具体情况可酌情选做。此书也可作为从事微生物工作的有关教师及科研人员的实验参考书。

  • 下载参考地址:

  •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pdf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作 者 :钱存柔,黄仪秀主编

    出版发行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1999.07

    ISBN号 :7-301-04054-7

    页 数 : 282

    主题词 : 微生物学(学科: 实验 学科: 高等学校 学科: 教材)

    中图法分类号 : Q93-33

    参考文献格式 : 钱存柔,黄仪秀主编.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07.

    目录

    前言

    微生物学实验室守则

    内容提要

    第一章显微镜使用技术

    实验1-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1-2暗视野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1-3相差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1-4电子显微镜的使用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实验2-1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观察(I)

    (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

    实验2-2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观察(Ⅱ)

    (芽孢染色、荚膜染色、鞭毛染色)

    实验2-3放线菌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实验3-1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观察及测微技术

    实验3-2霉菌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第四章病毒

    实验4-1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

    实验4-2噬菌体的增殖、效价测定及保藏

    实验4-3溶源性细菌的检查和鉴定

    实验4-4动物病毒的接种与培养

    (鸡胚接种与培养技术)

    实验4-5植物病毒的接种、培养与定量测定

    (枯斑测定技术)

    第五章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

    实验5-1培养基的常规配制程序

    实验5-2细菌、放线菌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实验5-3酵母菌、霉菌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实验5-4几种常用鉴别和选择培养基的配制

    实验5-5高压蒸汽灭菌

    第六章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

    实验6-1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实验6-2化能自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硅胶平板分离纯化硝化细菌)

    实验6-3光合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红螺菌科细菌的富集培养、分离及纯化)

    实验6-4含酚污水降解菌的分离、纯化与筛选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化反应

    实验7-1微生物对生物大分子的分解利用

    实验7-2微生物对含碳化合物的分解利用

    实验7-3微生物对含氮化合物的分解利用

    第八章微生物生长

    实验8-1血球计数板直接计数法测定微生物生长

    实验8-2比浊法测定微生物生长

    实验8-3重量法测定微生物生长

    实验8-4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实验8-5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8-6利用厌氧罐培养丙酮丁醇梭菌

    实验8-7石炭酸系数法对药物药效的检测

    实验8-8稀释法对非酚类消毒剂的药物药效的检测

    附录一玻璃器皿的洗涤

    附录二实验常用培养基的配方及配制方法

    附录三灭菌与消毒

    附录四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附录五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附录六实验常用染液配制

    附录七实验常用试剂及溶液配制

    附录八教学常用菌种学名

    附录九常用汉英微生物学词汇

    附录十细菌鉴定及检索

    主要参考书目

    序言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向处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许多生命活动规律都是在研究微生物的过程中得到阐明的,它既是研究生命基础理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极为广泛的学科。在为人类寻找有效的医药用品、丰富人们食品种类、清除环境污染、开发地下矿藏以及研究新的能源等各个领域,均发挥了巨大作用。回顾近三百余年微生物学发展的历史,都和研究微生物的实验方法的不断完善与突破是分不开的。没有列文虎克制造的显微镜就不可能了解肉眼视力范围以外的微小世界;巴斯德在研究家畜、家禽传染病时所建立的免疫技术至今仍然有效;柯赫设计的固体培养基、细菌染色方法和无菌技术仍然是当前微生物学实验中的基础。可见微生物学实验的发展与微生物学学科本身的进步是不可分割的,同时微生物学实验方法还极大推动了如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

    本书取材主要考虑对大学或师范院校中的生命科学学院或生物学系本科生基础课的要求,总结了我校长期开设微生物学实验课和科学研究中的部分工作经验,在我校编写的《微生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1964),《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与实验指导》(科学出版社,1979)和《微生物学实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兄弟院校编写的有关教材以及国外的有关资料,适当增加了部分新技术,充实了新内容,如显微镜技术部分增加了电子显微镜的使用;病毒部分增加了植物病毒的接种、培养与测定,溶源性菌株的检查和鉴定;微生物分离纯化部分增加了有特殊生理性能的化能自养菌、光合细菌和降解含酚污水的菌的分离纯化;微生物遗传方面增加了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筛选,细菌的转化、转导、接合,细菌和酵母菌原生质体融合和艾姆氏试验等内容;微生物发酵部分增加了细胞固定化和小型发酵罐的使用等。概括起来这些实验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

    一、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训练:如无菌操作技术、显微镜技术、各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各类微生物标本片的制作,细菌染色,微生物测微和计数以及培养基制备等技术。这些内容分别编成不同的实验,其中一些最基本的内容在不同实验中可得到多次重复与强化,以求学生对这些基本训练能达到操作正确、运用熟练的要求。

    二、为加深学生对理论部分的理解而设计的实验,如各类微生物形态观察,微生物生理生化测定,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测定,微生物遗传变异及免疫学技术等。

    三、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选育和保藏技术,学生学习后既可从一般环境分离出不同类型微生物,也可从特殊环境分离出具特殊生理性能的微生物,还可通过诱变、转化或转导、原生质体融合及基因工程等手段进行菌种的遗传改造,并从中筛出性状优良的突变株和重组体。

    四、考虑微生物学本身广泛的应用性及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与微生物学有关的教学,或与工业、农业、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有关工作的需要,适当增加了与当前生产实践或与生物工程发展有关的新技术,如多粘菌素发酵、食品及饮用水的卫生检查、固定化细胞发酵和小型发酵罐的使用等内容。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